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一一盛世之忧患与历史的分野
杜甫 ——盛世之忧患与历史的分野
·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 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 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则诗人以来, 未有如子美者。 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 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 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 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 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 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 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则诗人以来, 未有如子美者。 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 。 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 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 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杜甫生平大概 ·(一)35岁之前(712-745),读书和十年游历期。存诗 不到30首。(744、745年,与李白交游。) (二)35岁到44岁(746-755),十载长安困守期。存诗 110首左右。 (三)45岁到48岁(756-759),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 期及华州、秦州时期。存诗249首。 ·(四)49岁到59岁去世(760-770),11年。759年七月, 杜甫弃官由华州经秦州、同谷,于年底抵达成都,开始漂 泊西南的生活,后从西南漂泊两湖一带。存诗1072首
杜甫生平大概 • (一)35岁之前(712-745),读书和十年游历期。存诗 不到30首。(744、745年,与李白交游。) • (二)35岁到44岁(746-755),十载长安困守期。存诗 110首左右。 • (三)45岁到48岁(756-759),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 期及华州、秦州时期。存诗249首。 • (四)49岁到59岁去世(760-770),11年。759年七月, 杜甫弃官由华州经秦州、同谷,于年底抵达成都,开始漂 泊西南的生活,后从西南漂泊两湖一带。存诗1072首
。杜甫把新诗体律诗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后来无人能及。 “晚节渐于诗律细。”“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 杨士奇《杜律虞注序》:律诗始盛于开元、天宝之际,当 时如王、孟、岑、韦诸作者,犹皆雍容萧散,有余味可讽 咏也。若雄深浑厚,有行云流水之势,冠冕佩玉之风,流 出胸次,从容自然,而皆由夫性情之正,不局于格律,亦 不越乎法律之外,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为诗之圣 者,其杜少陵乎!
• 杜甫把新诗体律诗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后来无人能及。 “晚节渐于诗律细。 ” “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 ” • 杨士奇《杜律虞注序》:律诗始盛于开元、天宝之际,当 时如王、孟、岑、韦诸作者,犹皆雍容萧散,有余味可讽 咏也。若雄深浑厚,有行云流水之势,冠冕佩玉之风,流 出胸次,从容自然,而皆由夫性情之正,不局于格律,亦 不越乎法律之外,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为诗之圣 者,其杜少陵乎!
杜甫《曲江二首》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塜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 46岁。安史之乱(755-763)。757年,安禄山死,唐军收复 长安
杜甫《曲江二首》 •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塜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 注: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 , 46岁。安史之乱(755-763)。757年,安禄山死,唐军收复 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