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 学习扩写 同学们还记得《女娲造人》这篇课文吧?“女娲造人”的故事,在古籍的记载中 只有寥寥几十个字,课文作者却用一千余字的篇幅详细叙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 果,并对女娲在造人过程中的行动和心理展开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使故事显得丰 满、充实。这种对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 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就是扩写 扩写,首先要忠于原文。要准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 遵循原文的体裁,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为原文“添砖加瓦”。 扩写,还要找准扩写点。一篇文章里,并不是每句话、每段文字都需要扩写,不 要平均用力,而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确定适合的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 写。对此,可以结合“写作实践”第二题进行思考。 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写的着重点不同 忠于原文的 记叙性文章 中心思想补充情节和细节 和人物形象」增加对人物、环境 的描写等 不同 体载 说明性文章 忠于原文的 文章 说明对象 补充材料,运用多 种说明方法,丰富 对说明对象的介绍 议论性文章 忠于原文的 观点 进一步补充论据 阐释观点 在扩写时,要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情 节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乎逻辑,要有必要的过渡,增添的细节要和全文相协调, 避免枝大于干。 学习扩写 写作13
写作实践 学习完本单元的诗歌,一名同学总结了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写了下面这句话。回 顾读过的诗歌,从中选择几首作为例子,将这句话扩写成一段话。不少于300字。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提示: 1.针对三个特点,各举一两个恰当的例子。 2.对每个例子作一些分析,更加清楚、具体地表现你对诗歌的认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 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 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 下土块,装在车上。 提示 1.下笔前仔细体会,确定中心。围绕这一中心找准扩写的点(比如材料中 最富有戏剧性的内容),设计好扩写提纲。 2.发挥想象,增加必要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及场面的描写,力求生动。 3.写好以后,与原文作一番比较,分析扩写的成败得失,体会扩写的方法。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 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 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坚持,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 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 也应持之以恒。 提示: 1.阅读所给的材料,思考如下问题:语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主要是从哪 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扩写时,可以分为几个段落,每个段落的要点是什么? 2.议论文扩写的要点在于补充论据。想想你平日积累的材料中,有哪些事 例、名人名言等可以作为论据。 3.注意根据所论述的要点,简单分析论据,以揭示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联。 14写作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 生活。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这个单 元的小说題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形象鲜 明,读来令人难忘 学习本单元,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 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 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还要学习欣 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 3r1= 4
②阅读 5孔乙己 预习 ◎“孔乙己”是小说中人物的真实姓名吗?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带着 问题读课文,你可能对这个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读完课文,想一想,孔乙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 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② 铜钱,买一碗酒,一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 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 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 衣帮③,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 要菜,慢慢地坐喝。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 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 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 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之下, 羼④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 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有 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 ①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③〔短衣帮]旧指短打衣着的劳动人民 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④〔羼(chan)〕混合,掺杂。 ②〔文〕用于计算铜币的基本单位。旧时称一枚⑥〔荐头]旧时以介绍佣工为业的人,也泛指介 铜钱为一文。 绍职业的人 16阅读 第二单元
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 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 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 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已①”这半懂不懂的话里, 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 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 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 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 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 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 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已原 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 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 賢畢至 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 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B 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 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人 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 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 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 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 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③上,但不 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 《孔乙己》插图丰子恺作 ①〔上大人孔乙已]旧时通行的一种描红纸,印③〔钞〕现在写作“抄”。 有“上大人孔乙己”这样一些笔画简单、三④〔间(jn)或〕偶然,有时候。 字一句、似通非通的文字。 ⑤[粉板〕旧时店铺里用于记事的一种一尺见方 ②〔君子固穷〕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 的白漆(也有用黄漆的)木板。 君子能够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固,安守。 5孔乙已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