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测试题(09年12月29日) 、(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拓(ta)本菲(fei)薄笑靥(ye)溯(s)流而上 B.戏谑(nie)债券(quan)怆( chuang)然掎(j)角之势 C.委蛇(y)蓊(weng)郁狡黠(xa)不足齿数(shi) D.踯躅(chu)忖(cin)度纨绔(ku)敛声屏(bing)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雍容经典韬光养晦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遐思薪尽火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振辐秘而不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砥砺学以致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 ③秋日的天空显得格外 A、审定擅自寥廓 B、审订私自寥廓 C、审定擅自辽阔 D、审订私自辽阔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 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士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 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 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 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0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在天津举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为论 坛提供设备一流的场馆和优美舒适的配套环境。 B.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 来发展的重要之路 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语文测试题(09 年 12 月 29 日) 一、(14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拓(tà)本 菲(fēi)薄 笑靥(yè) 溯(sù)流而上 B.戏谑(nüè) 债券(quàn) 怆(chuàng)然 掎(jǐ)角之势 C.委蛇(yí) 蓊(wěng)郁 狡黠(xiá) 不足齿数(shǔ) D.踯躅 (chú) 忖(cǔn)度 纨绔(kù) 敛声屏(bǐng)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雍容 经典 韬光养晦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 振辐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 砥砺 学以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 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 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 管。 ③秋日的天空显得格外 。 A、审定 擅自 寥廓 B、审订 私自 寥廓 C、审定 擅自 辽阔 D、审订 私自 辽阔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 是费尽心思, 无所不为 。 B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安土重迁 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 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 汉字之美表现得 淋漓尽致 。 D .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 不耻下问 ,及时向同事、亲朋好 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200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在天津举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为论 坛提供设备一流的场馆和优美舒适的配套环境。 B.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 来发展的重要之路。 C.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D.2008年5月24日,在汶川映秀镇的废墟上,中国总理,站在那里,站在地震的废墟之上,举行 了一次特别记者招待会,进行了一次特别外宾接待活动。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 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 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 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一一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 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指楚 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B.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而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元代著名杂剧作家马致远的《天 净沙秋思》和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都是小令,元代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髙 祖还乡》则属套曲。 C.元明清三代的小说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尤以章回体长篇小说光辉夺目。