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 间)(不超过十项) 1.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的实践情况,物理实验,24卷11期,28-33,第一, 2004年11月 2.物体色度值的计算机模拟表征,物理实验,25卷2期,21-24,通讯作者,2005 3.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Designing and Research Physical Experiments Proceedigns of the 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s Education, 209-213 4.伦琴对电磁理论的重要贡献,物理( Physics,36卷4期,325-329,通讯作者,2007 5.测量不确定度在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物理实验,27卷5期,31-34,44,第三, 2007年 6.扭转丝状液晶电光效应及电场响应的研究,大学物理,26卷12期,48-52,通讯作 者,2007年12月 7.医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与实践,"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 程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物理与工程(增刊),504-506,第一,2007年8月 8.线偏振光旋光角检测定位准确度的研究,大学物理,27卷2期,50-53,第二,2008 9.文科物理实验教学,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卷增刊,第108-109 页,第一,2008年5月 10.浅谈大学基础物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物理与工程(增刊)第43-45页,第三 2008年7月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2001年被上海市教委授予第七届“曙光学者”称号; 2.2002年度复旦大学复华物理学科奖教金二等奖; 3.2005年度复旦大学校长奖(教师个人奖); 4.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2006年上海市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 5.2007年度复旦大学复华物理学科奖教金二等奖。 其它(教材建设、指导访问学者等 1.《基础物理实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参 2.《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教程》(含教师用书(光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年6月,参编 3.国内第一本《文科物理实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第一主编; 4.《医学物理学实验》,全国高等学校配套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月 策划教材的出版,参加了主要章节的撰写 5.指导访问学者3名:陈莹梅(2005,韶关学院);刘平安(2006,河南大学) 李正平(2007,临沂师范学院)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 间)(不超过十项): 1.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的实践情况,物理实验,24 卷 11 期,28-33,第一, 2004 年 11 月 2. 物体色度值的计算机模拟表征,物理实验,25 卷 2 期,21-24,通讯作者,2005 年 3.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Designing and Research Physical Experiments, Proceedign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s Education, 209-213, First, August 25, 2005 4. 伦琴对电磁理论的重要贡献, 物理(Physics), 36 卷 4 期,325-329, 通讯作者,2007 年 4 月 5. 测量不确定度在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物理实验,27 卷 5 期,31-34,44, 第三, 2007 年 6. 扭转丝状液晶电光效应及电场响应的研究, 大学物理, 26 卷 12 期, 48-52, 通讯作 者,2007 年 12 月 7. 医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与实践,"2007 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 程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物理与工程(增刊),504-506,第一,2007 年 8 月 8. 线偏振光旋光角检测定位准确度的研究,大学物理,27 卷 2 期,50-53, 第二,2008 年 2 月 9. 文科物理实验教学,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 卷增刊,第 108-109 页,第一,2008 年 5 月 10. 浅谈大学基础物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物理与工程 (增刊) 第 43-45 页,第三, 2008 年 7 月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 2001 年被上海市教委授予第七届“曙光学者”称号; 2. 2002 年度复旦大学复华物理学科奖教金二等奖; 3. 2005 年度复旦大学校长奖(教师个人奖); 4.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2006 年上海市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 5. 2007 年度复旦大学复华物理学科奖教金二等奖。 其它(教材建设、指导访问学者等): 1. 《基础物理实验》,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12 月,参 编; 2.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教程》(含教师用书(光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年 6 月,参编; 3. 国内第一本《文科物理实验》,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8 年 5 月出版,第一主编; 4. 《医学物理学实验》,全国高等学校配套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 月, 策划教材的出版,参加了主要章节的撰写。 5. 指导访问学者 3 名: 陈莹梅(2005,韶关学院); 刘平安(2006,河南大学), 李正平(2007,临沂师范学院) 6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 1.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一科研训练项目,子 课题负责人 2.2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号60378035)“掺杂 有序组装有杋分子超薄膜热释电特性及应用”,人民币21万元,已完成; 3.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号10274014)“有机 铁电超薄膜的相变特性研究”,人民币25万元,已完成; 4.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主持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曙 光计划项目”,“有序组装分子超薄膜的光电特性及在红外探测器中的应用研究”, 人民币10万元,已完成 5.1998-200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号19704004)“电场调制光谱法研究 有机分子二阶非线性极化率的色散”,人民币10万元,已完成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 超过十项) 1.Sum-Frequency Generation of the Symmetric CHa-Stretching Vibration in Organized Molecular Ultrathin Films: Ultrafast Coupling Interaction Effect,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Vol 257-258, 357-362 1(1)-3 2005.(第一作者) 学术 2. Pyroelectric activity in polar hemicyanine Langmuir-Blodgett multiplayer films. Chinese Optics Letters Vol3,68-70,2005.(第一作者) 研究|3. Pyroelectric figure of merit in alternating hemicyanine/NO incorporating barium ion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284-285,74-77,2006(第一作者) 4.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cyanine dye Langmuir-Blodgett multilayers by polarized UV-vis spectroscopy, SPIE VOL.6294,62940G-01-07,2006(第一作者) 5.