2016-2017上学期高2018级半期考试试卷 语 文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 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 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一是造就 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 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 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二是 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 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 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 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 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 实的基础。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放专业领域。这个构思另辟蹊径, 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 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 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独生子女的适 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路径,正是青 年一代的焦虑所在。诸多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 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的 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这样,音乐大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就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所 标举的是脚踏实地,所倡导的是一种正面积极的价值观。通过艰苦的奋斗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 的。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遽然实现的展台,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 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又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具有魅力的。 但是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和思考也值得我们反思。“好声音”的几位选手的经历和过去的生活引发了 些争议,这些问题曾经是电视节目为了制造效果而经常存在的。但这一次引发的争议似乎相当大。这其 第1页共9页
第 1 页 共 9 页 2016-2017 上学期高 2018 级半期考试试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 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 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 2005 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一是造就 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 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 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二是 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 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 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 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 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 实的基础。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放专业领域。这个构思另辟蹊径, 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 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 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 80 后 90 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独生子女的适 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路径,正是青 年一代的焦虑所在。诸多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 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的, 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这样,音乐大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就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所 标举的是脚踏实地,所倡导的是一种正面积极的价值观。通过艰苦的奋斗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 的。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遽然实现的展台,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 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又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具有魅力的。 但是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和思考也值得我们反思。“好声音”的几位选手的经历和过去的生活引发了 一些争议,这些问题曾经是电视节目为了制造效果而经常存在的。但这一次引发的争议似乎相当大。这其
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并要求电视节目有更严格的自律,要求出现在 屏幕上的人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的情节。因为人们越来 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青年一代 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 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更经得住追问,节目才能赢得更多的成功,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 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其实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不同于那些让年轻人当即实现明星梦的节目,而是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立刻选出青春偶 像的选秀节目。 B.“中国好声音”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在节目中指点新人,从而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 展现 C.“中国好声音”中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求 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反响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于真实和诚信的关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选秀文化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B.观众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等情况致使我国的选秀文化经过2005年后一直处于瓶颈中。 C.选秀节目近年来走入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观众对选秀形式的熟悉,而且选秀节目又大同小异,缺乏新意。 D.选秀节目要赢得更多的成功,不一定要更加真实,但要让每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起追问。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通过选秀成为公众熟知的超级明星在如今的选秀节目中已经很难再出现了,因为大多数参加选秀的歌手 形象风格特别接近 B.“中国好声音”节目从音乐专业方面入手,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好声音”中寻求选秀 种新的可能性 C.“中国好声音”就像是职场节目,目的是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音乐,让音乐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 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质疑和思考凸显社会对选秀节目的要求,观众们既希望看到的是真实的人生反 映,也是戏剧化的表演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 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徽陛下,臣等 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 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髙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 第2页共9页