继元明两代产生的《 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后,到了清代又产生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长篇小说名著,达到了古典小说的顶峰,让后世学者对它们产生了无穷的兴趣 D.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从1918年起,先后发表了《狂人日记》《祝福》《阿Q正传》《药》 等小说名篇,后来收入小说集《呐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6分,每小题2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 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 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祃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 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 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 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 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 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 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
D.2008年5月24日,在汶川映秀镇的废墟上,中国总理,站在那里,站在地震的废墟之上,举行 了一次特别记者招待会,进行了一次特别外宾接待活动。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 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 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 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 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指楚 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B.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而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元代著名杂剧作家马致远的《天 净沙秋思》和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都是小令,元代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 祖还乡》则属套曲。 C.元明清三代的小说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尤以章回体长篇小说光辉夺目。继元明两代产生的《三 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后,到了清代又产生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长篇小说名著,达到了古典小说的顶峰,让后世学者对它们产生了无穷的兴趣。 D.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从 1918 年起,先后发表了《狂人日记》《祝福》《阿 Q 正传》《药》 等小说名篇,后来收入小说集《呐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6 分,每小题 2 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 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 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 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 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 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 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 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 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 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 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对下列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和:同声相应,唱和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繆:缭,盘绕 9、下列各组中划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B血今安在哉鱼虾而友麋鹿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凌万顷之茫然何为其然也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写月夜泛舟的欢乐心情;再写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 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B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愁之情时 甘心消沉,不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 C苏轼的喜乐是历经苦难和折磨后的乐观、旷达。作者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死亡也是回归自 然,只有清风,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自然的恩赐 D通篇紧紧围绕明月江水进行叙述、描写和议论,在叙述中议论抒情,使文章富有情致和理趣,全 文达到了情、景、理的完美而和谐的统一。 (14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2、阅读《声声慢》,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晩来 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四小题)(4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 隐《锦瑟》) (2)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3)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 赋》) (4)吾尝豉而望矣, (《荀子·劝学》)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 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8、对下列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人饮酒 B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和:同声相应,唱和 C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往下游走 D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繆:缭,盘绕 9、 下列各组中划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B 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 C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 凌万顷之茫然/何为其然也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先写月夜泛舟的欢乐心情;再写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 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B 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愁之情时, 甘心消沉,不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 C 苏轼的喜乐是历经苦难和折磨后的乐观、旷达。作者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死亡也是回归自 然,只有清风,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自然的恩赐。 D 通篇紧紧围绕明月江水进行叙述、描写和议论,在叙述中议论抒情,使文章富有情致和理趣,全 文达到了情、景、理的完美而和谐的统一。 三、(14 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2、阅读《声声慢》,回答下面的问题。(4 分)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 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四小题)(4 分) (1)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 隐《锦瑟》) (2)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3) 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 赋》) (4)吾尝跂而望矣, 。 (《荀子·劝学》)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6) 二三其德。(《诗经·氓》)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6分) 油纸伞 温新街 (1)油纸伞不知何时就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悄无声息地 (2)取而代之的起先是布伞,后来是五花八门的折叠伞 (3)后来见到油纸伞多半是在影视作品中,而且多是表现的江南水乡,一俏丽女子举着油纸伞行 走在江南的雨巷,迎面的石桥上正立着如戴望舒一般多情的才子……江南的雨真是好雨,有多少爱 意的种子在细雨中萌芽,有多少缱绻的情丝在小雨中梳理,这其间,往往有件不经意的道具 油纸伞,那颜色多是粉红,在江南的粉墙黛瓦之间,在水乡的朦朦水雾之间,点缀为一团灿然的意 境。油纸伞真是一件好道具,一旦从雨巷中飘出,就将好些个目光牵了过来,目睹着举伞的人过了 石桥,下了石阶,上了乌篷船,那伞依旧是恰到好处地斜撑着的,船随水去,在密密的雨幕中渐行 渐远,只有油纸伞的粉红依旧明亮,当然,它也渐渐地被细雨调成了一点红晕,最后在远处完全融 进了雨幕,直把失落和怅惘写满了那些从窗格子里伸出的男人们的头颅。 (4)江南总是多雨,油纸伞就会经常在小巷中游弋,就有人窥得了油纸伞下姣好的面庞,就有胆 大的约了喝茶、听戏、逛园子,一来二去,竟然就走到一把油纸伞下了,执了纤纤素手,还去挠那 手心,那手心已有些潮了,同样潮的还有那举伞的手,就有些持不住,两人拥到了一起,那伞就顺 着石阶跌了下去,径直滚到水中,被淘米者拾起,摆落了水珠,悄悄地立在后生和女子身边,端着 米箩走了 (5)在江南,油纸伞并非仅仅是遮雨的工具,它的确还是爱情喜剧中的一件具,是诗歌和散文的意 境。 (6)其实,油纸伞并不是江南才有,在我的家乡也是有的,当然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而是有钱且 生活仔细的人家才有。我记得二姑妈家里就有一把油纸伞,她家虽算不上富裕,却也是过得去的人 家,一家三口两个人劳作,二姑父又有裁缝手艺,经济上不算困难,家里就有一把油纸伞。打油纸 伞是二姑妈的专利,二姑父和祖庭哥在雨中出门都是戴箬叶斗笠,只有二姑妈雨中出行才打那把油 纸伞。那时祖父还在,二姑妈便时常来看她的父亲,而且多半是下雨时来,因为下雨出不了工,出 不了工的时间正可以培植亲情。远远地看到对门山岭上有一把红色的油纸伞在移动,就知道是二姑 妈来了,这时母亲便忙从火塘里取下一块腊肉,烧、洗、剁,上了鼎锅煮上了,二姑妈还没有到 她裏了一双小脚,加之怕摔坏了她的油纸伞,走那段路就特别费时,待她走到时,那锅腊肉差不多 快熟了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6) ,二三其德。 (《诗经·氓》)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16 分) 油纸伞 温新街 ⑴油纸伞不知何时就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悄无声息地。 ⑵取而代之的起先是布伞,后来是五花八门的折叠伞。 ⑶后来见到油纸伞多半是在影视作品中,而且多是表现的江南水乡,一俏丽女子举着油纸伞行 走在江南的雨巷,迎面的石桥上正立着如戴望舒一般多情的才子……江南的雨真是好雨,有多少爱 意的种子在细雨中萌芽,有多少缱绻的情丝在小雨中梳理,这其间,往往有件不经意的道具------ 油纸伞,那颜色多是粉红,在江南的粉墙黛瓦之间,在水乡的朦朦水雾之间,点缀为一团灿然的意 境。油纸伞真是一件好道具,一旦从雨巷中飘出,就将好些个目光牵了过来,目睹着举伞的人过了 石桥,下了石阶,上了乌篷船,那伞依旧是恰到好处地斜撑着的,船随水去,在密密的雨幕中渐行 渐远,只有油纸伞的粉红依旧明亮,当然,它也渐渐地被细雨调成了一点红晕,最后在远处完全融 进了雨幕,直把失落和怅惘写满了那些从窗格子里伸出的男人们的头颅。 ⑷江南总是多雨,油纸伞就会经常在小巷中游弋,就有人窥得了油纸伞下姣好的面庞,就有胆 大的约了喝茶、听戏、逛园子,一来二去,竟然就走到一把油纸伞下了,执了纤纤素手,还去挠那 手心,那手心已有些潮了,同样潮的还有那举伞的手,就有些持不住,两人拥到了一起,那伞就顺 着石阶跌了下去,径直滚到水中,被淘米者拾起,摆落了水珠,悄悄地立在后生和女子身边,端着 米箩走了…… ⑸在江南,油纸伞并非仅仅是遮雨的工具,它的确还是爱情喜剧中的一件具,是诗歌和散文的意 境。 ⑹其实,油纸伞并不是江南才有,在我的家乡也是有的,当然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而是有钱且 生活仔细的人家才有。我记得二姑妈家里就有一把油纸伞,她家虽算不上富裕,却也是过得去的人 家,一家三口两个人劳作,二姑父又有裁缝手艺,经济上不算困难,家里就有一把油纸伞。打油纸 伞是二姑妈的专利,二姑父和祖庭哥在雨中出门都是戴箬叶斗笠,只有二姑妈雨中出行才打那把油 纸伞。那时祖父还在,二姑妈便时常来看她的父亲,而且多半是下雨时来,因为下雨出不了工,出 不了工的时间正可以培植亲情。远远地看到对门山岭上有一把红色的油纸伞在移动,就知道是二姑 妈来了,这时母亲便忙从火塘里取下一块腊肉,烧、洗、剁,上了鼎锅煮上了,二姑妈还没有到, 她裹了一双小脚,加之怕摔坏了她的油纸伞,走那段路就特别费时,待她走到时,那锅腊肉差不多 快熟了
⑦)二姑妈特别爱惜她的油纸伞,从不借人自不必说,每次用过,必定立马撑开,倘是出了太阳 定拿出去晒,但必是早上的太阳或是傍晚的太阳,正午的太阳太烈容易把纸晒脆。 (⑧)不论怎么爱惜,也有坏的时候,那一回,二姑妈打着伞在林间小道上摔了一跤,油纸伞被树 枝子戳破了几个小窟窿,她待纸伞晒乇,连忙找来糊窗户的丝棉纸(我们叫皮纸)补好窟窿,又要 祖庭哥去学校找老师要来一笔管红墨水将补丁染成红色,本想再找点桐油油一下,实在没有找到, 倒是有人教了他一个土法--摘下两个尚未成熟的青桐子,掐了那小尖尖,把那流出的油质的东西 涂在补过的地方,二姑妈方才心满意足地收起了油纸伞,装进了二姑夫专门为其缝制的布袋子里 (⑨)那年端午节,二姑妈给祖父送包面来,其时我们刚从外婆家领回一只半大的白狗,它还不认 得二姑妈,二姑妈刚一上稻场坎,它就扑过去了,情急之中,二姑妈用油纸伞来挡,被狗把油纸伞 撕破了一个口子,二姑妈的气愤可想而知,忙从柴禾堆里抽出一根棍子去追打那狗,一个小脚女人 怎么可能追到一只狗呢?追打不到便更加剧了她的愤怒,骂骂咧咧说了些很不好听的话,母亲已经 要发作了,看着父亲还是忍下了,还给二姑妈赔了一堆的不是,说卖了鸡蛋凑够了钱给她买一把新 的,二姑妈也没再说什么。那狗也若无其事地睡到火塘里的狗窝里,谁也没想到二姑妈竟然会突然 袭击,她冷不丁打了它一棍,而且下手那么狠,白狗一声尖叫,爬起来就跑,可是它已经跑不快了, 有一条后腿已经不能着地。母亲再也不能容忍了,把二姑妈指责了一通,二姑妈站起来就走了,那 个端午节就这样给搅了 0从那以后,二姑妈好几年没到我们家来,以后看祖父总是差二姑父或是祖庭哥来。 ω后来她就病了,而且病得越来越重,我们去看她,母亲也去了,给她带去了两把伞,一把是 那把破的,一把是我们新买的,二姑妈把旧的留下了,新的终是没要,还握着母亲的手,说了一遍 又一遍的填情话,直说得母亲的泪水涟涟。 ⑩⑦二姑妈去世好些年了,每到雨天,我眼里总是浮现出她举着油纸伞蹒跚移步的样子。 3油纸伞总在故乡的意境中摇曳。 (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6期) 14、将开头一段改为“油纸伞不知何时就悄无声息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好不好?为什么?(4 15、阅读第(8)段画线的两处细节描写,试说说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分) 16、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4分) 17、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⑺二姑妈特别爱惜她的油纸伞,从不借人自不必说,每次用过,必定立马撑开,倘是出了太阳, 一定拿出去晒,但必是早上的太阳或是傍晚的太阳,正午的太阳太烈容易把纸晒脆。 ⑻不论怎么爱惜,也有坏的时候,那一回,二姑妈打着伞在林间小道上摔了一跤,油纸伞被树 枝子戳破了几个小窟窿,她待纸伞晒干,连忙找来糊窗户的丝棉纸(我们叫皮纸)补好窟窿,又要 祖庭哥去学校找老师要来一笔管红墨水将补丁染成红色,本想再找点桐油油一下,实在没有找到, 倒是有人教了他一个土法------摘下两个尚未成熟的青桐子,掐了那小尖尖,把那流出的油质的东西 涂在补过的地方,二姑妈方才心满意足地收起了油纸伞,装进了二姑夫专门为其缝制的布袋子里。 ⑼那年端午节,二姑妈给祖父送包面来,其时我们刚从外婆家领回一只半大的白狗,它还不认 得二姑妈,二姑妈刚一上稻场坎,它就扑过去了,情急之中,二姑妈用油纸伞来挡,被狗把油纸伞 撕破了一个口子,二姑妈的气愤可想而知,忙从柴禾堆里抽出一根棍子去追打那狗,一个小脚女人 怎么可能追到一只狗呢?追打不到便更加剧了她的愤怒,骂骂咧咧说了些很不好听的话,母亲已经 要发作了,看着父亲还是忍下了,还给二姑妈赔了一堆的不是,说卖了鸡蛋凑够了钱给她买一把新 的,二姑妈也没再说什么。那狗也若无其事地睡到火塘里的狗窝里,谁也没想到二姑妈竟然会突然 袭击,她冷不丁打了它一棍,而且下手那么狠,白狗一声尖叫,爬起来就跑,可是它已经跑不快了, 有一条后腿已经不能着地。母亲再也不能容忍了,把二姑妈指责了一通,二姑妈站起来就走了,那 个端午节就这样给搅了。 ⑽从那以后,二姑妈好几年没到我们家来,以后看祖父总是差二姑父或是祖庭哥来。 ⑾后来她就病了,而且病得越来越重,我们去看她,母亲也去了,给她带去了两把伞,一把是 那把破的,一把是我们新买的,二姑妈把旧的留下了,新的终是没要,还握着母亲的手,说了一遍 又一遍的填情话,直说得母亲的泪水涟涟。 ⑿二姑妈去世好些年了,每到雨天,我眼里总是浮现出她举着油纸伞蹒跚移步的样子。 ⒀油纸伞总在故乡的意境中摇曳。 (选自《散文选刊》2008 年第 6 期) 14、将开头一段改为“油纸伞不知何时就悄无声息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好不好?为什么? (4 分) 15、阅读第⑻段画线的两处细节描写,试说说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 分) 16、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4 分) 17、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