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清洁、绿色、低碳的能源。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 是()。 A.下图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图.图中A极为正极 A极日光 日光 日光 防反射层 X-OOOO N型硅 P型硅 B极 B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 C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D.光伏发电能量转化方式是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答案A 解析在原电池的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由图中的电流方向可判断A极为负极,A错 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在短时间内能形成,属于可再生能源,B正确:推广可再生能源有 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C正确:光伏电池发电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正确。 2.如图所示,△E1=393.5kJ,△E=395.4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E,4E co2(g) 反应过程 A.1mol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需吸收1.9kJ热量 B.石墨和金刚石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 D.1mol金刚石具有的总能量高于1 mol CO2的总能量 答案A 解析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吸收的热量=△E2-△E1=395.4kJ-393.5kJ=1.9kJ,A项正确;石 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也有新化学键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 根据图示可知,1mol石墨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低于1mol金刚石和1molO2(g)具有 的总能量,可见1mol石墨的能量低于1mol金刚石的能量,故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项错误由 图可知,1mol金刚石和1molO2(g)的总能量高于1 mol CO2(g)的总能量,D项错误。 3.下列反应条件的控制中不恰当的是()。 A.为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漆 B.为防止火灾,在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为增大KClO3的分解速率,加入MnO2 D.为增大H2O2的分解速率,把反应容器放到冷水中冷却 答案D
第六章过关检测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清洁、绿色、低碳的能源。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 是( )。 A.下图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图,图中 A 极为正极 B.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 C.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D.光伏发电能量转化方式是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答案 A 解析在原电池的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由图中的电流方向可判断 A 极为负极,A 错 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在短时间内能形成,属于可再生能源,B 正确;推广可再生能源有 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C 正确;光伏电池发电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 正确。 2.如图所示,ΔE1=393.5 kJ,ΔE2=395.4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需吸收 1.9 kJ 热量 B.石墨和金刚石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 D.1 mol 金刚石具有的总能量高于 1 mol CO2 的总能量 答案 A 解析 1 mol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吸收的热量=ΔE2-ΔE1=395.4 kJ-393.5 kJ=1.9 kJ,A 项正确;石 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也有新化学键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 项错误; 根据图示可知,1 mol 石墨和 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低于 1 mol 金刚石和 1 mol O2(g)具有 的总能量,可见 1 mol 石墨的能量低于 1 mol 金刚石的能量,故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 项错误;由 图可知,1 mol 金刚石和 1 mol O2(g)的总能量高于 1 mol CO2(g)的总能量,D 项错误。 3.下列反应条件的控制中不恰当的是( )。 A.为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漆 B.为防止火灾,在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为增大 KClO3 的分解速率,加入 MnO2 D.为增大 H2O2 的分解速率,把反应容器放到冷水中冷却 答案 D
解析冷水温度低,会减小反应速率。 高温、高压 4.已知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合成氨反应为N2+3H催化剂2NH,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A.1molN2和3molH的能量之和与2 mol NH:具有的能量相等 B.反应过程中同时有1.5molH一H、3molN一H断裂时,N2的浓度维持不变 C.降低NH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当反应速率满足vN2):H)=1:3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答案B 解析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A项错误;反应过程中有1.5 molH一H、3molN一H同时断裂时,反应达到平衡,N2的浓度不变,B项正确:降低NH的浓 度,正反应速率不会增大,C项错误;任何时刻都满足N2):(H2)=1:3,D项错误。 5.二氧化碳用不同催化剂催化生成一氧化碳的历程中能量的转化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 面的用“.”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NiPc 转 -CoPc CO2(g)-COzCOOH-CO-Co(g) A.使用催化剂NPc需要的条件更高 B.·COOH经过还原反应得到·CO C.反应过程中存在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D.相同粒子吸附在不同的催化剂时能量相同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使用催化剂NPC的相对能量更高,需要的条件更高,A项正确;整个过程中,C 的化合价下降,故·COOH是经过还原反应得到CO,B项正确:CO2转变为COOH存在极性键 的生成,·COOH转变为·CO存在极性键的断裂,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COOH、~CO吸附在不 同的催化剂时,能量不相同,D项错误。 