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荷花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 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欣赏并积累 文中的优美词句。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感受荷 花从选藕到开花的生命历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在跳跃的意象中展现 的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感受荷花从选藕到开花的 生命历程,体会文章在跳跃的意象中展现的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且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 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欣赏并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在跳跃的意象中展现的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国古代 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板书课 题:《荷花》齐读课题。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7.荷花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 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欣赏并积累 文中的优美词句。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能联系全文,感受荷 花从选藕到开花的生命历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在跳跃的意象中展现 的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感受荷花从选藕到开花的 生命历程,体会文章在跳跃的意象中展现的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 考。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 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欣赏并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在跳跃的意象中展现的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国古代 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 花之君子”。板书课 题:《荷花》齐读课题。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 子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①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 误举手纠正 ②指名领读。 ③开火车读。 ④齐读。 (2)多媒体出示词语: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黄褐浓密晨曦掩蔽絮语倾侧铺路流泻 顿时春笋蒸肉茁壮两担水拔地而起 ①指名读,师生评价。 ②再指名读。 ③指名领读 ④齐读。 (3)理解词语 ①提示朗读带有“坼裂”“花蕊”“流泻”等词语的句子。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坼裂:裂开。花蕊:花的雄蕊与雌蕊的统称。流泻:迅速地流出、射出、跑过。 (4)认读生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采用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范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教师小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说说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我知道汪曾祺眼中的荷花早开放、晚收 朵的特点。) 四、作业布置。 1.朗读全文。 2.抄写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 子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①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 误举手纠正。 ②指名领读。 ③开火车读。 ④齐读。 (2)多媒体出示词语: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黄褐 浓密 晨曦 掩蔽 絮语 倾侧 铺路 流泻 顿时 春笋 蒸肉 茁壮 两担水 拔地而起 ①指名读,师生评价。 ②再指名读。 ③指名领读。 ④齐读。 (3)理解词语: ①提示朗读带有“坼裂”“花蕊”“流泻”等词语的句子。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坼裂:裂开。 花蕊:花的雄蕊与雌蕊的统称。 流泻:迅速地流出、射出、跑过。 (4)认读生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采用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范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教师小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说说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我知道汪曾祺眼中的荷花早开放、晚收 朵的特点。) 四、作业布置。 1.朗读全文。 2.抄写生字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qing xie zhan shui zheng rou 2.多音字,我知道。 担 3.形近字组词。 )缝()担()倾( 渴()逢()但()顷() )沾()肉() )站( )内(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读拼音,写词语 褐色地缝两担水倾泻沾水蒸肉 2.多音字,我知道 feng(缝补) dan(担心) 缝 担 feng(地缝) dan(两担水) 3.形近字组词 褐(褐色)缝(地缝)担(担心)倾(倾倒) 渴(口渴)逢(相逢)但(但是)顷(公顷) 泻(倾泻)沾(沾水)肉(吃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hè sè dì fèng liǎng dàn shuǐ qīng xiè zhān shuǐ zhēng ròu 2.多音字,我知道。 ( ) ( ) 缝 担 ( ) ( ) 3.形近字组词。 褐( ) 缝( ) 担( ) 倾( ) 渴( ) 逢( ) 但( ) 顷( ) 泻( ) 沾( ) 肉( ) 写( ) 站( ) 内( )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读拼音,写词语 褐色 地缝 两担水 倾泻 沾水 蒸肉 2.多音字,我知道。 féng( 缝补) dān (担心) 缝 担 fèng(地缝) dàn (两担水) 3.形近字组词。 褐(褐色) 缝(地缝) 担(担心) 倾(倾倒) 渴(口渴 ) 逢(相逢) 但(但是) 顷(公顷) 泻(倾泻 ) 沾(沾水) 肉(吃肉)
