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荷花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4自然培养热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 段,积累优美语言。 情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 培养热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情 [教学课时]2课时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想一想,填上恰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当的四字词语 齐读课题:荷花。 ()的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的荷花 ,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的荷花 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的荷花 君子”。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 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 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看过的荷 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 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 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 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
3 荷花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2—4 自然 段,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培养热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 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 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培养热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 情。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 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 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 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 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 君子”。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 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 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看过的荷 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 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 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 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 1.想一想,填上恰 当的四字词语。 ( )的荷花 ( )的荷花 ( )的荷花 ( )的荷花
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相机板书:荷 莲蓬) 4.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三个字,仔细观察这三个字,看 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草字头,都是上下结构。) 5.让我们一起书写这三个字。看老师板书,大家一起书 空。因为这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所以草字头要写的宽 些。(先写莲蓬,再写荷) 6.了解荷花荷花,又称“莲花”“水芙蓉”。根茎肥壮, 长圆柱形,里面有许多条管形空腔。茎上有许多节,根状 茎横生在浅水的泥里,又称作“藕”。荷花有红色、粉红 色、白色等,有清香。花托呈杯状,里面有十几个蜂窝式 的圆孔,每个孔内有一粒坚果,叫莲子。藕可以作蔬菜, 莲子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叶、花梗、莲心、莲须可入药。 7.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自古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今 天,让我们一同跟随叶圣陶老先生一起去荷塘,去看看他 笔下的那一池白荷花。 8.齐读课题,读出对荷花的喜爱。 、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2.看拼音,写词 1.谈话激发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语。 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大家 hua ban 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 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1 ian peng 一起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 们带怎样美好的享受? bao han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po1ie 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
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相机板书:荷 莲蓬) 4.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三个字,仔细观察这三个字,看 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草字头,都是上下结构。) 5.让我们一起书写这三个字。看老师板书,大家一起书 空。因为这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所以草字头要写的宽一 些。(先写莲蓬,再写荷) 6.了解荷花荷花,又称“莲花”、“水芙蓉”。根茎肥壮, 长圆柱形,里面有许多条管形空腔。茎上有许多节,根状 茎横生在浅水的泥里,又称作“藕”。荷花有红色、粉红 色、白色等,有清香。花托呈杯状,里面有十几个蜂窝式 的圆孔,每个孔内有一粒坚果,叫莲子。藕可以作蔬菜, 莲子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叶、花梗、莲心、莲须可入药。 7.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自古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今 天,让我们一同跟随叶圣陶老先生一起去荷塘,去看看他 笔下的那一池白荷花。 8.齐读课题,读出对荷花的喜爱。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谈话激发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 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大家 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 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 一起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 们带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 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看拼音,写词 语。 huā bàn ( ) lián péng ( ) bǎo hàng ( ) pò liè ( ) ī shì ( )
3.检查预习。 fang fu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 确的字音。(指导学习多音字“挨”一—[ai]意思是①依 次,顺次,如挨门逐户。②靠近,如挨近。[ai]意思 是①遭受,如挨打。②拖延,如挨时间。)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 并小结。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3)“翩翩起舞”是本文中作者用描写荷花的,像这样描 写花的四字词语,你还知道有哪些吗?我还收集了几个 自己读一读,争取把它们记下。(津津有味、炯炯有神、 窃窃私语、欣欣向荣、栩栩如生、喋喋不休、默默无闻、 滔滔不绝、彬彬有礼、亭亭玉立)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师帮生,或生生互助, 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 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 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2.探究交流。 (1)本文围绕荷花讲了哪些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讲了荷花的样子和姿态。)板书:荷花的样子和姿
3.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 确的字音。(指导学习多音字“挨”——[āi]意思是①依 次,顺次,如挨门逐户。 ②靠近,如挨近。 [ái] 意思 是①遭受,如挨打。②拖延 ,如挨时间。)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 并小结。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3)“翩翩起舞”是本文中作者用描写荷花的,像这样描 写花的四字词语,你还知道有哪些吗?我还收集了几个, 自己读一读,争取把它们记下。(津津有味、炯炯有神、 窃窃私语、欣欣向荣、栩栩如生、喋喋不休、默默无闻、 滔滔不绝、彬彬有礼、亭亭玉立) 4.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师帮生,或生生互助, 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fǎng fú (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 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 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2.探究交流。 (1)本文围绕荷花讲了哪些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讲了荷花的样子和姿态。)板书:荷花的样子和姿
态 (2)那么作者是在哪些自然段写了荷花的姿态呢?(作 者在2、3段写了荷花的姿态。) (3)作者还讲了什么?(还讲了作者自己也变成了一朵 荷花。一一这些是作者的想象和感受。)板书:作者的想 象和感受 (4)哪些段落写了作者的想象和感受?(作者在4、5段 写了作者的想象和感受。) 3.谁能结合老师的板书把各部分内容连起说一说,这就是 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 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4.以前我们所学过的写景或者状物的课文,作者仅仅是 描写了自己看到的,而叶老先生为什么在写荷花的同时却 还花了这么多的笔墨写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呢?(恰当的联 想与想象,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5.指导朗读。 (1)课文第二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 (2)课文第三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 个比一个读得好 (3)课文第四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 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6.练习朗读 四、指导识字。 3.形近字组词。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瓣()辨()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篷()蓬()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蹈”的第十四笔是“横”,姿()资() 佛”的第四笔是“横”。) 访()仿() 4形近字的区别:瓣、辩和辨、蓬和篷、拂和佛
态 (2)那么作者是在哪些自然段写了荷花的姿态呢?(作 者在 2、3 段写了荷花的姿态。) (3)作者还讲了什么?(还讲了作者自己也变成了一朵 荷花。——这些是作者的想象和感受。)板书:作者的想 象和感受 (4)哪些段落写了作者的想象和感受?(作者在 4、5 段 写了作者的想象和感受。) 3.谁能结合老师的板书把各部分内容连起说一说,这就是 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 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4.以前我们所学过的写景或者状物的课文,作者仅仅是 描写了自己看到的,而叶老先生为什么在写荷花的同时却 还花了这么多的笔墨写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呢?(恰当的联 想与想象,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5.指导朗读。 (1)课文第二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 (2)课文第三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 一个比一个读得好。 (3)课文第四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 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6.练习朗读。 四、指导识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蹈”的第十四笔是“横 ”, “佛”的第四笔是“横 ”。) 4.形近字的区别:瓣、辩和辨、蓬和篷、拂和佛。 3.形近字组词。 瓣( )辨( ) 篷( )蓬( ) 姿( )资( ) 访( )仿( )
5.书写练习。 6.自评互评。 五、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谁还记得? 向我们大家说说好吗?(作者迫不及待、津津有味地看 了荷花……) 2.这节课,我们就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共五个自然 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段,按照观赏荷花 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的顺序主要写了 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 )”和 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两大部 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分或者说 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 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三部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 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 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
5.书写练习。 6.自评互评。 五、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4 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谁还记得? 向我们大家说说好吗?(作者迫不及待、津津有味地看 了荷花……) 2.这节课,我们就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 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 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 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 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 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 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 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 “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 1.课文共五个自然 段,按照观赏荷花 的 顺 序 主 要 写 了 “( )” 和 “( )”两大部 分或者说 “( )”、 “( )”、 “( )”三部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