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er studies on new cyanine dye in LangI lodgett film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 21.26.2008 (通讯作者) 6. Linear and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in Langmuir-Blodgett multilayers of new cyanine dye,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321,7-10,2008(通讯作者)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投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 五项) 1.表面、界面及超薄膜的非线性光学效应获199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笫 七完成人; 2.有序分子膜及其他二维结枃的光学非线性研究获200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三完成人;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 1.2008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科研训练项目,子 课题负责人; 2.2004 年 1 月至 2006 年 12 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号 60378035)“掺杂 有序组装有机分子超薄膜热释电特性及应用”,人民币 21 万元, 已完成; 3.2003 年 1 月至 2005 年 12 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号 10274014)“有机 铁电超薄膜的相变特性研究”,人民币 25 万元, 已完成; 4.2002 年 1 月至 2004 年 12 月,主持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曙 光计划项目”,“有序组装分子超薄膜的光电特性及在红外探测器中的应用研究”, 人民币 10 万元,已完成; 5.1998-2001 年,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号 19704004)“电场调制光谱法研究 有机分子二阶非线性极化率的色散”, 人民币 10 万元, 已完成;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 超过十项): 1. Sum-Frequency Generation of the Symmetric CH 1⑴-3 学术 研究 3-Stretching Vibration in Organized Molecular Ultrathin Films: Ultrafast Coupling Interaction Effect,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Vol.257-258, 357-362, 2005. (第一作者) 2. Pyroelectric activity in polar hemicyanine Langmuir-Blodgett multiplayer films, Chinese Optics Letters Vol.3, 68-70, 2005. (第一作者) 3. Pyroelectric figure of merit in alternating hemicyanine/NC Langmuir–Blodgett films incorporating barium ion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84-285, 74-77, 2006 (第一作者) 4.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cyanine dye Langmuir-Blodgett multilayers by polarized UV-vis spectroscopy, SPIE Vol.6294, 62940G-01-07, 2006(第一作者) 5.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er studies on new cyanine dye in Langmuir-Blodgett film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321, 2-6, 2008 (通讯作者) 6. Linear and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in Langmuir-Blodgett multilayers of new cyanine dye,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321, 7-10, 2008(通讯作者)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 五项): 1. 表面、界面及超薄膜的非线性光学效应获 1997 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 七完成人; 2. 有序分子膜及其他二维结构的光学非线性研究获 2000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三完成人; 7
主讲教师情况 姓名刘晓晗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2年6月 2-1 最终学历研究生 职称副教授电话021-55664149 基本学位博士 职务 传真 信息|所在院系物理学系 E-mail liuxh@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邯郸路220号(20043),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承担的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年限,学生总人数): 1.光子晶体(物理学系研究生选修课),2003-2004,平均30人/每学期 教学2.大学物理(化学系必修课),2005至今,平均90人/每学期 3.物理学与世界进步(全校公共选修课),2008,99人 情况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006年度复旦大学复华物理学科奖教金二等奖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 2-3 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 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学术 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的光学性质、纳米半导体器件、光子晶体。 研究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有: 1、研究了孔雀羽毛的微结构及其光学特性,发现了孔雀羽毛的光子晶体结 构,工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2005年《 Nature》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 题为《 Light as a feather》的重点评述 2、研制了光子晶体天线,该天线具有工作频率低、尺寸小、高带宽、低损耗 等优越性能,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3、率先将光子晶体的概念推广到液体表面波领域,从理论和实验上预测和观 察到液体表面波从均匀结构传播到周期结构存在负折射现象以及平板周期结 构可以实现成像。还观察到了全方向反射、自准直等现象。2004年《 Nature 们的工作进行了题为《 Liquid waves refract back》的重点评述。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 2005年度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持及完成科技部、基金委、上海市科委项目多项
2. 主讲教师情况 姓 名 刘晓晗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2 年 6 月 2-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021-55664149 基本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 信息 所在院系 物理学系 E-mail liuxh@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 220 号(200433),复旦大学 物理学系 承担的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年限,学生总人数): 2- 2 1. 光子晶体(物理学系研究生选修课),2003-2004,平均 30 人/每学期 2. 大学物理(化学系必修课),2005-至今,平均 90 人/每学期 教学 3. 物理学与世界进步(全校公共选修课),2008,99 人 情况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006 年度复旦大学复华物理学科奖教金二等奖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 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 2- 3 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学术 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的光学性质、纳米半导体器件、光子晶体。 研究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有: 1、研究了孔雀羽毛的微结构及其光学特性,发现了孔雀羽毛的光子晶体结 构,工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2005 年《Nature》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 题为《Light as a feather》的重点评述。 2、研制了光子晶体天线,该天线具有工作频率低、尺寸小、高带宽、低损耗 等优越性能,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3、率先将光子晶体的概念推广到液体表面波领域,从理论和实验上预测和观 察到液体表面波从均匀结构传播到周期结构存在负折射现象以及平板周期结 构可以实现成像。还观察到了全方向反射、自准直等现象。2004 年《Nature》 们的工作进行了题为《Liquid waves refract back》的重点评述。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40 多篇。 2005 年度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持及完成科技部、基金委、上海市科委项目多项。 8
