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一、字音(红色字) 凝噎暮霭 二、柳永(约987年一约1053年) 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 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 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 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 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 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 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 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 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 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 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
雨霖铃 一、字音(红色字) 凝噎 暮霭 二、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 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 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 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 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 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 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 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 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 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 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 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 集》
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 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 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 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 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 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 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 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 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 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 十分深巨。 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录了苏轼一段逸事: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与柳七郎如 何?’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 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 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 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 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 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 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 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 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 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 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 十分深巨。 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录了苏轼一段逸事: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 ‘我词与柳七郎如 何? ’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 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品读词句 问:这首词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别前,别时和别后,请 把对应的句子找出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别前) 点明分别的时间、地点,融情入景,渲染了分别的凄凉 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凄婉的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别时) 离别时的矛盾,恋人之间的难分难舍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别后) “念去去”承上启下。 这里有近景远景、有实有虚,以景衬别后愁情。写“愁”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三、品读词句 问:这首词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别前,别时和别后,请 把对应的句子找出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别前) 点明分别的时间、地点,融情入景,渲染了分别的凄凉 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凄婉的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别时) 离别时的矛盾,恋人之间的难分难舍。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别后) “念去去”承上启下。 这里有近景远景、有实有虚,以景衬别后愁情。写“愁”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请用散文的语言改写“寒蝉凄切”至“竞无语凝噎”。 萧瑟凄冷的秋天,知了叫得是那样凄凉悲切,面对着 汴京城门外的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停。在京 城门外饯行的帐篷喝着酒,没有好心情。正难分难舍之际, 船的主人催着出发。紧紧握着情人的手,泪眼相对,千言 万语,万言千语,都哽咽在喉间
请用散文的语言改写“寒蝉凄切”至“竟无语凝噎”。 萧瑟凄冷的秋天,知了叫得是那样凄凉悲切,面对着 汴京城门外的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停。在京 城门外饯行的帐篷喝着酒,没有好心情。正难分难舍之际, 船的主人催着出发。紧紧握着情人的手,泪眼相对,千言 万语,万言千语,都哽咽在喉间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别后) 下片宕开一笔,“离愁别恨”自古皆然,“伤离别”直 点词眼。 “清秋节”呼应“寒蝉凄切”,以景写情,更显别后 之离情别愁,“更那堪”加强了悲剧的色彩。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一—江淹《别赋》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别后想像) “酒醒”对应上片“帐饮”,虽“无绪”但由于借酒浇 愁,结果醉到天亮才醒。虚景实写,借景抒情,以杨柳 晓风、残月构成了一幅清秋晓风图,渲染了凄清的氛围。 柳永写《雨霖铃》时,当时在汴京,而汴水两岸广栽杨 柳 而“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依 依杨柳,绵绵别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别后) 下片宕开一笔,“离愁别恨”自古皆然,“伤离别”直 点词眼。 “清秋节”呼应“寒蝉凄切 ”,以景写情,更显别后 之离情别愁, “更那堪”加强了悲剧的色彩。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别后想像) “酒醒”对应上片“帐饮”,虽“无绪”但由于借酒浇 愁,结果醉到天亮才醒。虚景实写,借景抒情,以杨柳、 晓风、残月构成了一幅清秋晓风图,渲染了凄清的氛围。 柳永写《雨霖铃》时,当时在汴京,而汴水两岸广栽杨 柳 。 而“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依 依杨柳,绵绵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