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病理学 2.尸体解剖 3活检 4细胞学拾查 学研究方法要有。 情空 ②和③;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④和⑤。 2.尸检的主要作 3,目前 三)选择题 A型 一项外,都是活检的目的? 对木 作出 发现某 疾病 可用于组 化学和免 组织化字 2.有关细胞学检查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方法简便 病人痛苦小 C.结果准确,多数不需配合 D.可广泛用于妇产科、呼吸科等临床科室 E.细胞学涂片国际上多采用巴氏染色 3病理组织学通常采用的染色方法是: A.瑞氏染色 B.Giemsa染色 C.苏木素伊红染色 D.巴氏染色 E.PAS染色 4.由于研究角度和实验手段不同,现代病理学逐新演变分化为: A.细胞病理学、器官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B.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C.分子病理学和遗传病理学 D.超微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 E.人体病理学和定量病理学 R刑甄 甄16 A,肉眼观哀病恋组织 B.光镜下观察病变组织 C.PAS反应 D.PCR 流式细响米 电镜下观察细胞器如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学技术 和免疫 织化学观察 观察 态计量、分析技术 组织学与细胞学观察
思 考 题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1.病理学 2.尸体解剖 3.活检 4.细胞学检查 (二)填空 1.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① 、 ② 和 ③ ;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④ 和 ⑤ 。 2.尸检的主要作用有 ① 、 ② 、 ③ 和 ④ 。 3.目前病理学中较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 ① 、 ② 、 ③ 、 ④ 及 ⑤ 等。 (三)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除了哪一项外,都是活检的目的? A.在活体情况下对患者作出诊断 B.对术中患者作出即时诊断 C.定期活检随诊病情 D.发现某些特殊种类疾病 E.可用于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2.有关细胞学检查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方法简便 B.病人痛苦小 C.结果准确,多数不需配合 D.可广泛用于妇产科、呼吸科等临床科室 E.细胞学涂片国际上多采用巴氏染色 3.病理组织学通常采用的染色方法是: A.瑞氏染色 B.Giemsa染色 C.苏木素伊红染色 D.巴氏染色 E.PAS染色 4.由于研究角度和实验手段不同,现代病理学逐渐演变分化为: A.细胞病理学、器官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B.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C.分子病理学和遗传病理学 D.超微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 E.人体病理学和定量病理学 B型题 题干1-6 A.肉眼观察病变组织 B.光镜下观察病变组织 C.PAS反应 D.PCR E.流式细胞术 F.电镜下观察细胞器如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1.分子生物学技术 2.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3.大体观察 4.超微结构观察 5.形态计量、分析技术 6.组织学与细胞学观察 X型题
1.临床病理学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A,尸检 B.活检 C.细胞学检查 D.动物实验 E.细胞培养 2.实验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A 动物实验 B活 D细胞学拾者 E.组织、细胞培养 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答 名词解程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 发展和转化规律、 从而闺明疾病杰质的医学科学,病理学又叫病理解剖学, 上要 研究和阐 天丙 )、病 (丙子) 主重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形态 变化信 埋变1 和由龙 及转归和 尸体解刮尸检 对者的 病理剖验。作用有:确定死因;发现某些特殊疾病;收集、积累各种疾 两的柄理资料获取器移植 3.活组织检查(活检):对活体组织采用局部切除、钳取、针吸、搔刮等方法,进行病理检查。目的在于:在活 体情况下对患者作出诊断:对术中患者作出诊断,协助选择术式和手术范围;观察病情,判断疗效:根据组 织化学和细跑化学等方法对病变性质、功能状态和组织来源作出判断。 4.细胞学检查:采集病变部位自然分泌液、渗出物、排泄物或人工获取的各种脱落细胞进行固定、染色,观 察,以判断病变性质。 (仁)填空 1.①尸体解剖②活组织检查③细胞学检查④动物实验⑤器官、组织和细胞 培养 子,隐殡恩Q发现某特殊疾病 ③收集、积累各种疾病的病理资料④推进器官移植手术的开展 2ISH (3Southern blot 4Western blot(5Northern blot ()选择题 A型题 1.C2.D3.C4.B5.C B型题 1.D2.C2.A4.F5.E6B X型题 1.B.C 2.A、E (四)问答题 1病理学总论和各论两方面,前者阐述各疾病的共性内容,后者阐述各疾病的个性特点。总论与各论之间有 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应互相参照,不可偏废。病理学以解剖、生理、组织胚胎、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为基 础,又为内、外、妇、儿科等临床学科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之间起到 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由于研究角度和实验手段不同,病理学演变分化出侧重机能研究的病理生理学。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名词解释 适应 2.肥大 3.变性 4.虎斑心 5.淀粉样变 二)填空
