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及原子光谱的产生 19 能级图 把原子中所可能存在的光谱 项一能级及能级吹迁用平面图 2S12 2P12 2P32 解的形式表示出来,称为能级 5.0 图 基态 激发态 波长/nm 65 4.0 32P1n 589.59 4s 32P3n 588.99 3.0 32D32,52 342.11 2.0 30 32S12 42P1n 330.29 890 1.0 Na 42P3n 330.23 52P1n 285.30 -3 (a) 285.28 2007 Thomson Higher Educat 52P3n 2
基态 激发态 波长/nm 32P1/2 589.59 32P3/2 588.99 32D3/2,5/2 342.11 42P1/2 330.29 42P3/2 330.23 52P1/2 285.30 32S1/2 52P3/2 285.28 把原子中所可能存在的光谱 项--能级及能级跃迁用平面图 解的形式表示出来, 称为能级 图。 能级图 12 原子结构及原子光谱的产生
原子结构及原子光谱的产生 网 3。能级跃迁 一条谱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 的跃迁产生的。 E21=h21=hcλ21 E2=hv2=hcl入2 △E=hv E1=hv1=hcl入 (b) 2007 Thomon Higher Educaion 13
原子结构及原子光谱的产生 3. 能级跃迁 ΔE = h ν 一条谱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 的跃迁产生的。 13
原子结构及原子光谱的产生 4.光谱选律 Na588.996nm (32S12-32P32) 电子并不是在任何两个能级之问均能产生跃 迁,需满足以下条件 1)主量子数变化为整数,包括0 2)总角量子数的变化为△L=±1SP,P→D,. 3)内量子数变化△J=0,±1,而J=0时△J=0不成立 4)总自旋量子数变化为△S=0单重态之问,三重态之问
原子结构及原子光谱的产生 4. 光谱选律 1)主量子数变化为整数,包括 0 2)总角量子数的变化为Δ L= ± 1 3)内量子数变化Δ J=0 , ± 1,而 J=0时Δ J=0不成立 4)总自旋量子数变化为Δ S=0 Na 588.996 nm (3 2 S1/2 - 3 2 P3/2 ) 电子并不是在任何两个能级之间均能产生跃 迁,需满足以下条件 14 S P ,P D, … 单重态之间,三重态之间
of Cher 几种光谱线 共振线 电子由激发态直接返回到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 第一共振线 由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 (主共振线、最灵敏线) 最后线(持久线) 原子浓度降低时最后消失的谱线(一般是最灵敏线) 分析线 用来判断某种元素是否存在及其含量的线(最灵敏线)
几种光谱线 共振线 电子由激发态直接返回到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 第一共振线 由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 (主共振线、最灵敏线) 最后线(持久线) 原子浓度降低时最后消失的谱线(一般是最灵敏线) 分析线 用来判断某种元素是否存在及其含量的线(最灵敏线) 15
ity of Che 几种光谱线 原子线(I) 原子核外激发态电子跃迁回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 M*>M () 离子线(Ⅱ,Π) 离子核外激发态电子跃迁回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 M+*→M+(Ⅱ);M2+*→M2+ (Ⅲ)
原子线(Ⅰ) 原子核外激发态电子跃迁回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 原子核外激发态电子跃迁回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 M * → M (I) M (I) 离子线(Ⅱ,Ⅲ) 离子核外激发态电子跃迁回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 离子核外激发态电子跃迁回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 M+ * → M+ + (Ⅱ) ; M2+* → M2+ 2+ (Ⅲ) 16 几种光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