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县2017年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3、考生要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 卷时只交答题卷 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关卡/卡车 调换/南腔北调 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B.盘桓/亘古 栅栏/灯火阑珊 惴惴不安/水流湍急 C.淡泊/漂泊 星宿/风餐露宿 数典忘祖/数见不鲜 D.茎叶/颈项 蹊跷/下自成蹊 好逸恶劳/好高骛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寒暄 名信片 首屈一指 寻人启事 B.坐镇 液化气 再接再厉 不胫而走 C.狼藉 副作用 愁莫展 通宵达旦 D.脚裸 化妆品 真知灼见 鳞次栉比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它本身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 义 ①“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②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③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 ④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 ⑤“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A.④②③⑤① B.④③⑤②① C.⑤①④③② D.⑤②①④③ 4.古诗文默写。(8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西华县 2017 年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2、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3、考生要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 卷时只交答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 27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关卡./卡.车 调.换/南腔北调. 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B.盘桓./亘.古 栅.栏/灯火阑珊. 惴惴..不安/水流湍.急 C.淡泊./漂泊. 星宿./风餐露宿. 数.典忘祖/数.见不鲜 D.茎.叶/颈.项 蹊.跷/下自成蹊. 好.逸恶劳/好.高骛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寒暄 名信片 首屈一指 寻人启事 B.坐镇 液化气 再接再厉 不胫而走 C.狼藉 副作用 一愁莫展 通宵达旦 D.脚裸 化妆品 真知灼见 鳞次栉比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 。 。 , 。它本身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 义。 ①“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②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③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 ④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 ⑤“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A.④②③⑤① B.④③⑤②① C.⑤①④③② D.⑤②①④③ 4.古诗文默写。(8 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2)李煜《相见欢》中,通过萧瑟秋意表达词人孤寂之情的句子是 (3)《黄鹤楼》中直接抒发思乡之愁的句子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4)“挽弓引弦”在古代诗人心中有着强烈的情结。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喷薄着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 ”描写跃马拉弓的激烈战斗场面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翠云楼里,一把火烧得大名府人心惶惶,体现出“智 多星” (人名)足智多谋的形象特点;小人国里,一把火烧得皇宫烈焰熊熊, (人名)急中生智,一泡尿灭了皇宫之火,也因此招致皇后的怨恨。