1.临床病理学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A.尸检 B.活检 C.细胞学检查 D.动物实验 E.细胞培养 2.实验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A.动物实验 B.活检 C.尸检 D.细胞学检查 E.组织、细胞培养 (四)问答题 . 1.说出病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病理学又叫病理解剖学,主要 研究和阐明疾病发生的原理(病因学)、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发病学),注重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形态 学变化(病理变化)和由这些变化引起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联系)以及转归和结局等。 2.尸体解剖(尸检):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作用有:确定死因;发现某些特殊疾病;收集、积累各种疾 病的病理资料;获取器官移植用的脏器。 3.活组织检查(活检):对活体组织采用局部切除、钳取、针吸、搔刮等方法,进行病理检查。目的在于:在活 体情况下对患者作出诊断;对术中患者作出诊断,协助选择术式和手术范围;观察病情,判断疗效;根据组 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等方法对病变性质、功能状态和组织来源作出判断。 4.细胞学检查:采集病变部位自然分泌液、渗出物、排泄物或人工获取的各种脱落细胞进行固定、染色,观 察,以判断病变性质。 (二)填空 1.①尸体解剖②活组织检查③细胞学检查 ④动物实验⑤器官、组织和细胞 培养 2.①确定死因 ②发现某些特殊疾病 ③收集、积累各种疾病的病理资料 ④推进器官移植手术的开展 3.①PCR ②ISH ③Southern blot ④Western blot ⑤Northern blot (三)选择题 A型题 1.C 2.D 3.C 4.B 5.C B型题 1.D 2.C 2.A 4.F 5.E 6B X型题 1.B、C 2.A、E (四)问答题 1.病理学总论和各论两方面,前者阐述各疾病的共性内容,后者阐述各疾病的个性特点。总论与各论之间有 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应互相参照,不可偏废。病理学以解剖、生理、组织胚胎、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为基 础,又为内、外、妇、儿科等临床学科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之间起到 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由于研究角度和实验手段不同,病理学演变分化出侧重机能研究的病理生理学。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名词解释 1.适应 2.肥大 3.变性 4.虎斑心 5. 淀粉样变 (二)填空
1.细胞①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表现为②、③和 2.纤维素样坏死是发生在①和②的常见坏死方式 )选择题 A型 性超微结构的改变是 A面内质 B.溶 C.线 体变短、变少甚至消失 D.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断裂、空泡变甚至解体 E光面内质网扩张呈囊状。 2实质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脏 C脾脏 D肺肛 E肾脏 3.在各种变性中,属于细胞内物质沉积引起的是 A粘液样变性 B.淀粉样变性 C纤维素样变性 D.脂肪变性 E钙盐沉识 4液化性坏死常见于 B.心脏 C.肾脏 D.脾脏 E.小肠 5关于脂肪变性的描达,确的 道先 及肝小叶中央的细胞 B肝淤血时 脂肪变性首先累及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 管容易发 心脏乳头肌可呈虎斑状 E心肌脂肪变性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B型题 题千1.2 A胶原纤维互相融合,其间伴有多量糖蛋白积聚 B血浆蛋白渗入血管壁 C肾小管上皮吞噬吸收大量血浆蛋白 D前角蛋白成分在肝细胞: 内聚 E免疫球蛋白在浆细胞内堆积 1.细动脉硬化 2.Mallory小体 题干3-4 A含铁血黄素 B胆色素 C脂褐素
1. 细胞 ① 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表现为 ② 、 ③ 和 ④ 。 2.纤维素样坏死是发生在 ① 和 ② 的常见坏死方式 (三)选择题 A型题 1.水变性超微结构的改变是 A.粗面内质网脱颗粒 B.溶酶体增大或增多 C.线粒体变短、变少甚至消失 D.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断裂、空泡变甚至解体 E.光面内质网扩张呈囊状。 2.实质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脏 C.脾脏 D.肺脏 E.肾脏 3.在各种变性中,属于细胞内物质沉积引起的是 A.粘液样变性 B.淀粉样变性 C.纤维素样变性 D.脂肪变性 E.钙盐沉积 4液化性坏死常见于 A.脑 B.心脏 C.肾脏 D.脾脏 E.小肠 5.关于脂肪变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磷中毒时,脂肪变性首先累及肝小叶中央的细胞 B.肝淤血时,脂肪变性首先累及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 C.肾远曲小管容易发生脂肪变性 D.严重贫血时,心脏乳头肌可呈虎斑状 E.心肌脂肪变性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B型题 题干1-2 A.胶原纤维互相融合,其间伴有多量糖蛋白积聚 B.血浆蛋白渗入血管壁 C.肾小管上皮吞噬吸收大量血浆蛋白 D.前角蛋白成分在肝细胞内聚集 E.免疫球蛋白在浆细胞内堆积 1.细动脉硬化 2 .Mallory小体 题干3-4 A.含铁血黄素 B.胆色素 C.脂褐素
