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测试卷 姓名 分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5分)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听(mei)力风(mi) (xudn)丽多姿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山上树林不是倒影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 起,成了一副倒置的水墨画。 ②汽船穿过一座座桥梁,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特别引人瞩目, 这是159〗2年建成的独孔拱桥,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桥上两侧开设商店,别俱一格 错别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_ 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③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④黑云压城城欲摧 《雁门太守行》)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_》)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30字以内)(3分) 5.历史是根,文化是魂。苏州,一座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 多彩的文化传统、名人辈出、文脉悠长的城市,早在1982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 历史文化名城。假如你是一位业余导游,现在去接待一批游客,相信你一定会做得非 常出色。(共4分) ①地方民俗文化是游客最感兴趣的内容,请你向游客介绍家乡的一种表演艺术或社会风俗 礼仪、节庆或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并用一句话概括其特色。(2分) ②游客要返程的那天,请你向他们推荐一种家乡的土特产,并说明推荐的理由。(2分)
- 1 - 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5 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dì) ______听 (mèi)_____力 风(mǐ) ______一时 (xuàn)_____丽多姿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 ①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山上树林不是倒影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 一起,成了一副倒置的水墨画。 ②汽船穿过一座座桥梁,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特别引人瞩目, 这是 1592 年建成的独孔拱桥,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桥上两侧开设商店,别俱一格。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③会当凌绝顶, 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④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雁门太守行》) ⑤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⑥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____________》)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30 字以内)(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历史是根,文化是魂。苏州,一座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 多彩的文化传统、名人辈出、文脉悠长的城市,早在1982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 历史文化名城。假如你是一位业余导游,现在去接待一批游客,相信你一定会做得非 常出色。 (共4分) ①地方民俗文化是游客最感兴趣的内容,请你向游客介绍家乡的一种表演艺术或社会风俗、 礼仪、节庆或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并用一句话概括其特色。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游客要返程的那天,请你向他们推荐一种家乡的土特产,并说明推荐的理由。(2 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5分) 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10-13题。(共12分) 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枺。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 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 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 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②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 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 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③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 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 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了。 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④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 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它 的树龄大约有三干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 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 中巨子的
-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5 分) 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 10—13 题。(共 12 分) 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 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 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 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②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 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 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③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 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 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了。 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④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 高达 58 米,胸径 6.5 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它 的树龄大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 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 中巨子的
⑤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两 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神 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1.选文作者通过移步换景,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请你 根据提示,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4分) 宁静的林区- 一拔地参天的神木 2.选文语言典雅、凝练,极具美感。请从文中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进 行赏析。(3分) 句子: 赏析 3.选文第一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请从下面的诗句中选出与之写法不相 同的一项(2分)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3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4-17题。(11分) 动物也在全球化 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类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使用同样的科技产品.追 求同样的时尚,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将来甚至还有可能使用同样的语言。“地球村”这 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人类变得彼此越来越相似。这事好还是不好.人们还在争 论 ②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同样的事情也正在生。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也正在长得越来 越像。科学家批评说,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迫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
- 3 - ⑤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两 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神 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1.选文作者通过移步换景,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 .........呈现在读者眼前。请你 根据提示,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4 分) 宁静的林区 拔地参天的神木 2.选文语言典雅、凝练,极具美感。请从文中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进 行赏析。(3 分) 句子: 赏析: 3.选文第一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请从下面的诗句中选出与之写法不相 同的一项(2 分) (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3 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 14—17 题。(11 分) 动物也在全球化 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类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使用同样的科技产品.追 求同样的时尚,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将来甚至还有可能使用同样的语言。“地球村”这 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人类变得彼此越来越相似。这事好还是不好.人们还在争 论。 ②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同样的事情也正在生。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也正在长得越来 越像。科学家批评说,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迫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
动植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淡 ③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均质化”.这种观象对于生物世界的地区特性来说是一个重 大的威胁。己经引起了自然资源保护管理论者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人们不久前才刚刚开 始认识到“生物均质化”意味着什么。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结果是地球上的生物 种类会变得越来越少,同一物种之下的品种也会变得越来越单一。 ④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入侵,物种利用人类的全球化贸易运输侵 入到其他地区,对当地的物种生存造成影响。比如说斑纹贻贝就通过船只播散到西欧和北 美海域。这些入侵物种会使当地的食物链陷入混乱.剥夺某些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⑤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成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人类城市的扩张以及生物 栖息地的细碎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相似。这就会导致特定种类的生物过分繁盛。 有些适应能力极强的物种便如鱼得水,比如蟑螂、乌鸦、老鼠、浣熊、红狐和鹿. ⑥有些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时候应付自如,知道如何根 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前所未见的食物,而那些”小脑袋 鸟类就会受到相当太的打击,数量下降很快。于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 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⑦由于人类一些不恰当的做法,野生动物种群的基目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将来一旦环 境发生重大改变,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 (选自《语文新圃》2009年第1期,略有改动) 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这种现象”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2.从文中看,造成“动物全球化”的具体原因有哪些?(2分)
- 4 - 动植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淡。 ③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均质化”.这种观象对于生物世界的地区特性来说是一个重 大的威胁。己经引起了自然资源保护管理论者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人们不久前才刚刚开 始认识到“生物均质化”意味着什么。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结果是地球上的生物 种类会变得越来越少,同一物种之下的品种也会变得越来越单一。 ④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入侵,物种利用人类的全球化贸易运输侵 入到其他地区,对当地的物种生存造成影响。比如说斑纹贻贝就通过船只播散到西欧和北 美海域。这些入侵物种会使当地的食物链陷入混乱.剥夺某些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⑤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成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人类城市的扩张以及生物 栖息地的细碎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相似。这就会导致特定种类的生物过分繁盛。 有些适应能力极强的物种便如鱼得水,比如蟑螂、乌鸦、老鼠、浣熊、红狐和鹿。 ⑥有些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时候应付自如,知道如何根 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前所未见的食物,而那些”小脑袋” 鸟类就会受到相当太的打击,数量下降很快。于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 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⑦由于人类一些不恰当的做法,野生动物种群的基目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将来一旦环 境发生重大改变,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 (选自《语文新圃》2009 年第 1 期,略有改动) 1.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这种现象”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看,造成“动物全球化”的具体原因有哪些?(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⑥段说明的结论是什么。请具体分析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4分) 分析 4.请从文中找出能够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一个句子并进行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18-22题(12分) 周庄水韵 赵丽宏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 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 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 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个从头顶掠过。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占老的石桥,一座 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 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 连缀为—体。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这 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 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都是在春天,每一次都坐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 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
- 5 - 3.文章第⑥段说明的结论是什么。请具体分析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4 分)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文中找出能够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一个句子并进行简要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 18—22 题(12 分) 周庄水韵 赵丽宏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 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 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 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 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 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 连缀为一体。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这 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 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都是在春天,每一次都坐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 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