一腔情, 在经典名著中火花迸溅,为了兄弟之情,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了好友 (人名):《童年》中,外祖母慈祥善良,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 (人名) 敏感而孤独的心 (2)读名著,明道理。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人物的经历,写出你从中明白 的道理 ①小人鱼 ②贝多芬 ③保尔·柯察金 6.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3)题(共9分) 材料一:①《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基因、品生活之美”,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 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②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入选的题 目大多数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众多 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材料二:右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画面之 (1)材料一中的两个段落分别介绍了这档节目的哪两个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 ①段 ②段 (2)《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画面构图唯美,寓意丰富,你能理解其中的画面内容并写出 其寓意吗?(一点即可)(4分)
(2)李煜《相见欢》中,通过萧瑟秋意表达词人孤寂之情的句子是 。 (3)《黄鹤楼》中直接抒发思乡之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4)“挽弓引弦”在古代诗人心中有着强烈的情结。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 , , ”喷薄着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辛 弃 疾 在 《 破 阵 子 ﹒ 为 陈 同 甫 赋 壮 词 以 寄 之 》 中 用 “ , ”描写跃马拉弓的激烈战斗场面。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 ....作答)(4 分) (1)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翠云楼里,一把火烧得大名府人心惶惶,体现出“智 多星”________(人名)足智多谋的形象特点;小人国里,一把火烧得皇宫烈焰熊熊, ___________(人名)急中生智,一泡尿灭了皇宫之火,也因此招致皇后的怨恨。一腔情, 在经典名著中火花迸溅,为了兄弟之情,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了好友____________ (人名);《童年》中,外祖母慈祥善良,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____________(人名) 敏感而孤独的心。 (2)读名著,明道理。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 ....,结合作品中人物的经历,写出你从中明白 的道理。 ①小人鱼 ②贝多芬 ③保尔﹒柯察金 6.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3)题(共 9 分) 材料一:①《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基因、品生活之美”,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 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②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入选的题 目大多数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众多 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材料二:右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画面之一。 (1)材料一中的两个段落分别介绍了这档节目的哪两个方面,请简要概括。(2 分) ①段 ②段 (2)《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画面构图唯美,寓意丰富,你能理解其中的画面内容并写出 其寓意吗?(一点即可)(4 分)
