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言少意多”的艺术效果 2.体会诗人描写战争的手法? 绘声绘色,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 (五)尾联 颔联反跌尾联:尽管风雪苦寒,战斗激烈,仍然“宁为百夫长”,为保卫祖国效力。首尾呼 应,完美地表现了“从军”的主题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 十个字,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 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 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 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 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 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 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 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 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 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 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这首诗情调慷慨激昂,可以说是盛唐边塞诗的先声 四、布置作业 1.赏析关键词“照”的表达作用 一个“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之猛烈,战势之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2.赏析关键词“自”。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 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五、板书设计: 从军行 来犯一一出征一一围城一一苦战 11
11 收到了“言少意多”的艺术效果。 2.体会诗人描写战争的手法? 绘声绘色,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 (五)尾联: 颔联反跌尾联:尽管风雪苦寒,战斗激烈,仍然“宁为百夫长”,为保卫祖国效力。首尾呼 应,完美地表现了“从军”的主题。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 十个字,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 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 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 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 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 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 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 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 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 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 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这首诗情调慷慨激昂,可以说是盛唐边塞诗的先声。 四、布置作业: 1.赏析关键词“照”的表达作用。 一个“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之猛烈,战势之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2.赏析关键词“自”。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 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五、板书设计: 从军行 来犯——出征——围城——苦战
将进酒 个人复备 主备人:陈玉良 复备人:徐进行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①理解李白诗中的真正情感和艺术特色 ②熟背全诗 教学重点:理解李白这首诗的特色和技巧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李白在诗中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 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 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 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 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将进酒》,乐府旧 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评讲 (一)诵读全诗: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 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 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 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 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 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 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 力 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后两句是全诗的 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诗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该怎样去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明志的主旨句,表达了蔑视荣华富贵的高洁志向, 也满怀着怀才不遇的悲情,因而前句要斩钉截铁,后句要深沉悲怆。 5.“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 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如何读? 这几句又恢复了诗人的狷狂和豪放,要读出狂放的情感来 6.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收束全文,大家讨论该 怎样读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与尔同销万古愁”与狂放转入深沉的悲哀,应悲怆深沉 (二)通读全诗,描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曲线图
12 将进酒 主备人: 陈玉良 复备人:徐进行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①理解李白诗中的真正情感和艺术特色 ②熟背全诗 教学重点:理解李白这首诗的特色和技巧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李白在诗中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 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 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 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 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将进酒》,乐府旧 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二、评讲: (一)诵读全诗: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 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 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 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 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 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 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 力。 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后两句是全诗的 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诗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该怎样去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明志的主旨句,表达了蔑视荣华富贵的高洁志向, 也满怀着怀才不遇的悲情,因而前句要斩钉截铁,后句要深沉悲怆。 5.“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 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如何读? 这几句又恢复了诗人的狷狂和豪放,要读出狂放的情感来。 6.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收束全文,大家讨论该 怎样读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与尔同销万古愁”与狂放转入深沉的悲哀,应悲怆深沉。 (二)通读全诗,描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曲线图。 个人复备
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 (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 (三)赏析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诗人是怎样营造这种气势的? 选择“黄河水”和“海”两个意象,用“天上来”和“奔流”两词修饰,运用夸张的手法, 我们营造了一幅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的雄浑壮阔的画面,有挟天风海 雨而来之势 2.结合第3和第4句来看,作者写黄河之水,目的何在?运用什么艺术手法? 表现时间像生命的流逝如同黄河之水一样,势不可挡地一去不复回,作者是借用此意象表 达时如白驹过隙的感慨。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选用了“明镜”这一意象来写人生苦 短之意,你认为写得如何? 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写人生易老之感慨,极写 了人生苦短,很有冲击力。而且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 4.赏析“悲”字的表现力。 运用拟人的手法,似乎“高堂明镜”看到诗人无为而老的样子,也不禁悲从中来,物犹如 此,人何以堪,深化了人生苦短、老大无成的深沉愁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诗人所说的“人生得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这种“得意”并不是作者才能为国所用,自己建立不朽 的功业,而是与处境类似的三两知已千里相聚。诗人之所以尽欢,并不是真正的“尽欢”, 而是无力改变不被任用现状的豪放之语,这也反映出李白狂放的性格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李白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 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启示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成理) 3.赏析诗人筵席描写。 一是体现丰盛,二是体现热烈,三是体现“酣畅快乐”,运用夸张的手法,活脱脱地为我们 塑造了一位狂放的李白。但“且”字还是带出来了悲愁,只是暂时忘却了不得志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赏析短句的表达效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 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忘形 到尔汝”。 2.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所包含的感情?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 天,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 句亦属愤语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13 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 (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 (三)赏析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诗人是怎样营造这种气势的? 选择“黄河水”和“海”两个意象,用“天上来”和“奔流”两词修饰,运用夸张的手法, 我们营造了一幅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的雄浑壮阔的画面,有挟天风海 雨而来 之势。 2.结合第 3 和第 4 句来看,作者写黄河之水,目的何在?运用什么艺术手法? 表现时间像生命的流逝如同黄河之水一样,势不可挡地一去不复回,作者是借用此意象表 达时如白驹过隙的感慨。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选用了“明镜”这一意象来写人生苦 短之意,你认为写得如何? 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写人生易老之感慨,极写 了人生苦短,很有冲击力。而且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 4.赏析“悲”字的表现力。 运用拟人的手法,似乎“高堂明镜”看到诗人无为而老的样子,也不禁悲从中来,物犹如 此,人何以堪,深化了人生苦短、老大无成的深沉愁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诗人所说的“人生得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这种“得意”并不是作者才能为国所用,自己建立不朽 的功业,而是与处境类似的三两知已千里相聚。诗人之所以尽欢,并不是真正的“尽欢”, 而是无力改变不被任用现状的豪放之语,这也反映出李白狂放的性格。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李白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 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启示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成理) 3.赏析诗人筵席描写。 一是体现丰盛,二是体现热烈,三是体现“酣畅快乐”,运用夸张的手法,活脱脱地为我们 塑造了一位狂放的李白。但“且”字还是带出来了悲愁,只是暂时忘却了不得志。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赏析短句的表达效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 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忘形 到尔汝”。 2.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所包含的感情?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 天,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 句亦属愤语。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陈王”与酒联系较多。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 的同情。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赏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结尾艺术。 A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B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 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 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C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 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 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 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三、课堂小结: 《将进酒》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 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 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 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 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 阖。《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 足以当之。 四、布置作业: 1.赏析短句的表达效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 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忘形 到尔汝”。 2.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所包含的感情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 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 二句亦属愤语 五、板书设计: 将进酒 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 (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
14 陈王”与酒联系较多。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 的同情。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赏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结尾艺术。 A 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B 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 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 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C 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 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 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 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三、课堂小结: 《将进酒》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 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 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 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 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 “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 阖。《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 足以当之。 四、布置作业: 1.赏析短句的表达效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 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忘形 到尔汝”。 2.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所包含的感情?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 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 二句亦属愤语。 五、板书设计: 将进酒 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 (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