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本文选自,它是西汉(人名)整理的,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 二国次序编订而成的。(2分) 7.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朝服衣冠()(2)今齐地方千里() (3)臣之妻私臣()(4)王之蔽甚矣() 8.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徐公何能及君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及郡下,诣太守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徐公不若君之美能谤讥于市朝 更若役,复若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 文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 1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6.(2分)《战国策》刘向7.(4分,每小题1分)穿戴方圆偏爱受 蒙蔽8.(2分)B9.(6分,每小题3分)(1)我与城北的徐公 相比谁更美(漂亮、英俊)?(其中“孰与”、句末问号各占0.5分,句意2 分)(2)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其中“期 年”、“虽”各占0.5分,句意2分) 10.(2分)B 2007年山东威海市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2题。(8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 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 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 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①处冒号的作用 是 。(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闻寡人之耳 者 ③时时而间进 ④期年之 后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本文选自,它是西汉(人名)整理的,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 二国次序编订而成的。(2 分) 7.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⑴朝服衣冠( ) ⑵今齐地方千里( ) ⑶臣之妻私臣( ) ⑷王之蔽甚矣( ) 8.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 分) 徐公何能及君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及郡下,诣太守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徐公不若君之美能谤讥于市朝 更若役,复若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 文: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 文: 1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6.(2 分)《战国策》刘向 7.(4 分,每小题 1 分)穿戴 方圆 偏爱 受 蒙蔽 8.(2 分)B 9.(6 分,每小题 3 分) ⑴我与城北的徐公 相比谁更美(漂亮、英俊)?(其中“孰与”、句末问号各占 0.5 分,句意 2 分) ⑵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其中“期 年”、“虽”各占 0.5 分,句意 2 分) 10.(2 分)B 2007 年山东威海市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9~12 题。(8 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 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 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 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①处冒号的作用 是 。(2 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 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闻寡人之耳 者 ③时时而间进 ④期年之 后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 文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 文 12.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4题。(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 答 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答 、文言文阅读(12分) (共8分)9.战国策总结(概括、收束)上文。(每空1分,共2分) 10.①确实②使……听到③问或,偶然④满一年(每个0.5分,共2分)11.①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②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 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每句1分,共2分)12.人贵有自知之明 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等。(意思对即可,每条1 分,共2分) (二)(共4分)13.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 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 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 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 景物1分,语句连贯通顺1分,共2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14.他痴迷于天 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 2分) 2007年巴中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5题。(19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 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 文: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 文: 12.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 分) 答: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3-14 题。(4 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 分) 答: 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 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一) (共 8 分) 9.战国策总结(概括、收束)上文。(每空 1 分,共 2 分) 10.①确实 ②使……听到 ③问或,偶然 ④满一年(每个 0.5 分,共 2 分)11.①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②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 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每句 1 分,共 2 分) 12.人贵有自知之明, 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等。(意思对即可,每条 1 分,共 2 分) (二)(共 4 分)13.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 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 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 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 景物 1 分,语句连贯通顺 1 分,共 2 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14.他痴迷于天 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 1 分,共 2 分)。 2007 年巴中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 (四)阅读下文,完成 20——25 题。(19 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 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0、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1、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臣之妻私臣 不宜偏私,使内处异法也 B、皆以美于徐公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C、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时时而间进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 文 23、文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因此得出了 ”的结论;齐威王纳谏后采取相应措施,最终 在诸国中取得了“ 的地位。(4分) 24、汉语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上文第二段的_就是这 样的成语。(2分) 25、结合选段内容,试对齐威王的形象做简要分析。(4分) 答 200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 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 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 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 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陈轸谓秦惠王曰:“大王尝闻闻卞庄子刺虎乎?庄子欲刺虎, 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寸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 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 斗。天者伤,小者死。卞庄子从伤者而 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 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惠王曰:“善。” 大国果伤,小国亡,泰兴兵而伐,大克之。 (选自《史记》有改动)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臣之妻私臣 私 ②今齐地方千 里 地方 ③卞庄子以为然 然 ④今韩、魏相攻,期 年不解 期年:
20、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1、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臣之妻私臣 不宜偏私,使内处异法也 B、皆以美于徐公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C、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时时而间进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2、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 文: 23、文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因此得出了 “ ”的结论;齐威王纳谏后采取相应措施,最终 在诸国中取得了“ ”的地位。(4 分) 24、汉语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上文第二段的 就是这 样的成语。(2 分) 25、结合选段内容,试对齐威王的形象做简要分析。(4 分) 答: 2007 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1 题。(15 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 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 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 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 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陈轸谓秦惠王曰:“大王尝闻闻卞庄子刺虎乎?庄子欲刺虎, 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寸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 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 斗。天者伤,小者死。卞庄子从伤者而 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 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惠王曰:“善。” 大国果伤,小国亡,泰兴兵而伐,大克之。 (选自《史记》有改动)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①臣之妻私臣 私: ②今齐地方千 里 地方: ③卞庄子以为然 然: ④今韩、魏相攻,期 年不解 期年: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分) 译 文 ②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2分) 译 文 10.细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填空。(4分) ①甲文中,邹忌用自己受妻、妾、客蒙蔽的故事,来推断齐威王必然 ”;乙文中,陈轸用“卞庄子刺虎”的故事, 建议秦惠王只要等待时机,就能收到“ 之效。(用原文填空)(2分) ②有一个成语源自甲文,这个成语是 ;可用一个成 语概括乙文中“卞庄子刺虎”的故事,这个成语 是 (2分)、 11.孔子曾经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2007年湖北省黄冈市 (一)欣赏下列诗歌,完成7~8题。(4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终。以“ 为着眼 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 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分)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 邹忌讽齐王纳 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 分) 译 文: ②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2 分) 译 文: 10.细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填空。(4 分) ①甲文中,邹忌用自己受妻、妾、客蒙蔽的故事,来推断齐威王必然 “ ”;乙文中,陈轸用“卞庄子刺虎”的故事, 建议秦惠王只要等待时机,就能收到“ ”之效。(用原文填空)(2 分) ②有一个成语源自甲文,这个成语是 ;可用一个成 语概括乙文中“卞庄子刺虎”的故事,这个成语 是 。(2 分)、 11.孔子曾经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 答: 2007 年湖北省黄冈市 (一)欣赏下列诗歌,完成 7~8 题。(4 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 ”终。以“ ” 为着眼 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 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 分)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 分) 答: 【甲】 邹忌讽齐王纳 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 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 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 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瞎,群臣进 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 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 文 1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答 12. 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2分) 【乙】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 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 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 己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 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 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位已高而擅权者 君恶之(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 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 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 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瞎,群臣进 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 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朝服衣冠(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 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 文: 1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 分) 答: 12.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2 分) 答: 【乙】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 吊 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 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 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 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 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权者 君恶之( )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 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