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独立设置的实验课)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实验 课程代码 0713310116 课程类型 口通识课☑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 授课教师 林福星、林伟凡 口专业方向口专业任选口其他 修读方式 ☑必修 口选修 学分 开课学期 第2学期 实践学时 32 先修及后续 高等数学,专业英语,线性代数,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课程 有机化学实验主要是从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两个角度出发,辅以课堂讲授、 B 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常用有机实验仪器的基本技能,同时熟悉产品的分 课程描述 析与检测方法。它是进行(理工类)学生科研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专业基础 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知识 1)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2)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其原理: 2.能力 3)正确熟练的运用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进行机化合物合成、分离、鉴定。 c 掌握有机化合物合成、分离、鉴定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与应用: 课程目标 4)可根据实验目的进行正确实验设计、以及成功开展实验、对产物进行分离损 纯和正确地数据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3.素养 5)重视以人为本,强化学以致用意识,树立大国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实操思 维,坚定“四个自信”,融入团队,团结协作。 6)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从业习惯,坚守化学工程师的基本职业操守,自主学习与 终身学习,勇于质疑,学以致用,服务地方,学术诚信等。 D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与 毕业要求的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具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材料工程 对应关系 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 课程目标1,2 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 24
24 三明学院 材料化学 专业(独立设置的实验课)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实验 课程代码 0713310116 课程类型 专业任选 其他 授课教师 林福星、林伟凡 修读方式 必修 选修 学 分 1 开课学期 第2学期 实践学时 32 A 先修及后续 课程 高等数学,专业英语,线性代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B 课程描述 有机化学实验主要是从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两个角度出发,辅以课堂讲授、让 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常用有机实验仪器的基本技能,同时熟悉产品的分 析与检测方法。它是进行(理工类)学生科研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专业基础教 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 课程目标 1.知识 1)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2)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其原理; 2.能力 3)正确熟练的运用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进行机化合物合成、分离、鉴定; 掌握有机化合物合成、分离、鉴定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与应用; 4)可根据实验目的进行正确实验设计、以及成功开展实验、对产物进行分离提 纯和正确地数据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3.素养 5)重视以人为本,强化学以致用意识,树立大国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实操思 维,坚定“四个自信”,融入团队,团结协作。 6)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从业习惯,坚守化学工程师的基本职业操守,自主学习与 终身学习,勇于质疑,学以致用,服务地方,学术诚信等。 D 课程目标与 毕业要求的 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具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材料工程问 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 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 课程目标1,2
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体现创 新音识,老合、能康、安 全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 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 6.使用现代工具 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课程目标2 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 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8.环境和可持续发 课程目标1,3 金发展的影 与业界同行 包括撰写报告和 的沟 1.沟通 发 ,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课程目标3 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 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学时分配 实践项目及内容 实验、上机、实 线上教学、研 合计 讨等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4 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A 4 萃取(从1-CCI4溶液中萃取I2) 4 教学内容 环己烯的制备 4 1-溴丁烷的制备 4 7 正丁醚的制备 4 4 乙酸丁酯的制备 4 4 甲基橙的制备 4 4 39 合计 32 ☑课堂示范 ☑讨论实操 口问题导向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式 口专题学习 口实作学习 口探究式学习 口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口其他 实践名称 支撑课程 课程思政融入 教学方式 次别 目标 思政元素 思政目标与手段 教学安排 有机化学实验 课程目标1 多媒体、实 的一般知识 验室 25