(3)“飞花令”本为古人行酒令的一种,原为按顺序吟诵带“花”字的诗词,答不上则 罚酒。《中国诗词大会》中简化为两人依次吟诵带主题字的诗句。假如你参加了诗 词大会,主体字为“酒”,请写出你能吟诵的带“酒”字诗句 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天。(3分) ① 、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5分) 盛开在碗里的硬币 包利民 ①中午时经过一所小学门前,目光忽然被一个人所吸引。那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 坐在地上,面前放一只碗。那只碗很大,现在的人家很少见到这样大的碗了。她的衣服上居 然还带着补丁,她并不像别的乞讨的孩子那样,在面前竖一张纸板或者用粉笔在地上写着悲 惨的经历,她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有着一种莫名的神情。 ②当时正是放午学时间,那些学生成群地拥出校门,有的走向来接的家长,更多的人涌 进校旁的麻辣烫、汉堡包等店铺。那些学生,和这个女孩年龄相仿,却有着迥然的神态,仿 佛天地之隔。女孩的身边围拢了一些学生和家长,有的学生拿出零钱给女孩,有的在一旁观 望嘻笑。 ③女孩很奇怪,如果面前的手递过来的是纸币,她就装进口袋里,如果是硬币,就摆放 在碗里,而且摆得极美观。我饶有兴致地看着,她把一枚一元的摆在碗底中央,周围是一圈 金黄的五角硬币,在外围则又是一元的,看看摆不住了,便放第二层,一枚压三枚,就像 朵正在慢慢开放的花朵。我看了好久,直到她的碗里摆满了硬币。然后她小心地捧着碗站起 身,慢慢地离开。 ④我正要走,忽见女孩走进了旁边的卖麻辣烫的店里,好奇之下,便跟了过去。女孩刚 进店门,便听服务员说:“怎么还要到屋里来了?去外面!”女孩的脸一下子红了,小声说 我想买一碗麻辣烫,带走!”然后轻轻地从碗里拣岀几枚硬币。等她提着麻辣烫出来,又 拐向另一边的一家书店,只是在门口犹豫了半天,终于没有走进去。我依然跟着她,她又买 了一双凉鞋,很大,看样子不是给自己的,还买了一包低档香烟。口袋里的纸币已经花尽, 碗里的硬币也只剩下少半 ⑤她慢慢地向前走,依然用一只手托着碗,就像在呵护着一朵开在掌中的花。她一边走
(3)“飞花令”本为古人行酒令的一种,原为按顺序吟诵带“花”字的诗词,答不上则 罚酒。《中国诗词大会》中简化为两人依次吟诵带主题字的诗句。假如你参加了诗 词大会,主体字为“酒”,请写出你能吟诵的带“酒”字诗句。 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 分) ① ② ③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共 15 分) 盛开在碗里的硬币 包利民 ①中午时经过一所小学门前,目光忽然被一个人所吸引。那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 坐在地上,面前放一只碗。那只碗很大,现在的人家很少见到这样大的碗了。她的衣服上居 然还带着补丁,她并不像别的乞讨的孩子那样,在面前竖一张纸板或者用粉笔在地上写着悲 惨的经历,她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有着一种莫名的神情。 ②当时正是放午学时间,那些学生成群地拥出校门,有的走向来接的家长,更多的人涌 进校旁的麻辣烫、汉堡包等店铺。那些学生,和这个女孩年龄相仿,却有着迥然的神态,仿 佛天地之隔。女孩的身边围拢了一些学生和家长,有的学生拿出零钱给女孩,有的在一旁观 望嘻笑。 ③女孩很奇怪,如果面前的手递过来的是纸币,她就装进口袋里,如果是硬币,就摆放 在碗里,而且摆得极美观。我饶有兴致地看着,她把一枚一元的摆在碗底中央,周围是一圈 金黄的五角硬币,在外围则又是一元的,看看摆不住了,便放第二层,一枚压三枚,就像一 朵正在慢慢开放的花朵。我看了好久,直到她的碗里摆满了硬币。然后她小心地捧着碗站起 身,慢慢地离开。 ④我正要走,忽见女孩走进了旁边的卖麻辣烫的店里,好奇之下,便跟了过去。女孩刚 一进店门,便听服务员说:“怎么还要到屋里来了?去外面!”女孩的脸一下子红了,小声说: “我想买一碗麻辣烫,带走!”然后轻轻地从碗里拣出几枚硬币。等她提着麻辣烫出来,又 拐向另一边的一家书店,只是在门口犹豫了半天,终于没有走进去。我依然跟着她,她又买 了一双凉鞋,很大,看样子不是给自己的,还买了一包低档香烟。口袋里的纸币已经花尽, 碗里的硬币也只剩下少半。 ⑤她慢慢地向前走,依然用一只手托着碗,就像在呵护着一朵开在掌中的花。她一边走