第 2 页 共 9 页 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并要求电视节目有更严格的自律,要求出现在 屏幕上的人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的情节。因为人们越来 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迸发。青年一代 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 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更经得住追问,节目才能赢得更多的成功,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 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其实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不同于那些让年轻人当即实现明星梦的节目,而是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立刻选出青春偶 像的选秀节目。 B.“中国好声音”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在节目中指点新人,从而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 展现。 C.“中国好声音”中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求。 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反响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于真实和诚信的关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选秀文化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B.观众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等情况致使我国的选秀文化经过 2005 年后一直处于瓶颈中。 C.选秀节目近年来走入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观众对选秀形式的熟悉,而且选秀节目又大同小异,缺乏新意。 D.选秀节目要赢得更多的成功,不一定要更加真实,但要让每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起追问。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通过选秀成为公众熟知的超级明星在如今的选秀节目中已经很难再出现了,因为大多数参加选秀的歌手 形象风格特别接近。 B.“中国好声音”节目从音乐专业方面入手,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好声音”中寻求选秀的一 种新的可能性。 C.“中国好声音”就像是职场节目,目的是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音乐,让音乐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 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质疑和思考凸显社会对选秀节目的要求,观众们既希望看到的是真实的人生反 映,也是戏剧化的表演。 二、古诗文阅读(共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 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徽陛下,臣等 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 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
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 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 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 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 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 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衷来为边舒知大至罴敝不忍忠大惫據死敌 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煮数頁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 】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史记·田叔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 以故死者数百人 B.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 故死者数百人 C.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 故死者数百人 D.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 故死者数百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者,既可以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指德高望重的人。 B.赭(zh)衣,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又指囚犯,罪人。 C.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表授予官职的“授、除”等:表罢免官职的“罢、免、拜”等:表提升 官职的“拔、迁、左迁”等 D.先帝,是尊称在位帝王已死的父亲。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叔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他人交往。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 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手下人听从赵王的制止, 但赵王也因此获罪于高祖 C.孝文帝知人善用。在与田叔的交谈时,了解孟舒是忠厚的人,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D.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 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第3页共9页
第 3 页 共 9 页 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 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 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 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 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 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 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 守。 【注】① 虫出:指死不得葬。 ——《史记·田叔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 以故死者数百人 B.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 故死者数百人 C.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 故死者数百人 D.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 故死者数百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长者,既可以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指德高望重的人。 B.赭(zhě)衣,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 又指囚犯,罪人。 C.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表授予官职的“授、除”等;表罢免官职的“罢、免、拜”等;表提升 官职的“拔、迁、左迁”等。 D.先帝,是尊称在位帝王已死的父亲。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田叔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他人交往。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 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手下人听从赵王的制止, 但赵王也因此获罪于高祖。 C.孝文帝知人善用。在与田叔的交谈时,了解孟舒是忠厚的人,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D.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 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5分) (2)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①白狼河,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②丹风城,指京城长安。③流黄,古时女子居室的帏帐。 8.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9.这首诗的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 ”借云气和鸟来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 (2)《滕王阁序》中, ”描绘了晚霞当空,雨停之时,水天 色的自然美景 (3)《陈情表》中引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关于结草报恩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锅贴 有交情,才有生意 这些年,海爷在生意上结的缘,可谓达三江、通四海、带五湖,自然生意旺、财源广 老街上的一些生意人,瞅准了海爷是个风向标、摇钱树,摇钱树往哪儿倒,这银子就往哪边跑。所以 有人就悄么声地把自个儿的铺子紧挨着海爷的店面开,瞅海爷进啥卖啥,他们也跟着海爷进啥卖啥。老街 上,管这号人叫“锅贴”。 起初,海爷倒也没上心,都是生意人,若是手指缝里撒几个就能养活几家人,何乐而不为?哪承想 这几年,那帮子小门小户,翅膀硬了,开始胆大心贪,暗中勾结到一块儿,整日围着一个叫夏爷的老“锅 贴”,夏爷带着他们造谣、掺假不说,还人五人六地打低价牌,明着压他海爷的价儿了! 和李大掌柜合计这事儿的时候,海爷问李大掌柜有啥主意。李大掌柜头一抻、眼一瞪,牙齿咬得咯咯 响:“那还用说?跟他拼!咱家大业大,顶多豁出去一年半载的不赚钱,压价压死这帮人!” 海爷笑笑,没搭话。半晌,海爷说:“今年南方茶收成不好,价高,味儿也次,这回咱到底进还是不 进?南方的茶贩子天天追着我,门口这些‘邻居’个个也都瞧着咱呢。 李大掌柜说:“去年的旧茶还有不少,要么今年就略微进一点,等明年茶价合适时再说吧。 海爷说:“待会儿你到茶贩子那里去一趟,说晚上我请他们吃饭 李大掌柜应了。 第二天一早,海爷门前,一道长龙绵延百步,声如闷雷,彩旗飘飘,散发着淡淡的茶香。大伙儿定睛 那么一瞧,嘿,这不是南方茶贩子们的运荼车吗!“锅贴”们贼眉鼠眼地瞧见了,心里头噼里啪啦地响起 了鼓,今年南茶那么贵,海爷咋进了那么多的南茶呢? 第4页共9页
第 4 页 共 9 页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10 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5 分) (2)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①白狼河,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②丹凤城,指京城长安。③流黄,古时女子居室的帏帐。 8.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 分) 9.这首诗的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 , ”借云气和鸟来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 恶。 (2)《滕王阁序》中,“ , ”描绘了晚霞当空,雨停之时,水天一 色的自然美景。 (3)《陈情表》中引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关于结草报恩的句子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3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 分) 锅贴 有交情,才有生意。 这些年,海爷在生意上结的缘,可谓达三江、通四海、带五湖,自然生意旺、财源广。 老街上的一些生意人,瞅准了海爷是个风向标、摇钱树,摇钱树往哪儿倒,这银子就往哪边跑。所以, 有人就悄么声地把自个儿的铺子紧挨着海爷的店面开,瞅海爷进啥卖啥,他们也跟着海爷进啥卖啥。老街 上,管这号人叫“锅贴”。 起初,海爷倒也没上心,都是生意人,若是手指缝里撒几个就能养活几家人,何乐而不为?哪承想, 这几年,那帮子小门小户,翅膀硬了,开始胆大心贪,暗中勾结到一块儿,整日围着一个叫夏爷的老“锅 贴”,夏爷带着他们造谣、掺假不说,还人五人六地打低价牌,明着压他海爷的价儿了! 和李大掌柜合计这事儿的时候,海爷问李大掌柜有啥主意。李大掌柜头一抻、眼一瞪,牙齿咬得咯咯 响:“那还用说?跟他拼!咱家大业大,顶多豁出去一年半载的不赚钱,压价压死这帮人!” 海爷笑笑,没搭话。半晌,海爷说:“今年南方茶收成不好,价高,味儿也次,这回咱到底进还是不 进?南方的茶贩子天天追着我,门口这些‘邻居’个个也都瞧着咱呢。” 李大掌柜说:“去年的旧茶还有不少,要么今年就略微进一点,等明年茶价合适时再说吧。” 海爷说:“待会儿你到茶贩子那里去一趟,说晚上我请他们吃饭。” 李大掌柜应了。 第二天一早,海爷门前,一道长龙绵延百步,声如闷雷,彩旗飘飘,散发着淡淡的茶香。大伙儿定睛 那么一瞧,嘿,这不是南方茶贩子们的运茶车吗!“锅贴”们贼眉鼠眼地瞧见了,心里头噼里啪啦地响起 了鼓,今年南茶那么贵,海爷咋进了那么多的南茶呢?
