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汤逊理论 20世纪初,汤逊从均匀电场、低气压(低于 2666 kpa.cm)短间隙气隙的气体放电实验出发,总结出 较系统的气体放电理论。汤逊理论的实质是电子崩理论。 外界游离因素
四、汤逊理论 2 0 世纪初 , 汤 逊 从 均 匀 电 场 、 低气压 ( 低 于 26.66kpa•cm)短间隙气隙的气体放电实验出发,总结出 较系统的气体放电理论。汤逊理论的实质是电子崩理论。 外界游离因素
汤逊理论 外界游离因素 °8 十 非自持放电:需要电压和外界游离因素两个条件来维持的放电。 自持放电:只需要外加电压就能维持的放电
汤逊理论 外界游离因素 非自持放电:需要电压和外界游离因素两个条件来维持的放电。 自持放电:只需要外加电压就能维持的放电
汤逊理论自持放电条件 1、汤逊第一放电系数α:一个电子沿电场方向行经1cm长 度,平均发生的碰撞游离次数 2、汤逊第三放电系数γ:一个正离子撞击阴极板时,使阴 极板平均释放出来的有效电子数 3、一个启始带电粒子从阴极到阳极的过程中由于碰撞游 离产生的正离子撞击阴极板时如果能打拉出两个电子, 个与正离子复合掉了,另一个成为自由电子,它会产生新 的电子崩,维持放电的发展,就发生了自持放电。 y(e°-1)≥1
汤逊理论自持放电条件 1、汤逊第一放电系数α:一个电子沿电场方向行经1cm长 度,平均发生的碰撞游离次数。 ( −1)1 s e 2、汤逊第三放电系数γ:一个正离子撞击阴极板时,使阴 极板平均释放出来的有效电子数。 3、一个启始带电粒子从阴极到阳极的过程中由于碰撞游 离产生的正离子撞击阴极板时如果能打拉出两个电子,一 个与正离子复合掉了,另一个成为自由电子,它会产生新 的电子崩,维持放电的发展,就发生了自持放电
五、巴申特性曲线 A点智恻1减古定s大、加 定;p定自程程定定§加 戾减電场媸飄專加标以}脩 澀率曄伥帑提奭:!增疾;数 增次觐盛虔没莙骊闊堘派窿大, 电压提高。 (2)S一定、p增大,同上
五、巴申特性曲线 A点左侧:(1)p一定、s减小、外 加电压一定,p一定、自由行程一定, s减小、电场强度加大,所以游离能 加大,游离率提高;p一定、s减小, 碰撞次数减少,其幅度比游离率增大 的幅度大,所以总游离数降低,击穿 电压提高。 (A 2点右侧: )s一定、(p 1减小,同上。 )p一定、s增大、外加 电压一定,p一定、自由行程一定,s加 大、电场强度减小,所以游离能减小, 游离率降低;p一定、s增大,碰撞次数 增多,其幅度没有游离率下降的幅度大, 所以总游离数降低,击穿电压提高。 (2)s一定、p增大,同上
六、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 汤逊理论适用于低气压、短间隙、均匀电场。间隙 的划分:2cm以下的为短间隙、2-100cm为一般间隙 100cm及以上的为长间隙 汤逊理论解释不了一般间隙、标准大气压下气隙的 放电: 1、按汤逊理论计算的击穿电压比实际值高; 2、按汤逊理论计算的击穿所需时间比实际值长; 3、一般间隙的击穿电压与阴极材料无关; 4、放电形状不同 因为汤逊理论没有考虑空间电荷对电场的 畸变和光游离对放电的影响,流注理论对 标准大气压、一般间隙的气体放电现象进 行了解释
六、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 汤逊理论适用于低气压、短间隙、均匀电场。间隙 的划分:2cm以下的为短间隙、2—100cm为一般间隙、 100cm及以上的为长间隙。 汤逊理论解释不了一般间隙、标准大气压下气隙的 放电: 1、按汤逊理论计算的击穿电压比实际值高; 2、按汤逊理论计算的击穿所需时间比实际值长; 3、一般间隙的击穿电压与阴极材料无关; 4、放电形状不同 因为汤逊理论没有考虑空间电荷对电场的 畸变和光游离对放电的影响,流注理论对 标准大气压、一般间隙的气体放电现象进 行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