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四年以后,我到宣州去看你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住了一年 要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 有成行。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即“吾于汴州佐董丞相”) (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这一年,我在徐州协理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又被免职 离去,你又没有来得成
•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 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四年以后,我到宣州去看你。 •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 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 •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住了一年, 要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 有成行。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即“吾于汴州佐董丞相”) (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 这一年,我在徐州协理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又被免职 离去,你又没有来得成
吾念,汝从(我)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 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作长远打算 不如回到西边的故乡去,等我先安好家,然后接你来 (东:在东边居住,名作状 客:客居,名作动 西:向西,名作状 致:使….,动词的使动用法 成家:古义—安家今义—成立家庭)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 师,以求斗斛之禄。 我和你都是青年男子,认为尽管暂时分离,终于会长久团聚的, 所以才丟下你客居京城谋生,用挣些微薄的俸禄。 (少年:古义—青年男子今义—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的 阶段)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如果早知道会弄出这么个结局,即使有高官厚禄,我也不愿一天 离开你而去就职上任啊!
• 吾念,汝从(我)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 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 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作长远打算, 不如回到西边的故乡去,等我先安好家,然后接你来。 (东:在东边居住,名作状 客:客居,名作动 西:向西,名作状 致: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 成家:古义——安家 今义——成立家庭) •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 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 •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 师,以求斗斛之禄。 • 我和你都是青年男子,认为尽管暂时分离,终于会长久团聚的, 所以才丢下你客居京城谋生,用挣些微薄的俸禄。 (少年:古义——青年男子 今义——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的 阶段) •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如果早知道会弄出这么个结局,即使有高官厚禄,我也不愿一天 离开你而去就职上任啊!
别 二十三岁应试归来 二十七岁墓地相会 十九岁居住汴州 离开汴州 徐州罢官 西归京城
三。三会 三别 二十三岁应试归来 二十七岁墓地相会 二十九岁居住汴州 离开汴州 徐州罢官 西归京城
祭文的开头文字,固定形式 交代写祭文的时间、情况及致祭的对象。 分析: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 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 明确: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 之切,于叙事中,亦可见作者真情。 分析:在这两段中,你以为最动人的细节是何处? 明确:如第二段“嫂尝抚汝指吾再言曰:“韩氏两世,惟 此而已!”一语,“抚汝指吾”的细小动作,体现出为母 为嫂的深切关爱与顾惜;“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仅寥寥 八字,却字字透出嫂嫂的焦虑、期待和悲伤。十二郎逮然 辞世之时,韩愈又重提旧事,也流露出韩愈无尽的沉痛与
分析: 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 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 明确: 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 之切,于叙事中,亦可见作者真情。 分析: 在这两段中, 你以为最动人的细节是何处? 明确: 如第二段“嫂尝抚汝指吾再言曰:“韩氏两世,惟 此而已!”一语,“抚汝指吾”的细小动作,体现出为母 为嫂的深切关爱与顾惜;“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仅寥寥 八字,却字字透出嫂嫂的焦虑、期待和悲伤。十二郎遽然 辞世之时,韩愈又重提旧事,也流露出韩愈无尽的沉痛与 凄凉。 祭文的开头文字,固定形式。 交代写祭文的时间、情况及致祭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