一边喃喃自语:“还要给爸爸买瓶酒,给弟弟买个玩具……”她回头看了一眼路过的书店 眼中一丝不舍,只是没有停下脚步。我快步超越她,回头看,那只碗里的硬币依然是一朵花 的形状,在阳光下闪着灿烂的光。 ⑥我猜想,她或许有着一个极贫困的家,有着一个多病的母亲,有着一个劳累的父亲 一个小小的弟弟。本该是在鸟语书香的校园里读书的年龄,却要在大街上拿着一只碗讨钱, 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或许懂事、善良、自强等词语已不足以概括,就从她在碗中摆钱的行 为来看,她便远远超越了这些。也许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着美丽的花,她才能把那些硬币摆放 成如此鲜艳的形状。是的,和那些同龄的孩子相比,她已低到尘埃之中,可是那些最美的花 往往都是开放在尘埃里。资*源%库 ⑦这个夏日的午后,我的心被碗里那些闪光的硬币温柔地击中,将那些蒙在心上的尘埃 荡起飘尽。也曾艰难过,也曾在黯淡中挣扎,或许那样的时刻,我的心里有执著有坚强,可 是同这个女孩相比,却少了最重要的东西。我曾抱怨过,也曾嫉妒过,更是愤恨过,世界在 我的眼中,一度如此冷漠丑陋。可这个孩子,她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美好,即使在如此的生活 中,她还能让心上开出花来,而不是结出老茧,真的让人惭愧不已。 ⑧感谢这个穿着带补丁衣服的女孩,那些盛开在碗里的硬币,映亮我生命中那么多阴暗 的角落,更像一汩清泉,悄悄浸润,涤尽那些经年尘埃。眼中的世界一下子美丽清新起来, 看着女孩渐远的背影,才发觉,生活,竟是如此可爱! 7.通读全文,根据故事情节和提示,补充空缺的内容。(4分) ①“我”奇怪小女孩莫名的神情与独特的硬币花儿。 ②“我”好奇 ③“我”猜想 ④“我”感谢小女孩和碗里的硬币照亮“我”的生命。资*源%库 8.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写放午学时的“那些学生”?(3分) 9.结合全文,请理解第⑦段画线句中“我”所少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4分) 10.试分析文章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4分) 飞机上不能打电话”是骗你的吗? ①美国FCC(联邦通信委员会)先是宣布坐飞机可以上网,又宣布从2013年12月12
一边喃喃自语:“还要给爸爸买瓶酒,给弟弟买个玩具……”她回头看了一眼路过的书店, 眼中一丝不舍,只是没有停下脚步。我快步超越她,回头看,那只碗里的硬币依然是一朵花 的形状,在阳光下闪着灿烂的光。 ⑥我猜想,她或许有着一个极贫困的家,有着一个多病的母亲,有着一个劳累的父亲, 一个小小的弟弟。本该是在鸟语书香的校园里读书的年龄,却要在大街上拿着一只碗讨钱, 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或许懂事、善良、自强等词语已不足以概括,就从她在碗中摆钱的行 为来看,她便远远超越了这些。也许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着美丽的花,她才能把那些硬币摆放 成如此鲜艳的形状。是的,和那些同龄的孩子相比,她已低到尘埃之中,可是那些最美的花, 往往都是开放在尘埃里。资*源%库 ⑦这个夏日的午后,我的心被碗里那些闪光的硬币温柔地击中,将那些蒙在心上的尘埃 荡起飘尽。也曾艰难过,也曾在黯淡中挣扎,或许那样的时刻,我的心里有执著有坚强,可 是同这个女孩相比,却少了最重要的东西。我曾抱怨过,也曾嫉妒过,更是愤恨过,世界在 我的眼中,一度如此冷漠丑陋。可这个孩子,她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美好,即使在如此的生活 中,她还能让心上开出花来,而不是结出老茧,真的让人惭愧不已。 ⑧感谢这个穿着带补丁衣服的女孩,那些盛开在碗里的硬币,映亮我生命中那么多阴暗 的角落,更像一汩清泉,悄悄浸润,涤尽那些经年尘埃。眼中的世界一下子美丽清新起来, 看着女孩渐远的背影,才发觉,生活,竟是如此可爱! 7.通读全文,根据故事情节和提示,补充空缺的内容。(4 分) ①“我”奇怪小女孩莫名的神情与独特的硬币花儿。 ②“我”好奇 。 ③“我”猜想 。 ④“我”感谢小女孩和碗里的硬币照亮“我”的生命。资*源%库 8.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写放午学时的“那些学生”?(3 分) 9.结合全文,请理解第⑦段画线句中“我”所少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4 分) 10.试分析文章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共 14 分) “飞机上不能打电话”是骗你的吗? ①美国 FCC(联邦通信委员会)先是宣布坐飞机可以上网,又宣布从 2013 年 12 月 12