25 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体现创 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 素。 6.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 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 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 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课程目标2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材料、化 学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课程目标1,3 11.沟 通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 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 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 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 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课程目标3 E 教学内容 实践项目及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上机、实 训、线上教学、研 讨等 合计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4 4 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4 4 萃取(从I-CCI4溶液中萃取I2) 4 4 环己烯的制备 4 4 1-溴丁烷的制备 4 4 正丁醚的制备 4 4 乙酸丁酯的制备 4 4 甲基橙的制备 4 4 合 计 32 32 F 教学方式 课堂示范 讨论实操 问题导向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 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 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其他 G 教学安排 次别 实践名称 支撑课程 目标 课程思政融入 教学方式 思政元素 思政目标 与手段 1 有机化学实验 的一般知识 课程目标1 多媒体、实 验室
旧引导学生对殊修登山过程 水沸点的变化进行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行为思考 养学生 导建立为国家做贡献的 社会贵任 蒸馏和沸点的课程目标社会责任感。温室效应等感、民族 多媒体、实 测定 .2 环境问题是人类生存面临自豪感和 验室 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实验绿色环保 散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意识。 的环保意识,是化学实验 棵程必须承担的思政内 萃取(从1- CI4溶液中萃 课程目标 多媒体、实 取I2) .2 验室 从非圆环的反应物到生产 圆形的产物,引导学 “ 美的个人, 但是 有完美的团队” 。呼吁团 队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团队协作中,个人能力太培养学生 果程目标 差会影响团队的进展,我自主学习 环己烯的制备 们每一位同学都要努力学和团队协 多媒体、实 2.3. 掌握扎实专业技能 作的意 验室 不能成为集体短板:能力 识。 太强,但不协同合作,集 体依然没法成长。只有每 个成品都发辉出白己的最 大能力, 才能使团队的利 监最大化,个人也得到最 -溴丁烷的制 髁程目标 多媒体、实 5 .2 验室 因为一个复杂化学反应 船由多个基元反应组成 其中速率最慢的基元反心 控制了整个反应的速率 养成良好 棵程目标 多媒体、实 6 正丁醚的制备 这最慢的一步反应称为定的学习和 .2.3. 速步骤。我们在处理反应从业习 验室 时,只有抓住定速步骤调惯。 整, 才能有效控制整 应的时间。 引导学生终 学习,把握关键,勇于质 酸丁酯的 棵程目标 多媒体、实 验室 26
26 2 蒸馏和沸点的 测定 课程目标 1.2 引导学生对珠峰登山过程 水沸点的变化进行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行为思考, 引导建立为国家做贡献的 社会责任感。温室效应等 环境问题是人类生存面临 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实验 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的环保意识,是化学实验 课程必须承担的思政内 容。 培养学生 社会责任 感、民族 自豪感和 绿色环保 意识。 多媒体、实 验室 3 萃取(从ICCI4溶液中萃 取I2) 课程目标 1.2 多媒体、实 验室 4 环己烯的制备 课程目标 1.2.3. 从非圆环的反应物到生产 圆形的产物,引导学生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 有完美的团队”。呼吁团 队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团队协作中,个人能力太 差会影响团队的进展,我 们每一位同学都要努力学 习,掌握扎实专业技能, 不能成为集体短板;能力 太强,但不协同合作,集 体依然没法成长。只有每 个成员都发挥出自己的最 大能力,才能使团队的利 益最大化,个人也得到最 快的发展。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 和团队协 作的意 识。 多媒体、实 验室 5 1-溴丁烷的制 备 课程目标 1.2 多媒体、实 验室 6 正丁醚的制备 课程目标 1.2.3. 因为一个复杂化学反应一 般由多个基元反应组成, 其中速率最慢的基元反应 控制了整个反应的速率, 这最慢的一步反应称为定 速步骤。我们在处理反应 时,只有抓住定速步骤调 整,才能有效控制整个反 应的时间。引导学生终身 学习,把握关键,勇于质 疑,成就自身。 养成良好 的学习和 从业习 惯。 多媒体、实 验室 7 乙酸丁酯的制 备 课程目标 1.3. 多媒体、实 验室