写(写字)站(站立)内(内外)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感受荷花从选藕到开花的生命历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在跳跃的意象中展现的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分段合作朗读。 3.教师范读 、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一)学习第一段。 多媒体出示第1段: 1.同学们阅读,思考从第1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 第1段告诉我们我家每年都种荷花 3.第1段开门见山引出“主人公”—一荷花,那么我家的荷花又有什么不同? 我家的荷花种在缸里。 (二)学习第2-3段。 1.同学们仔细阅读2、3段,总结出段意。 第2段:我家如何在缸里种植荷花 第3段:荷花的生长过程 2.再次阅读第2段,小组合作,说出荷花种植过程里的种植步骤 小组汇报:选藕一一铺马粪—一盘藕秧子一一倒河泥一一晒河泥一一倒两担水。 3.第2段中表示种藕动作的词语有什么? 种藕动作的词语有:铺、盘、倒。 4.第2自然段通过写种藕的方法可以看出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荷花的熟悉程度,从侧面写出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5.荷花生长过程是什么? 冒出小荷叶一一冒出花骨朵—一荷花开一一露出小莲蓬一一花蕊盛开
写(写字) 站(站立) 内(内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能联系全文,感受荷花从选藕到开花的生命历程。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在跳跃的意象中展现的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分段合作朗读。 3.教师范读。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一)学习第一段。 多媒体出示第 1 段: 1.同学们阅读,思考从第 1 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 第 1 段告诉我们我家每年都种荷花。 3.第 1 段开门见山引出“主人公”——荷花,那么我家的荷花又有什么不同? 我家的荷花种在缸里。 (二)学习第 2—3 段。 1.同学们仔细阅读 2、3 段,总结出段意。 第 2 段:我家如何在缸里种植荷花。 第 3 段:荷花的生长过程。 2.再次阅读第 2 段,小组合作,说出荷花种植过程里的种植步骤。 小组汇报:选藕——铺马粪——盘藕秧子——倒河泥——晒河泥——倒两担水。 3. 第 2 段中表示种藕动作的词语有什么? 种藕动作的词语有:铺、盘、倒。 4. 第 2 自然段通过写种藕的方法可以看出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荷花的熟悉程度,从侧面写出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5.荷花生长过程是什么? 冒出小荷叶——冒出花骨朵——荷花开——露出小莲蓬——花蕊盛开
6.如何理解第3段最后一句“我开了”? 我开了”,这是一句再简单明白不过的大白话,可用在这里,使前面的文字一下子 活了起来。 7.文章第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荷花盛开?表达了什么? 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荷花盛开后我的欣喜与自豪。 (三)学习第4-6段。 1.阅读第4、5、6段,总结段意。 第4自然段,写荷花开花的特点, 第5自然段,写雨中的荷叶 第6自然段,表达作者的疑问:为什么荷叶不沾水呢? 2.荷花开花有什么特点 荷花到了晚上要收朵,轻轻地合成一个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放开 3.阅读雨中的荷叶,你觉得哪些词用的好?你有什么感受? “水银似的摇晃”“倾倒”“流泻”,这些词使雨中的荷叶呈现出了一种动态美,让 我充满了无限喜爱。 4.第6段,作者问而不答,这样写好吗? 作者问而不答,给我们对于荷叶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与探究,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和 对荷花的喜爱。 (四)学习第7、8、9段。 集体阅读,认真思考。 1.第7段写了什么? 荷叶的作用。 2.再次阅读第8、9段,说说写了什么? 这两段写了冬天来了,荷叶枯了。 三、品读课文,感情升华 1.全班集体阅读文章。品读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带着感情阅读。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荷花种植、生长、开花、枯萎的过程 3.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荷花的生长,通过荷花来
6. 如何理解第 3 段最后一句“我开了”? 我开了”,这是一句再简单明白不过的大白话,可用在这里,使前面的文字一下子 活了起来。 7.文章第 3 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荷花盛开?表达了什么? 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荷花盛开后我的欣喜与自豪。 (三)学习第 4—6 段。 1.阅读第 4、5、6 段,总结段意。 第 4 自然段,写荷花开花的特点。 第 5 自然段,写雨中的荷叶。 第 6 自然段,表达作者的疑问:为什么荷叶不沾水呢? 2.荷花开花有什么特点? 荷花到了晚上要收朵,轻轻地合 成一个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放开。 3.阅读雨中的荷叶,你觉得哪些词用的好?你有什么感受? “水银似的摇晃”“倾倒”“流泻”,这些词使雨中的荷叶呈现出了一种动态美,让 我充满了无限喜爱。 4.第 6 段,作者问而不答,这样写好吗? 作者问而不答,给我们对于荷叶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与探究,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和 对荷花的喜爱。 (四)学习第 7、8、9 段。 集体阅读,认真思考。 1.第 7 段写了什么? 荷叶的作用。 2.再次阅读第 8、9 段,说说写了什么? 这两段写了冬天来了,荷叶枯了。 三、品读课文,感情升华。 1.全班集体阅读文章。品读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带着感情阅读。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荷花种植、生长、开花、枯萎的过程。 3.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荷花的生长,通过荷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