6.己知某反应xA(g十B(g)一C(g)的各物质的浓度数据如下,据此可推算出x:y:z是 ()。 物质 起始浓度(molL 3.0 1.0 2s末浓度/(molL) 1.8 0.6 0.8 A.9:3:4 B.3:1:2 C.2:1:3 D.3:2:1 答案B 解析hc(A)=1.2molL,△c(B)=0.4moL,△c(C)=0.8moL,则△c(A):△c(B):△c(C)=3: 1:2=x:y: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x:y=3:1:2, 故选B。 7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电池总反应为 4A1+3O2+6H20一4A1(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解析冷水温度低,会减小反应速率。 4.已知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合成氨反应为 N2+3H2 2NH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1 mol N2 和 3 mol H2 的能量之和与 2 mol NH3 具有的能量相等 B.反应过程中同时有 1.5 mol H—H、3 mol N—H 断裂时,N2 的浓度维持不变 C.降低 NH3 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当反应速率满足 v(N2)∶v(H2)=1∶3 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答案 B 解析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A 项错误;反应过程中有 1.5 mol H—H、3 mol N—H 同时断裂时,反应达到平衡,N2 的浓度不变,B 项正确;降低 NH3 的浓 度,正反应速率不会增大,C 项错误;任何时刻都满足 v(N2)∶v(H2)=1∶3,D 项错误。 5.二氧化碳用不同催化剂催化生成一氧化碳的历程中能量的转化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 面的用“·”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催化剂 NiPc 需要的条件更高 B.·COOH 经过还原反应得到·CO C.反应过程中存在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D.相同粒子吸附在不同的催化剂时能量相同 答案 D 解析由题图可知,使用催化剂 NiPc 的相对能量更高,需要的条件更高,A 项正确;整个过程中,C 的化合价下降,故·COOH 是经过还原反应得到·CO,B 项正确;·CO2 转变为·COOH 存在极性键 的生成,·COOH 转变为·CO 存在极性键的断裂,C 项正确;由题图可知,·COOH、·CO 吸附在不 同的催化剂时,能量不相同,D 项错误。 6.已知某反应 xA(g)+yB(g) zC(g)的各物质的浓度数据如下,据此可推算出 x∶y∶z 是 ( )。 物质 A B C 起始浓度/(mol·L -1 ) 3.0 1.0 0 2 s 末浓度/(mol·L -1 ) 1.8 0.6 0.8 A.9∶3∶4 B.3∶1∶2 C.2∶1∶3 D.3∶2∶1 答案 B 解析 Δc(A)=1.2 mol·L -1 ,Δc(B)=0.4 mol·L -1 ,Δc(C)=0.8 mol·L -1 ,则 Δc(A)∶Δc(B)∶Δc(C)=3∶ 1∶2=x∶y∶z,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 x∶y∶z=3∶1∶2, 故选 B。 7.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电池总反应为 4Al+3O2+6H2O 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 O2+2H2O+4e- 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答案B 解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铝板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3OH-3一A1(OHD3,铂网作正极, 氧气在正极上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O+O2+4一4OH,故A项正确:原电池工作时,电 流由正极铂电极沿导线流向负极铝电极,故B项错误;网状的铂可以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 积,增大反应速率C项正确:A」作负极.工作时失电子而损耗.故该电池只需更换铝板便可继续 使用D项正确。 8.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81 导线 -N型半导体 催化剂 KOH溶液 一P型半导体 b 氢氧燃料电池 导线LED发光二极管 A.氢氧燃料电池中OH向b极移动 B.该装置中只涉及两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C.电池正极反应式为O2+2H20+4e一4OH D.P型半导体连接的是电池负极 答案s 解析由题图中电子移动方向可判断为负极,b为正极,在燃料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故 OH向极移动,A项错误:该装置中涉及化学能→电能→光能等形式的能量转化,B项错误;P 型半导体连接的是电池正极,D项错误。 9.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 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质量相同、形状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两者反应速率相等 B.在相同条件下,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 更快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下,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D.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 热两支试管,产生氧气的速率不同 含案A 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外界因素中除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外, 光、固体颗粒大小、超声波等因素也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A项中由于镁的活动性比铝强」 故镁与盐酸反应比铝与盐酸反应要快得多。 10.下列描述的化学反应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是 ()。 A.H(g+Br2(g,一2HB(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B.2NO2(g)N2O4(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CaC0,S高温c0(g+CaO附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3H(g)+N2(g,一2NH(g)反应体系中H与N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3:1 答案D 解析A项,该反应体系在恒温、恒容下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即B2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 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项,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说明NO2和N2O4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答案 B 解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铝板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Al+3OH- -3e- Al(OH)3,铂网作正极, 氧气在正极上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H2O+O2+4e- 4OH- ,故 A 项正确;原电池工作时,电 流由正极铂电极沿导线流向负极铝电极,故 B 项错误;网状的铂可以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 积,增大反应速率,C 项正确;Al 作负极,工作时失电子而损耗,故该电池只需更换铝板便可继续 使用,D 项正确。 