当晚,一帮“锅贴”扎堆凑一块儿,家雀啄米似的低头合计着:“你看海爷这一回跟搬板砖似的一车 车往家里运,咱要不要贴着他呢?”大伙儿吵吵了一阵,最终还是夏爷发了话:“等等看,再等等看吧 到底是当了二十多年的老“锅贴”,气定、眼尖!果不其然,几天后,“锅贴”们探得一个让他们 蹦三尺高的消息,海爷白天进南茶,晚上却让茶贩子摸着黑把茶车给拖回去,为了不闹出动静,马匹都封 着个嘴,蹄子上都绑着布。白天那个阵势,不过是海爷拉着茶贩子们演的一场戏给人看罢了 欢喜之余,“锅贴们”问夏爷:“这茶贩子跟着海爷忙里忙外地演戏,图个啥呀?” 夏爷嘿嘿地笑了:“图啥?他们觉得,海爷一买他们的茶,咱们也会跟着买,这样多少能稳住他们今 年的茶价。他们以为我们这帮人就跟那水里的笨鱼似的,有饵就上钩?他们喜欢演戏,就让他们演,咱就 坐墙头上看热闹吧。” 夏爷话音未落,大伙儿哈哈大笑。 海爷这边,仍旧白天进、晚上出。如此,忙活了好几天。几天后,茶贩子们一夜之间,突然一起不见 了,像是被一阵风刮走了似的 个月后,南方的太平天国连打了几个胜仗,把江南的水路全部控死了。接连两年的时间,南方水路 不通,生意做不成了 北方类似荼、丝绸、大米啥的,全成了稀缺的玩意儿!不久,就连那卖茶的掌柜,盖碗里头,也就只 能漂点锅灰似的茶叶末子。那些个“锅贴”,大腿都拍青了,后悔当初没有买些个南茶放手里。而夏爷呢 更是羞恼得连个门都不好意思出去 可最让那帮“锅贴”敲碎了脑袋都想不通的是,海爷的铺子里,南茶竟然一车一车地往外卖,门庭若 市,日进斗金。 他哪来的南茶?难不成是南方的鸟儿给运来的 细细打听才知道,当初,海爷白天买荼,晚上让茶贩子运走,人都以为海爷演戏,将茶叶运回去,事 实上,晚上运走的茶车里,都是空的。海爷有意布了一个局,给这些“锅贴”看,这叫兵不厌诈! 其实,海爷人脉广,早已吃透了南方局势,料定不久,水路一定不通,南茶便更加稀缺,于是请了南 茶贩子吃饭,不计成本,独自一口气吃掉了几乎所有的货,还请他们帮忙演了这样一出戏 这些“锅贴”,眼睁睁地看着发财的机会,就在眼皮底下一溜烟儿地跑了,自个儿当初还那么没心没 肺地傻乐呵,肠子当时就悔断了好几截儿 年底,李大掌柜抱着厚厚的账本来恭喜海爷,海爷笑笑,说:“生意上的事儿,得自个儿动脑筋,自 个儿去开眼界,不能看人家走路。” (选自2016年5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有交情,才有生意”用凝练的语言从情感的角度诠释生意经:因为有交情,老街上的人才会跟随 海爷做生意,海爷才知道南方的局势、南茶贩子才会按照海爷的要求去做 B.小说对李大掌柜着墨不多,但很出彩,如第一次,小说用动作、神态、语言等人物描写的手法,用 哪怕赔钱也要挤垮“锅贴”们的生意来表达他对这些背信弃义的人的愤怒。 C.夏爷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人物,他是资深“锅贴”,自认为已经能够独立做生意了,所以就纠集 帮人打压海爷的生意,但最终因为不能看透形势在购买南茶上败下阵来 D.“第二天一早”一段巧妙地使用了书面语与口语,先用书面语的四字短语表述南茶贩子的车多、场 面热闹,然后用口语话的语言表述“锅贴”们对海爷今年购买南茶的不理解。 E.太平天国在南方打了几个打胜仗是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影响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如果没有这个大背 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就会显得十分虚假,就不能很好地塑造各种人物形象。 (2)小说中,海爷能够最终战胜“锅贴”们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3)小说在表述海爷买茶的情节时,是如何使用伏笔和照应手法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4)小说以“锅贴”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看法。(5分) 第5页共9页