D.黑色素 E钙盐沉积 3.老年萎缩心脏的心肌细胞内的色素颗粒 4.心力衰竭细胞的色素颗粒 X型题 1湿性坏疽可发生于 A.小肠 B肺 C.下肢 D牌 2.菱缩心肌的电镜形态特点包括 A自噬泡增多 B线物体减少 C.溶酶体增多 D.内质网减少 3.状上皮化生常见干 A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 B.宫颈腺上皮细胞 C胆囊粘腺上皮 D.胃粘膜上皮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萎缩的原因和种类。 2.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化生及其生物学意义。 名词解释 适 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 为适 细胞 组织和器官体积的 增大 称为肥大 变性 质受 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行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 跑间质内有各 异常物质或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虎斑心 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 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位虎斑心, 5.淀粉样变:淀粉样变是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 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呈棕褐色,再遇稀硫酸时由棕褐色变为深蓝色。这种淀粉样物质在HE染片中 呈均质性粉色至淡红色。 (二)填空 1.①核②核固缩③核碎裂④核溶解 2.①结缔组织②小血管壁 )选择题 4.A5.D 1.B2.D3.C4A X型题 1.ABC 2.ABCD 3.ABC (四)问答题 1.萎缩可分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如成年人胸腺萎缩,更年期后的性腺萎缩,高龄时期的各 器官萎缩。常见的病理性萎缩类型有:(1)营养不良性萎缩:全身性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 耗性疾病;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局部缺血,如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小、血流减少,引起心、脑、肾 等相应器官菱缩。(2)废用性菱缩:如肢体骨折后,用石膏固定患肢,以利骨折愈合,但由于肢体长期不活
D.黑色素 E.钙盐沉积 3.老年萎缩心脏的心肌细胞内的色素颗粒 4.心力衰竭细胞的色素颗粒 X型题 1.湿性坏疽可发生于 A.小肠 B.肺 C.下肢 D.脾 2.萎缩心肌的电镜形态特点包括 A.自噬泡增多 B.线粒体减少 C.溶酶体增多 D.内质网减少 3.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 A.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 B.宫颈腺上皮细胞 C.胆囊粘腺上皮 D.胃粘膜上皮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萎缩的原因和种类。 2.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化生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 为适应。 2.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3.变性:是指细胞或组织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行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 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4.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 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位虎斑心。 5.淀粉样变:淀粉样变是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 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呈棕褐色,再遇稀硫酸时由棕褐色变为深蓝色。这种淀粉样物质在HE染片中 呈均质性粉色至淡红色。 (二)填空 1.①核 ②核固缩 ③核碎裂 ④核溶解 2.①结缔组织 ②小血管壁 (三)选择题 A型题 1.D 2.B 3.D 4.A 5.D B型题 1.B 2.D 3.C 4.A X型题 1.ABC 2.ABCD 3.ABC (四)问答题 1.萎缩可分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如成年人胸腺萎缩,更年期后的性腺萎缩,高龄时期的各 器官萎缩。常见的病理性萎缩类型有:(1)营养不良性萎缩:全身性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 耗性疾病;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局部缺血,如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小、血流减少,引起心、脑、肾 等相应器官萎缩。(2)废用性萎缩:如肢体骨折后,用石膏固定患肢,以利骨折愈合,但由于肢体长期不活