8.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 LED 发光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中 OH-向 b 极移动 B.该装置中只涉及两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C.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O2+2H2O+4e- 4OHD.P 型半导体连接的是电池负极 答案 C 解析由题图中电子移动方向可判断 a 为负极,b 为正极,在燃料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故 OH-向 a 极移动,A 项错误;该装置中涉及化学能→电能→光能等形式的能量转化,B 项错误;P 型半导体连接的是电池正极,D 项错误。 9.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 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将质量相同、形状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两者反应速率相等 B.在相同条件下,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 更快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下,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D.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 热两支试管,产生氧气的速率不同 答案 A 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外界因素中除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外, 光、固体颗粒大小、超声波等因素也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A 项中由于镁的活动性比铝强, 故镁与盐酸反应比铝与盐酸反应要快得多。 10.下列描述的化学反应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是 ( )。 A.H2(g)+Br2(g) 2HBr(g)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B.2NO2(g) N2O4(g)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CaCO3(s) CO2(g)+CaO(s)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3H2(g)+N2(g) 2NH3(g) 反应体系中 H2 与 N2 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 3∶1 答案 D 解析 A 项,该反应体系在恒温、恒容下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即 Br2 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 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 项,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说明 NO2 和 N2O4
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项,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说明CO2的质量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项,对于化学反应3H(g+N2(g一2NH(g), 如果开始时加入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H):(2)=3:1的混合气体,或加入的是纯氨, 在反应从开始到化学平衡状态,始终是H):nN2)=3:1,因此,n(H):N2)=3:1的状态不 一定是平衡状态。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如图所示为800℃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下列结论不正 确的是()。 0. .ow) 时间/min A.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A(g)一2B(g)+C(g) B.前2minA的分解速率为0.1 mol L.min C开始时,正、逆反应同时开始 D.2min时,A、B、C的浓度之比为3:21 答案CD 解析根据图像知,反应过程中A的浓度减小,B、C浓度增大,因此A为反应物,B、C为生成 物,根据浓度的变化量可以确定反应为2A(g,一2B(g)+C(g),A项正确,前2 min,MA4olL02moL0.1 molminB项正:确开始时加入的物质为A和B,没有 2min C,C项错误;根据图像知,2min时,A、B、C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3 mol L-!、0.1 molL,故A、B、C的浓度之比为2:3:1,D项错误。 1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3Y2(g,一2Z(g),其中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0.2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c(Z)=0.5 mol-L-! B.c(Y2)=0.5 mol-L- C.c(X2)=0.2 mol-L- D.c(Y2)=0.6 mol L 答案B 解桐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0.1molL1X与0.3molL1Y2完全转化可生成0.2molL Z,这表明平衡时Z的浓度应小于0.4 mol-L!,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0.2 mol-L!Z全部分 解转化生成0.1moL-1X2和0.3mol-L1Y2.这表明平衡时X2的浓度应小于0.2mol-L1,Y2的 浓度应小于0.6molL。 13.已知金属单质X、Y、Z、W之间有下列关系:①2X+3Y2+一2X3+3Y,②Z元素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X元素的强:③由Y、W与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Y为负极。则 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Z>Y>W B.Z>W>X>Y C.Z>Y>X>W