第 5 页 共 9 页 当晚,一帮“锅贴”扎堆凑一块儿,家雀啄米似的低头合计着:“你看海爷这一回跟搬板砖似的一车 一车往家里运,咱要不要贴着他呢?”大伙儿吵吵了一阵,最终还是夏爷发了话:“等等看,再等等看吧。” 到底是当了二十多年的老“锅贴”,气定、眼尖!果不其然,几天后,“锅贴”们探得一个让他们一 蹦三尺高的消息,海爷白天进南茶,晚上却让茶贩子摸着黑把茶车给拖回去,为了不闹出动静,马匹都封 着个嘴,蹄子上都绑着布。白天那个阵势,不过是海爷拉着茶贩子们演的一场戏给人看罢了。 欢喜之余,“锅贴们”问夏爷:“这茶贩子跟着海爷忙里忙外地演戏,图个啥呀?” 夏爷嘿嘿地笑了:“图啥?他们觉得,海爷一买他们的茶,咱们也会跟着买,这样多少能稳住他们今 年的茶价。他们以为我们这帮人就跟那水里的笨鱼似的,有饵就上钩?他们喜欢演戏,就让他们演,咱就 坐墙头上看热闹吧。” 夏爷话音未落,大伙儿哈哈大笑。 海爷这边,仍旧白天进、晚上出。如此,忙活了好几天。几天后,茶贩子们一夜之间,突然一起不见 了,像是被一阵风刮走了似的。 一个月后,南方的太平天国连打了几个胜仗,把江南的水路全部控死了。接连两年的时间,南方水路 不通,生意做不成了。 北方类似茶、丝绸、大米啥的,全成了稀缺的玩意儿!不久,就连那卖茶的掌柜,盖碗里头,也就只 能漂点锅灰似的茶叶末子。那些个“锅贴”,大腿都拍青了,后悔当初没有买些个南茶放手里。而夏爷呢, 更是羞恼得连个门都不好意思出去。 可最让那帮“锅贴”敲碎了脑袋都想不通的是,海爷的铺子里,南茶竟然一车一车地往外卖,门庭若 市,日进斗金。 他哪来的南茶?难不成是南方的鸟儿给运来的? 细细打听才知道,当初,海爷白天买茶,晚上让茶贩子运走,人都以为海爷演戏,将茶叶运回去,事 实上,晚上运走的茶车里,都是空的。海爷有意布了一个局,给这些“锅贴”看,这叫兵不厌诈! 其实,海爷人脉广,早已吃透了南方局势,料定不久,水路一定不通,南茶便更加稀缺,于是请了南 茶贩子吃饭,不计成本,独自一口气吃掉了几乎所有的货,还请他们帮忙演了这样一出戏。 这些“锅贴”,眼睁睁地看着发财的机会,就在眼皮底下一溜烟儿地跑了,自个儿当初还那么没心没 肺地傻乐呵,肠子当时就悔断了好几截儿。 年底,李大掌柜抱着厚厚的账本来恭喜海爷,海爷笑笑,说:“生意上的事儿,得自个儿动脑筋,自 个儿去开眼界,不能看人家走路。” (选自 2016 年 5 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有交情,才有生意”用凝练的语言从情感的角度诠释生意经:因为有交情,老街上的人才会跟随 海爷做生意,海爷才知道南方的局势、南茶贩子才会按照海爷的要求去做。 B.小说对李大掌柜着墨不多,但很出彩,如第一次,小说用动作、神态、语言等人物描写的手法,用 哪怕赔钱也要挤垮“锅贴”们的生意来表达他对这些背信弃义的人的愤怒。 C.夏爷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人物,他是资深“锅贴”,自认为已经能够独立做生意了,所以就纠集 一帮人打压海爷的生意,但最终因为不能看透形势在购买南茶上败下阵来。 D.“第二天一早”一段巧妙地使用了书面语与口语,先用书面语的四字短语表述南茶贩子的车多、场 面热闹,然后用口语话的语言表述“锅贴”们对海爷今年购买南茶的不理解。 E.太平天国在南方打了几个打胜仗是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影响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如果没有这个大背 景,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就会显得十分虚假,就不能很好地塑造各种人物形象。 (2)小说中,海爷能够最终战胜“锅贴”们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3)小说在表述海爷买茶的情节时,是如何使用伏笔和照应手法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4)小说以“锅贴”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看法。(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