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质的状态 1由题知:质量为0132克的气体其所对应的物质的量为 P=RTm=P/T=.97×10×1.9×101×1038314×29 =0007776mol 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mn=01320011917gml 所以该气体为HH3 2.由题知要使三分之一的气体逸出瓶外即体积为原来的1.5倍而这一过程。压力始终保持 不变故有 B132所以有72=212=280×15=420 3.设氮气分压为氧气分压为 故有 7即F1=2Y=1013×105×2×1036×10 3.377×104a 同理:F=05065×10×3×10316×103-591×10pa 所以2nt=Pa+2=337×104+253×104591×10Pa 4.由题意知0Q=m/mam-4-01m1 n2=m/mco2=14/28=0.5mob nm=m/mm=12.8/32=0.4 由道尔顿分压定律 0=2.026×105×0.1X0.1+05+04) 2026×10fa Pn-Px2m=2026×105×05(01+05+04) =1.013×10ha P0n2=m2×20-2026×105×026(01+05+04) 8104×10P 5.由题薏知当瓶内温庋升为50K时,其气体体积将变为原来的53倍 所以瓶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只占全部气体的365,对应的压力为1.013×10a降温前瓶内 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
1
2所以代入数据计算得608×0ha 6.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为46gmol 通空气的前后,其气体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记 =nR所以P=035×31489303×46-165×103Pa 7. Pan= wmn Wtol=150025-37.SPa 8321g空气在29K27升的容积中其压力为 PV=nRT 所以Pa=321×291×831429×002-99185Fa 所以水的蒸气压为Pwaw=-ay=2.12×10Pa 9.P=rmRr所以x22=26×107×00×0.0321.34×293 25 Kg 10.1)由于N2和肥始终在同一压力下气体体积比为4:1,故气体的物质的量比为4:1 所以混合气体中2M2=326×105×08=2608×10 RVi 所以=2608×105×2×10-34×103 1.304×105Pa 即和2的初压为1.304×10Pa 2)由题解(1)知“M=2608×10a =326×105×0.2=652×104Pa Oman n mRr 所以"nm1r2081028102834273 =0.23mol 同理:2 0.057mo1 由克劳修斯克拉贝龙与程知
2
1△,H A2-2303×8347271 设308K时饱和蒸汽压为Fa,则有 lg=25900×(1/308-1/293)/(2.303×8,314) 代入数据计算得a=1272×105Pa 11由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 号如 所以:1g10125=--400(1 B2.303×8.314298373 P2=3945Pa 12在一个晶胞中 rcl)1/8×8+1/2×6-4 na=1×1+14×12-4
3
第三章原子结构 1具有波粒二彖性的电子并不象宏观物体那样沿着固定的轨道运动 几率密度: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 几率:电子在空间现的机会 二者区别是:几率是泛指电子出现的机会,未指名范围; 而几率是针对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而言 两者联系:都是描术电子在空间出现的几率的物理量。 2屏蔽效应:由于其他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而抵消一部分核电荷。从而使有效核电荷降 低。肖弱了核电荷对电子的吸引 站穿效应:由于电子的钻穿作用不同而导致其能量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一主层的能级分裂及不同主族中的能级交错现象都可以由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来解 释,具体地对于同一主族的能级。其能级高低要取决于有效核电荷数,而有效核电荷数又决 定于其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因此导致同一主层中各能级发生分裂,另外对于同一主层其各 轨道上的的电子由于其钻穿效应的能力不同。也可以导致能级分裂 对于不同主层中的能级交替现象也可以用上述方法解释 24号元素为铬,基态电子结构式为:1232p53s23yp63d54s 4(1)Mn1s22p3s23y53d549 (2)最外层2个电子,最高能级组中电子5个 (3)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ⅦB族 5K能级分组为:(19(2s,2p)3(3s,3p)%49 0=085×8+10×1=16.8 E4=-136×(19-16.8)2/42-411 cu能级分组(1s)22s2p)%(38,3p)(3m(49 0=085×18+1×10=25.3 E4=136×(29-25.3)2/4=-1.64e 的能级分组为(15)2(2s,2p)(3,3p)°(3d)(4s,4p)°(4d)0(5,5p) 0=0.35×6+0,85×18+28=45.4 En≥-13.6×(53-45.4)2/52=31.42ev 17号元素C1,其电子结构式为:18282p383p 23好元素V其电子结构式为:1s2s2p3s23p3d4s2 80号元素Hg,其电子结构式为:1s2s2p3s23p3d4s24p4d"4f5s5p5d6s2 8主量子数n用来描述原子中电子出现几率最大区域离核的远近。或者说它诀定了电子 的能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角量子数1决定了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 磁量子数m决定了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的伸展方向 自旋量子数m说明了电子自旋的两种状态 在n确定的情况下,1只能取0到n-1这几个值,而m则能取土,±(1-1)0这211 对于ms只取±1/2
4
8不合理的有(2)(5)(6) 1取值时只能小于n所以(2),(6)不合理 而当1=0时m只能取0故(5)不合理 9(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搞清清楚电子的运动已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宏 现物体的运动。所说的圆及∞型只是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并不具有轨道的含义 2)不正确。主量子数n为1时。只有一条原子轨道 (3)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16。电子层有32个电子是正确的 4)有3s32323y34y3yz34x342y23423条轨道 11将氳原子核外电子从基态发到2s或勾能级上,其消耗的能量相等这是因原子是 单电子原子古起2和2p上的电子的能量相等 而对于氮原子2和2p的电子能量不同,故激发到2s和2p轨道上消耗的能童不相「 12对于12元素的电子其电子分组:(182)(22,2p5)(323pX349X4) 对于3d轨道假设有一电子,则有 =1×12=12 Ed=-13.6×(12-12)2/9=0e 而对于4s轨道上的电子 0=0.85×2+1×10=11.7 所以E4s=-13.6×(12-1.2)2/42=-0.07656 即:E3d<E4s 对于16号元素其电子分组为 (1s2)(2s2,2p)(3s2,3p)(3)(45) 对于3d轨道 所以E3d=-13.6×(16-16)2/=0ey 而对于4s轨道上的电子 0=0.85X6+1×10=15.1 所以E4s=13.6×(16-15.1)2/4=-0.6e ESd<E4 对25号元素,其电子分组为(13)(2s2,2p)(3s;3p6)(3d)(s2) 3d轨道上的电子 0=0.35×4+1×18=19.4 E3d=-13.6×(25-19.4)/9=-47.38e 对于4s轨道上的电子 0=035+0.85×13+10=21.4 E4s=-13.6×(25-21.4)2/4=-11.016y 元素 K M No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