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 项,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说明 CO2 的质量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 项,对于化学反应 3H2(g)+N2(g) 2NH3(g), 如果开始时加入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n(H2)∶n(N2)=3∶1 的混合气体,或加入的是纯氨, 在反应从开始到化学平衡状态,始终是 n(H2)∶n(N2)=3∶1,因此,n(H2)∶n(N2)=3∶1 的状态不 一定是平衡状态。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1.如图所示为 800 ℃时,A、B、C 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下列结论不正 确的是( )。 A.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2A(g) 2B(g)+C(g) B.前 2 min A 的分解速率为 0.1 mol·L -1·min-1 C.开始时,正、逆反应同时开始 D.2 min 时,A、B、C 的浓度之比为 3∶2∶1 答案 CD 解析根据图像知,反应过程中 A 的浓度减小,B、C 浓度增大,因此 A 为反应物,B、C 为生成 物,根据浓度的变化量可以确定反应为 2A(g) 2B(g)+C(g),A 项正确;前 2 min,v(A)=0.4mol·L -1 -0.2 mol·L -1 2min =0.1 mol·L -1·min-1 ,B 项正确;开始时加入的物质为 A 和 B,没有 C,C 项错误;根据图像知,2 min 时,A、B、C 的浓度分别为 0.2 mol·L -1、0.3 mol·L -1、0.1 mol·L -1 ,故 A、B、C 的浓度之比为 2∶3∶1,D 项错误。 1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3Y2(g) 2Z(g),其中 X2、Y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 mol·L -1、0.3 mol·L -1、0.2 mol·L -1 ,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 A.c(Z)=0.5 mol·L -1 B.c(Y2)=0.5 mol·L -1 C.c(X2)=0.2 mol·L -1 D.c(Y2)=0.6 mol·L -1 答案 B 解析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0.1 mol·L -1 X2 与 0.3 mol·L -1 Y2 完全转化可生成 0.2 mol·L -1 Z,这表明平衡时 Z 的浓度应小于 0.4 mol·L -1 ;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0.2 mol·L -1 Z 全部分 解转化生成 0.1 mol·L -1 X2 和 0.3 mol·L -1 Y2,这表明平衡时 X2 的浓度应小于 0.2 mol·L -1 ,Y2 的 浓度应小于 0.6 mol·L -1。 13.已知金属单质 X、Y、Z、W 之间有下列关系:①2X+3Y2+ 2X3++3Y;②Z 元素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 X 元素的强;③由 Y、W 与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Y 为负极。则 X、Y、Z、W 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Z>Y>W B.Z>W>X>Y C.Z>Y>X>W
D.Z>X>Y>W 答案D 解析由信息①可得还原性XY,由②可得还原性Z下X,由③可得还原性Y>W,所以还原性 Z>X>Y>W. 14.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它主要是利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氢 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如下: X极:02+2H0+4e一4OH Y极:2H2+4OH-4e4H2O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是正极,X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该电池可用稀硫酸作为电解质溶液 C.供电时Y极附近的酸性减弱 D.使用时若生成1 mol H2O则转移2mol电子 答案D 解析X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项不正确;由Y极电极反应式可知,电池应用碱液作电解质溶 液,OH被消耗,酸性增强,B、C两项都不正确;X、Y两极反应式加和为2H2+O一2HO,每 生成1molH0转移2mol电子,D项正确。 15.为体现节能减排的理念,中国研制出了新型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SO℉C),该电池的工作原 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氧化剂02 级极 固态电 解质 02-021021029 负载 , b极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A.电子从b极经导线流向a极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一4OH C.还可以选用NaOH固体作固态电解质 D.若反应中转移1mol电子,则生成11.2L(标准状况下)CO2 答案AD 解桐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即a极为正极,电子由负极(b极)经导线流向正极(a 极),A项正确;电池使用固态氧化物作电解质,正极反应式应为O2+4一2O2-,B项错 误:NaOH与COh会发生反应,所以不可选用NaOH固体作固态电解质C项错误:若反应中转 移1mol电子,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D项正 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0分)如图是将SO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H2SO4的原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硫酸 49%硫酸 气体隔膜 (不允许气体通过) (1)该装置将 能转化为 能,电流方向为 (填b→a”或“a→b”))
D.Z>X>Y>W 答案 D 解析由信息①可得还原性 X>Y,由②可得还原性 Z>X,由③可得还原性 Y>W,所以还原性 Z>X>Y>W。 14.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它主要是利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氢 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如下: X 极:O2+2H2O+4e- 4OHY 极:2H2+4OH- -4e- 4H2O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 是正极,X 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该电池可用稀硫酸作为电解质溶液 C.供电时 Y 极附近的酸性减弱 D.使用时若生成 1 mol H2O 则转移 2 mol 电子 答案 D 解析 X 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 项不正确;由 Y 极电极反应式可知,电池应用碱液作电解质溶 液,OH-被消耗,酸性增强,B、C 两项都不正确;X、Y 两极反应式加和为 2H2+O2 2H2O,每 生成 1 mol H2O 转移 2 mol 电子,D 项正确。 15.为体现节能减排的理念,中国研制出了新型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该电池的工作原 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从 b 极经导线流向 a 极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 4OHC.还可以选用 NaOH 固体作固态电解质 D.若反应中转移 1 mol 电子,则生成 11.2 L(标准状况下)CO2 答案 AD 解析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即 a 极为正极,电子由负极(b 极)经导线流向正极(a 极),A 项正确;电池使用固态氧化物作电解质,正极反应式应为 O2+4e- 2O2- ,B 项错 误;NaOH 与 CO2 会发生反应,所以不可选用 NaOH 固体作固态电解质,C 项错误;若反应中转 移 1 mol 电子,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 L,D 项正 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16.(10 分)如图是将 SO2 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 H2SO4 的原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将 能转化为 能,电流方向为 (填“b→a”或“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