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 823排泄经肾排泄 经肝胆系统的胆汁排泄 824蓄积 机体长期接触某些污染物质,若吸收超过其排泄和代谢转 化,则会出现该污染物质在体内逐渐增多的现象,称为生物蓄 积。蓄积时,污染物质的体内分布,主要是相对集中分布于机 体的某些部位。 机体的主要蓄积部位是血浆蛋白、脂肪组织和骨骼。 有些物质的蓄积部位与毒性作用部位不同 蓄积部位的污染物质,常同血浆中游离型的污染物质保持 相对稳定的平衡
8.2.3 排泄 经肾排泄 经肝胆系统的胆汁排泄 机体长期接触某些污染物质,若吸收超过其排泄和代谢转 化,则会出现该污染物质在体内逐渐增多的现象,称为生物蓄 积。蓄积时,污染物质的体内分布,主要是相对集中分布于机 体的某些部位。 机体的主要蓄积部位是血浆蛋白、脂肪组织和骨骼。 有些物质的蓄积部位与毒性作用部位不同。 蓄积部位的污染物质,常同血浆中游离型的污染物质保持 相对稳定的平衡。 8.2.4 蓄积 8.2 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
8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83.1生物富集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 元素或难降解性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 的浓度的现象。生物富集常用生物富集系数(生物浓缩系数、 生物富集因子)表示: BCF=-b Bioconcentration factors(BCF) BCF---生物富集系数(因子); 平衡时,某种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 C---平衡时,某种污染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 元素或难降解性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 的浓度的现象。生物富集常用生物富集系数(生物浓缩系数、 生物富集因子)表示: 平衡时,某种污染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 平衡时,某种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 生物富集系数(因子); − − − − − − − − − = e b e b C C BCF C C BCF Bioconcentration factors (BCF) 8.3 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8.3.1 生物富集
8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影响生物富集因子的因素 污染物质因素:脂溶性、可降解性、(结构) 生物因素:生物种类、大小、性别、器官、发育阶段 环境因素:温度、盐度、硬度、pH、氧含量、光照 动力学: 水生生物对水中难降解性物质的富集是生物对其吸收速率、 消除速率以及由于生物体的生长所造成的稀释速率的总和
污染物质因素:脂溶性、可降解性、(结构) 生物因素:生物种类、大小、性别、器官、发育阶段 环境因素:温度、盐度、硬度、pH、氧含量、光照 水生生物对水中难降解性物质的富集是生物对其吸收速率、 消除速率以及由于生物体的生长所造成的稀释速率的总和。 影响生物富集因子的因素: 动力学: 8.3 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8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吸收速率:R=kCW 消除速率:R=-kCr 稀释速率:R2=-kC kn,k,k2-水生生物吸收、消除、生长速率常数; 水生生物体内污染物的瞬时状态浓度 水中污染物的瞬时状态浓度;
吸收速率: 消除速率: 稀释速率: g g f e e f a a W R k C R k C R k C = − = − = 8.3 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ka , ke , kg ------水生生物吸收、消除、生长速率常数; Cf ------ 水生生物体内污染物的瞬时状态浓度; CW ------ 水中污染物的瞬时状态浓度;
8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keCf-k, Ce 如果富集过程中生物量增长不明显,则k可以忽略不计,得 kcu-k c 通常水体足够大,水中浓度Cw可视为恒定。又t=0时, Cr=0,在此条件下求解上面二式,分别得到: [1-exp(-k-ka)门] k +k [1-exp(-ke )
通常水体足够大,水中浓度 CW可视为恒定。又t = 0 时, Cf = 0,在此条件下求解上面二式,分别得到: a W e f g f f k C k C k C dt dC = − − a W e f f k C k C dt dC = − [1 exp( ) ] [1 exp( ) ] e e a W f e g e g a W f k t k k C C k k t k k k C C = − − − − − + = 如果富集过程中生物量增长不明显,则kg可以忽略不计,得 8.3 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