日起,坐飞机还能打电话一一如果你所选择的航空公司允许的话。 ②FCC主席强调,这并非决定,还需要上级一一美国运输管理局同意。但从技术上来说, FC确实承认了“飞行过程中拨打电话所产生的信号会千扰飞机控制信号”的问题早已经解 决了。 ③其实,1991年,FCC首次出台禁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的规定,就不全因为手机很“危 险”。当时这项禁令的主要原因是,手机的使用是通过地面基站的,而当你快速从一个区域 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时(飞行时),基站切换过于频繁,会加重基站的工作负担。其次才是 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有可能千扰飞机的电子系统。 ④没错,“有可能”。事实上,手机的无线电波会干扰飞机这种事,从来没有真正被实验 证明过。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有人报告一架飞机偏离正常航线的事故,并猜测因为 受到收音机干扰(当然,类似的报告不止一例)。于是,美国的FAA(美国联邦航空局) TCA(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开始联手对此进行研究。万万没想到,研究了半个世纪 也没有结果……大量的模拟实验一一包括在真实航班上和实验室里进行的,从来没有观测到 明显的干扰结果。 ⑤可是人命关天,虽然FCC曾经在2007年左右犹豫过是否要取消关于电子设备和手机 的禁令,但仍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由于不同频段的信号隔离和屏蔽技术的提高 这项无法被实验证明的“安全隐患”也逐渐被消除,电子设备和飞机经过设计已经确认可以 互相兼容了。 ⑥当然,如果这项新的规定被航空公司采纳,那意味着航空公司将需要在飞机上安装信 号接收器,满足乘客手机与基站信号的交换,1991年FC发布“手机禁令”的主要理由也 就不复存在了 ⑦并不是美国独自在试水。早在2008年,欧盟就开始批准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和移 动设备,比如欧洲的维珍大西洋公司就允许无线的数据连接,但只允许6个人同时打电话 汉莎航空的一些航班允许通过手机连接数据,但不允许打电话。阿联酋航空允许乘客随便打 电话。 ⑧有趣的是,在FCC的新规定出台以后,大家吐槽的并不是在飞机上使用手机不安全, 而是,“大声打电话会干扰别人,会对我们登上飞机后共同进入的社会空间构成干扰”。《纽 约时报》这样解释FCC的行为一一它确实是在试图给我们想要的东西:飞行时能够使用数据 上网、收发邮件等。 ⑨所以,“或许旁边就坐着一个(打电话的)大嘴婆,但至少你能在 Twitter上抱怨
日起,坐飞机还能打电话——如果你所选择的航空公司允许的话。 ②FCC 主席强调,这并非决定,还需要上级——美国运输管理局同意。但从技术上来说, FCC 确实承认了“飞行过程中拨打电话所产生的信号会干扰飞机控制信号”的问题早已经解 决了。 ③其实,1991 年,FCC 首次出台禁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的规定,就不全因为手机很“危 险”。当时这项禁令的主要原因是,手机的使用是通过地面基站的,而当你快速从一个区域 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时(飞行时),基站切换过于频繁,会加重基站的工作负担。其次才是, 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有可能干扰飞机的电子系统。 ④没错,“有可能”。事实上,手机的无线电波会干扰飞机这种事,从来没有真正被实验 证明过。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就有人报告一架飞机偏离正常航线的事故,并猜测因为 受到收音机干扰(当然,类似的报告不止一例)。于是,美国的 FAA(美国联邦航空局)和 RTCA(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开始联手对此进行研究。万万没想到,研究了半个世纪 也没有结果……大量的模拟实验——包括在真实航班上和实验室里进行的,从来没有观测到 明显的干扰结果。 ⑤可是人命关天,虽然 FCC 曾经在 2007 年左右犹豫过是否要取消关于电子设备和手机 的禁令,但仍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由于不同频段的信号隔离和屏蔽技术的提高, 这项无法被实验证明的“安全隐患”也逐渐被消除,电子设备和飞机经过设计已经确认可以 互相兼容了。 ⑥当然,如果这项新的规定被航空公司采纳,那意味着航空公司将需要在飞机上安装信 号接收器,满足乘客手机与基站信号的交换,1991 年 FCC 发布“手机禁令”的主要理由也 就不复存在了。 ⑦并不是美国独自在试水。早在 2008 年,欧盟就开始批准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和移 动设备,比如欧洲的维珍大西洋公司就允许无线的数据连接,但只允许 6 个人同时打电话; 汉莎航空的一些航班允许通过手机连接数据,但不允许打电话。阿联酋航空允许乘客随便打 电话。 ⑧有趣的是,在 FCC 的新规定出台以后,大家吐槽的并不是在飞机上使用手机不安全, 而是,“大声打电话会干扰别人,会对我们登上飞机后共同进入的社会空间构成干扰”。《纽 约时报》这样解释 FCC 的行为——它确实是在试图给我们想要的东西:飞行时能够使用数据、 上网、收发邮件等。 ⑨所以,“或许旁边就坐着一个(打电话的)大嘴婆,但至少你能在 Twitter 上抱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