甲基橙的制备 果程目标 多媒体、实 2.3 验室 评价项目及配分 评价项目说明 支撞课程目标 出勤通过点名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月 平时(50%): 子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通过课堂提 掌握比较系统的 司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 基础物理化学知识。 出勤、实验操作、课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讨论、检验及总5.具备良好人文精 堂提问(30%) 结,结合教材课后的练习题及一些补充神和职业素养。 实验报告(20%) 习题进行练习,巩固学过的知识: 具备绿色化学 些具有 一定深度,理论联系实际的 注重节能减排 可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评价方式 具备终身学习、持 通过最终的期末考试,敦促学生进行 续发展的能力。 能够利用物理利 期末(50%) 考试卷面成绩 综合复习,建立紧密逻辑性强的知识 学解决实际问题,具 (50%) 体系,综合考量学生最终的学习成 开发新产品、新工艺 力。 。 4.具备化学新项目 开发和管理能力。 教材 [1]马楠主编,《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年。 建议教材学习资料 及学习资料)周文富主编,《有机化学试恩精迅》,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 [2]周文富主编,《有机化学总复习指导》,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厦门大学出形 社,2016年。 教学条件多煤体教室,实验室 需求
27 8 甲基橙的制备 课程目标 1.2.3 多媒体、实 验室 H 评价方式 评价项目及配分 评价项目说明 支撑课程目标 平时(50%): 出勤、实验操作、课 堂提问(30%) 实验报告(20%) 出勤通过点名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 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通过课堂提 问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 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讨论、检验及总 结,结合教材课后的练习题及一些补充 习题进行练习,巩固学过的知识;还可 出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理论联系实际的 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1. 掌握比较系统的 基础物理化学知识。 5. 具备良好人文精 神和职业素养。 6. 具备绿色化学理 念,注重节能减排 期末(50%) 考试卷面成绩 (50%) 通过最终的期末考试,敦促学生进行 综合复习,建立紧密逻辑性强的知识 体系,综合考量学生最终的学习成 效。 2. 具备终身学习、持 续发展的能力。 3. 能够利用物理化 学解决实际问题,具备 开发新产品、新工艺能 力。 4. 具备化学新项目 开发和管理能力。 I 建议教材 及学习资料 教材 [1] 马楠 主编,《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年。 学习资料 [1] 周文富主编,《有机化学试题精迅》,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 [2] 周文富主编,《有机化学总复习指导》,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厦门大学出版 社,2016年。 J 教学条件 需求 多媒体教室,实验室
在《有机化学实验》讲授中,要时刻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根据讲课内容适时提出问 题,让学生带者问题去听课,去思考,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去按步骤操作。在传 授实验原理的同时,向学生传递真善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做一个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勇于奉献的对社会有用之人。在课堂讲授到复 注意事项 合材料的相关内容时 会增加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最新研究成果 通定 伟人的成长经历及报效祖国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和成长的正能量,让 学生深切地意识到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目标的人,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 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备注. 1,本课程教学大纲一」项同一课程不同授课教师应协同讨论研究达成共同核心内涵。经 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通过的课程教学大纲不宜自行更改。 2.评价方式可参考下列方式: (1)操作考试:平时操作、期末考试 (②)实作评价:实验报告、实作成品、日常表现、表演、观察 (3)档案评价:书面报告、专题档案 (④口语评价:口头报告、口试 课程教学大纲起草团队成员签名 林福星 2024年2月25日 专家组审定意见 专家组成员签名:红主及 任士制 环 审批意见 2024年2月26日 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意见: 风气 教学工作指导小组组长: 有叹捷 2024年2月26日
28 K 注意事项 在《有机化学实验》讲授中,要时刻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根据讲课内容适时提出问 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去思考,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去按步骤操作。在传 授实验原理的同时,向学生传递真善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做一个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勇于奉献的对社会有用之人。在课堂讲授到复 合材料的相关内容时,会增加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最新研究成果。通过 伟人的成长经历及报效祖国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和成长的正能量,让 学生深切地意识到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目标的人,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 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备注: 1.本课程教学大纲F—J 项同一课程不同授课教师应协同讨论研究达成共同核心内涵。经 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通过的课程教学大纲不宜自行更改。 2.评价方式可参考下列方式: (1)操作考试:平时操作、期末考试 (2)实作评价:实验报告、实作成品、日常表现、表演、观察 (3)档案评价:书面报告、专题档案 (4)口语评价:口头报告、口试 审批意见 课程教学大纲起草团队成员签名: 2024年 2月 25 日 专家组审定意见: 同意 专家组成员签名: 2024 年 2 月 26 日 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意见: 教学工作指导小组组长: 2024 年 2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