2.主讲教师情况(1) 姓名孔青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3年12月 2(1)-1最终学历研究生 职称副教授电话|021566469 基本 学位博士 职务 传真021-643815 信息所在院系|现代物理研究所E-mailkong@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200433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 2(1) 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 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 教学 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 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情况 主讲课程 1.《大学物理》文理科基础课程,周学时4+1,届数:2007、2008、2009三届, 学生总数约240人 2.《物理与文化》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周学时2,届数:2008年一届,人数约80人 3.《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生专业选修课,周学时2,届数:2005年一届, 人数 10人 实践性教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1人次2005年
2.主讲教师情况(1) 姓 名 孔青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3 年 12 月 2(1)-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021-55664469 基本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 021-65643815 信息 所在院系 现代物理研究所 E-mail qkong@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 220 号 复旦大学 现代物理研究所,200433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 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 2(1)-2 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 教学 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情况 主讲课程: 1.《大学物理》 文理科基础课程 ,周学时 4+1 ,届数:2007、2008、2009 三届 , 学生总数 约 240 人 2.《物理与文化》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周学时 2,届数:2008 年 一届,人数约 80 人 3.《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生专业选修课,周学时 2,届数: 2005 年 一届, 人数: 10 人 实践性教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1 人次 2005 年 9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 2(1)-3 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 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学术 参与研究课题: 1.激光加速器的新原理的开拓性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基金委, 2004-2008参与理论研究 研究 2.新型电子团注入器的可行性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基金委,2007-2009,第一承担人 发表学术论文:近五年来(2004-2008)在国际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 者4篇,合作论文十余篇 1."Electron bunch trapping and compression by an intense focused pulse laser E,69(2004)056502.,第一作者 2.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 ponderomotive acceleration by a laser pulse in vacuum J.Phys.D:Apl.Phys.41135107(2008)。通讯作者 3. Phase velocity of the TEM(1, 0)TEM(O, 1)mode laser and electron acceleration in vacuun,J,Apl.Phys.101,073111(2007)。通讯作者 4. Polarization effect of fields on vacuum laser acceleration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25(2):253-257JUN2007。通讯作者 5. Vacuum laser acceleration in circularly polarized fields, J. Phys. D: Appl. Phys 402464(2007)。通讯作者 6. Scaling laws of electron acceleration driven by an intense laser pulse, Appl Phys.B89,549-552(2007),第二作者 7. Two staged laser acceleration with a static magnetic field, J. Appl. Phys. 102, 043110(2007)。第三作者 2.主讲教师情况(2) 姓名童培雄 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年4月 最终学历本科职称高级工程师电话|5665465 2(2)-1学位 学士职务 传真 基 信惠所在院系 物理学系 E-mail tongpx(@fudan. edu. cr 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邯郸路220号(20043),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研究方向 物理实验教学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 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 2(1)-3 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参与研究课题: 学术 1. 激光加速器的新原理的开拓性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基金委, 2004-2008 参与理论研究 研究 2. 新型电子团注入器的可行性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基金委,2007-2009,第一承担人 发表学术论文:近五年来(2004-2008)在国际 SCI 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1 篇,通 者 4 篇,合作论文十余篇, 1. “Electron bunch trapping and compression by an intense focused pulse laser”, Phys. Rev. E, 69(2004)056502.,第一作者 2.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 ponderomotive acceleration by a laser pulse in vacuum, J. Phys. D: Appl. Phys. 41 135107(2008)。通讯作者 3. Phase velocity of the TEM (1,0)+TEM (0,1) mode laser and electron acceleration in vacuum, J. Appl. Phys. 101, 073111 (2007)。通讯作者 4. Polarization effect of fields on vacuum laser acceleration,LASER AND PARTICLE BEAMS 25 (2): 253-257 JUN 2007。通讯作者 5. Vacuum laser acceleration in circularly polarized fields,J. Phys. D: Appl. Phys. 40 2464(2007)。通讯作者 6. Scaling laws of electron acceleration driven by an intense laser pulse,Appl. Phys. B 89, 549-552 (2007),第二作者 7. Two staged laser acceleration with a static magnetic field,J. Appl. Phys. 102, 043110 (2007)。第三作者 2.主讲教师情况(2) 姓 名 童培雄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 年 4 月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高级工程师 电 话 55665465 2(2)-1 学 位 学士 职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物理学系 E-mail tongpx@fudan.edu.cn 基本 信息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 220 号(200433),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研究方向 物理实验教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