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0kW系统时间常数较大,500kW系统的时间常数较小,导致 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的衰减较快。(×) 10.空载长线充电时,末端电压会升高。(√) 11.无论线路末端断路器是否合入,始端电压必定高于末端电压。 (X) 12.空载长线路充电时,末端电压会升高。这是由于对地电容电 流在线路自感电抗上产生了电压降。(√) 13.长距离输电线路为了补偿线路分布电容的影响,以防止过电 压和发电机的自励磁,需装设并联电抗补偿装置。(√) 14.由母线向线路送出有功100MW,无功100MW。电压超前电流 的角度是45°。(√) 15.输电线路采用串联电容补偿,可以增加输送功率、改善系 统稳定及电压水平。(√) 16.345kV士1.5%U/110kV的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抽头运行 在+1.5%档处,当110kV侧系统电压过低时,应将变压器调压抽头调 至-1.5%档处。(√) 17.在电力系统中,负荷吸取的有功功率与系统频率的变化有 关,系统频率升高时,负荷吸取的有功功率随着增高,频率下降时, 负荷吸取的有功功率随着下降。(√) 18.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三相短路时,三相是对称的,即各相 电动势是对称的正序系统,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及负载的每相阻抗 都是相等的。(√)
36 9.220kV 系统时间常数较大,500kV 系统的时间常数较小,导致 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的衰减较快。(×) 10.空载长线充电时,末端电压会升高。(√) 11.无论线路末端断路器是否合入,始端电压必定高于末端电压。 (×) 12.空载长线路充电时,末端电压会升高。这是由于对地电容电 流在线路自感电抗上产生了电压降。(√) 13.长距离输电线路为了补偿线路分布电容的影响,以防止过电 压和发电机的自励磁,需装设并联电抗补偿装置。(√) 14.由母线向线路送出有功 100MW,无功 100MW。电压超前电流 的角度是 45°。(√) 15.输电线路采用串联电容补偿,可以增加输送功率、改善系 统稳定及电压水平。(√) 16.345kV±1.5%UN/110kV 的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抽头运行 在+1.5%档处,当 1lOkV 侧系统电压过低时,应将变压器调压抽头调 至-1.5%档处。(√) 17.在电力系统中,负荷吸取的有功功率与系统频率的变化有 关,系统频率升高时,负荷吸取的有功功率随着增高,频率下降时, 负荷吸取的有功功率随着下降。(√) 18.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三相短路时,三相是对称的,即各相 电动势是对称的正序系统,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及负载的每相阻抗 都是相等的。(√)
19.对不旋转的电器设备,其正序电抗X1与负序电抗X2是相等 的,对发电机来讲,由于其d轴与q轴气隙不均匀,所以严格的讲正 序电抗X与负序电抗X是不相等的。(√) 20.自耦变压器的标准容量大于通过容量。(×) 21.我国66W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中,中性点采用中性点 不接地方式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这种系统被称为小接地电流系 统。(√) 22.大接地电流系统系指所有的变压器中性点均直接接地的系 统。(X) 23.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有三种接地方式:①中性点直接接地: ②中性点经间隙接地:③中性点不接地。(×) 24.我国规定X。/X≤4~5的系统为大接地电流系统,X/X>3 的系统为小接地电流系统。(×) 25.在我国,系统零序电抗X与正序电抗X,的比值是大接地电 流系统与小接地电流系统的划分标准。(√) 26.在我国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中,中性点采用中性 点不接地方式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这种系统称为小接地电流系 统。(X) 27.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采用过补偿方式时,由于接地 点的电流是感性的,熄弧后故障相电压恢复速度加快。(×) 28.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 统,称为大接地系统。(X)
37 19.对不旋转的电器设备,其正序电抗 Xl与负序电抗 X2是相等 的,对发电机来讲,由于其 d 轴与 q 轴气隙不均匀,所以严格的讲正 序电抗 Xl与负序电抗 X2是不相等的。(√) 20.自耦变压器的标准容量大于通过容量。(×) 21.我国 66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中,中性点采用中性点 不接地方式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这种系统被称为小接地电流系 统。(√) 22.大接地电流系统系指所有的变压器中性点均直接接地的系 统。(×) 23.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有三种接地方式:①中性点直接接地; ②中性点经间隙接地;③中性点不接地。(×) 24.我国规定 X0 /X1≤4~5 的系统为大接地电流系统,X0 /X1>3 的系统为小接地电流系统。(×) 25.在我国,系统零序电抗 X0与正序电抗 X1的比值是大接地电 流系统与小接地电流系统的划分标准。(√) 26.在我国 1l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中,中性点采用中性 点不接地方式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这种系统称为小接地电流系 统。(×) 27.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采用过补偿方式时,由于接地 点的电流是感性的,熄弧后故障相电压恢复速度加快。(×) 28.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 统,称为大接地系统。(×)
29.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如35kW电网,各种发电机)当中 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时应采用过补偿方式。(×) 30.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普遍采用全补偿运行方式,即 补偿后电感电流等于电容电流。(×) 31.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不采用欠补偿和全补偿的方 式,主要是为了避免造成并联谐振和铁磁共振引起过电压。(×) 32.小接地电流系统,当频率降低时,过补偿和欠补偿都会引 起中性点过电压。(X) 33.我国低压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普遍采用过补偿 运行方式。(√) 34.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普遍都采用全补偿方式,因 为此时接地故障电流最小。(×) 35.电力系统的不对称故障有三种单相接地,三种两相短路接 地,三种两相短路和断线,系统振荡。(×) 6.系统振荡时,变电站现场观察到表计每秒摆动两次,系统 的振荡周期应该是0.5s。(√) 37.某电厂的一条出线负荷功率因数角发生了摆动,由此可以 断定电厂与系统之间发生了振荡。(×) 38.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的相角都随功角δ的变化 而变化。(√) 39.振荡时系统各点电压和电流值均作往复性摆动,而短路时 电流、电压值是突变的。(√)