动,其肌肉和骨都可发生菱缩。(3)神经性菱缩:脊髓灰质炎患者,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跑损害,它所支 配的肌肉发生萎缩。这除了肌肉麻痹而废用外,还因神经对局部代谢的调节作用消失之故。(4)压迫性萎 缩:如输尿管阻塞可引起肾盂积水,从而压迫肾实质而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由于内泌腺功能下降引起 靶器官细胞的萎缩。如因腺垂体肿瘤或缺血坏死等引起促肾上腺激素释放减少所致的肾上腺萎缩。 以上几种病理性萎缩大多是在病因长期不能消除情况下形成的改变,难以恢复。但萎缩总的来说是一种适 应现象, 一般是可复性的,当萎缩不太严重时,如果及早将引起病理性萎缩的原因除去,姜缩的组织和器官 仍可恢复原样 2.一种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由于环境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称化生(metaplasia) 化 生的细胞并不是由原来的成熟细胞直接转变而来 而是由该处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 成。化生只能在同类组织的范围内出现,如柱状上皮可化生为鳞状上皮但不能化生为结缔组织成分。化生常 发生于上皮和结缔组织。如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时,支气管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 称鳞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还见于肾盂结石的肾盂粘膜、慢性宫颈炎的宫颈粘膜及腺体等 愠性芙缩性 胃炎时,部分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型粘膜上皮,称肠上皮化生, 结缔组织可化生为骨 软 脂肪 化生虽是机体对不利环境和有害因素损伤的一种适应性改变 保护作用,但往往丧失 原来组织的固有 有的化生还可能发展为阳 损伤的修复 一名词司解 1.修复 2.不稳定型细胞 3.稳定型细胞 (二)填空 修复的过程主要有两种形式: ,前者又包括③和④两类 永久性细胞主要有 (三)洗怪题 A刑5 1.下述描述中,鄂种属于完全再生 A动脉吻合口愈合 B骨折俞合建 E胃溃疡合 2.下述各种细胞中,哪种生能力最强 A神 C软 E骨骼肌细胞 3.肉眼观察肉芽组织呈颗粒状是由于 A炎正细胞性集景 B.新生的毛细血管呈团块状 C新生的毛细血管呈袢状弯曲状 D.巨噬细胞的灶性集聚 E纤维母细胞形成过多 B型题 12 B增生 D.化生
动,其肌肉和骨都可发生萎缩。(3)神经性萎缩:脊髓灰质炎患者,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损害,它所支 配的肌肉发生萎缩。这除了肌肉麻痹而废用外,还因神经对局部代谢的调节作用消失之故。(4)压迫性萎 缩:如输尿管阻塞可引起肾盂积水,从而压迫肾实质而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由于内泌腺功能下降引起 靶器官细胞的萎缩。如因腺垂体肿瘤或缺血坏死等引起促肾上腺激素释放减少所致的肾上腺萎缩。 以上几种病理性萎缩大多是在病因长期不能消除情况下形成的改变,难以恢复。但萎缩总的来说是一种适 应现象,一般是可复性的,当萎缩不太严重时,如果及早将引起病理性萎缩的原因除去,萎缩的组织和器官 仍可恢复原样。 2. 一种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由于环境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称化生(metaplasia)。化 生的细胞并不是由原来的成熟细胞直接转变而来,而是由该处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 成。化生只能在同类组织的范围内出现,如柱状上皮可化生为鳞状上皮但不能化生为结缔组织成分。化生常 发生于上皮和结缔组织。如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时,支气管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 称鳞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还见于肾盂结石的肾盂粘膜、慢性宫颈炎的宫颈粘膜及腺体等。慢性萎缩性 胃炎时,部分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型粘膜上皮,称肠上皮化生。结缔组织可化生为骨、软骨、脂肪等组织。 化生虽是机体对不利环境和有害因素损伤的一种适应性改变,具有保护作用,但往往丧失了原来组织的固有 功能,如支气管上皮鳞状化生后,失去了纤毛,削弱了局部的防御功能。有的化生还可能发展为肿瘤。如支 气管、胆囊、前列腺上皮的鳞状上皮化生极少数发展为鳞状细胞癌;胃粘膜大肠型上皮化生发展为胃癌。 损伤的修复 (一)名词解释 1.修复 2.不稳定型细胞 3.稳定型细胞 (二)填空 1.修复的过程主要有两种形式: ① 和 ② ,前者又包括 ③ 和 ④ 两类。 2. 永久性细胞主要有 ① 、 ② 和 ③ 等。 (三)选择题 A型题 1.下述描述中,哪种属于完全再生 A.动脉吻合口愈合 B.骨折愈合再建 C.剖腹手术切口愈合 D.肠吻合口愈合 E.胃溃疡愈合 2.下述各种细胞中,哪种再生能力最强 A.神经细胞 B.心肌细胞 C.软骨细胞 D.神经胶质细胞 E.骨骼肌细胞 3.肉眼观察肉芽组织呈颗粒状是由于 A.炎症细胞灶性集聚 B.新生的毛细血管呈团块状 C.新生的毛细血管呈袢状弯曲状 D.巨噬细胞的灶性集聚 E.纤维母细胞形成过多 B型题 题干1-2 A.肥大 B.增生 C.再生 D.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