38 29.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如 35kV 电网,各种发电机)当中 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时应采用过补偿方式。(×) 30.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普遍采用全补偿运行方式,即 补偿后电感电流等于电容电流。(×) 31.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不采用欠补偿和全补偿的方 式,主要是为了避免造成并联谐振和铁磁共振引起过电压。(×) 32.小接地电流系统,当频率降低时,过补偿和欠补偿都会引 起中性点过电压。(×) 33.我国低压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普遍采用过补偿 运行方式。(√) 34.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普遍都采用全补偿方式,因 为此时接地故障电流最小。(×) 35.电力系统的不对称故障有三种单相接地,三种两相短路接 地,三种两相短路和断线,系统振荡。(×) 36.系统振荡时,变电站现场观察到表计每秒摆动两次,系统 的振荡周期应该是 0.5s。(√) 37.某电厂的一条出线负荷功率因数角发生了摆动,由此可以 断定电厂与系统之间发生了振荡。(×) 38.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的相角都随功角δ的变化 而变化。(√) 39.振荡时系统各点电压和电流值均作往复性摆动,而短路时 电流、电压值是突变的。(√)
40.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功角8 的变化而改变:而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角度保持为功率因数角 是基本不变的。(×) 41.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功角δ 的变化而变化;而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是基本不变的。 (√) 42.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功角8 的变化而改变:短路时,系统各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角度呈周期性变 化。(×) 43.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角度是基本不变的: 而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由阻抗角所决定。(×) 44.系统振荡时,线路发生断相,零序电流与两侧电动势角差 的变化无关,与线路负荷电流的大小有关。(×) 45.全相振荡是没有零序电流的。非全相振荡是有零序电流的, 但这一零序电流不可能大于此时再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分量中的零 序电流。(×) 46.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最基本的要求是它的可靠性、选择性、 快速性和灵敏性。(√) 47.快速切除线路和母线的短路故障是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 的重要手段。(×) 48.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当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时, 能迅速准确地给距离该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
39 40.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功角δ 的变化而改变;而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角度保持为功率因数角 是基本不变的。(×) 41.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功角δ 的变化而变化;而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是基本不变的。 (√) 42.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功角δ 的变化而改变;短路时,系统各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角度呈周期性变 化。(×) 43.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角度是基本不变的; 而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由阻抗角所决定。(×) 44.系统振荡时,线路发生断相,零序电流与两侧电动势角差 的变化无关,与线路负荷电流的大小有关。(×) 45.全相振荡是没有零序电流的。非全相振荡是有零序电流的, 但这一零序电流不可能大于此时再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分量中的零 序电流。(×) 46.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最基本的要求是它的可靠性、选择性、 快速性和灵敏性。(√) . 47.快速切除线路和母线的短路故障是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 的重要手段。(×) 48.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当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时, 能迅速准确地给距离该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
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X) 49.继电保护动作速度愈快愈好,灵敏度愈高愈好。(×) 50.继电保护装置的电磁兼容性是指它具有一定的耐受电磁干 扰的能力,对周围电子设备产生较小的干扰。(√) 51.为保证选择性,对相邻设备和线路有配合要求的保护和同 一保护内有配合要求的两个元件,其灵敏系数及动作时间,在一般情 况下应相互配合。(√) 52.把三相不对称相量分解为正序、负序及零序三组对称分量 时,其中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的计算式分别为:B=(aA+B+aC), B2=号(aA+B+aC)。(√) 53.把三相不对称相量分解为正序、负序及零序三组,对称分 量时,其中正序分量A和负序分量A的计算式分别为:A=,(A+aB+ aC),A:=(A+aB+aC).(X) 54.把三相不对称相量ABC分解为正序、负序及零序三殖对称 分量时,A相正序分量A和A相负序分量A的计算式分别为:A=(A+ a B+a C),A2==(A+aB+a C)() 55.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短路时,故障点电压各序对称分量的变 化规律是:三相短路时正序电压下降最多,单相短路时正序电压下降 最少。不对称短路时,负序电压和零序电压是越靠近故障点数值越大。 (√) 56.当电网(亿x=Zx2)发生两相金属性短路时,若某变电站母线 的负序电压标么值为0.55,那么其正序电压标么值应为0.45。(×)
40 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 49.继电保护动作速度愈快愈好,灵敏度愈高愈好。(×) 50.继电保护装置的电磁兼容性是指它具有一定的耐受电磁干 扰的能力,对周围电子设备产生较小的干扰。(√) 51.为保证选择性,对相邻设备和线路有配合要求的保护和同 一保护内有配合要求的两个元件,其灵敏系数及动作时间,在一般情 况下应相互配合。(√) 52.把三相不对称相量分解为正序、负序及零序三组对称分量 时,其中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的计算式分别为:B1= 3 1 (α2 A+B+αC), B2= 3 1 (αA+B+α2 C)。(√) 53.把三相不对称相量分解为正序、负序及零序三组,对称分 量时,其中正序分量 A1和负序分量 A2的计算式分别为:A1= 3 1 ( A+α2 B+ αC),A2= 3 1 ( A+αB+α2 C)。(×) 54.把三相不对称相量 ABC 分解为正序、负序及零序三殖对称 分量时,A相正序分量A1和A 相负序分量A2的计算式分别为:Al== 3 1 ( A+ αB+α2 C), A2== 3 1 ( A+α2 B+αC) (√) 55.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短路时,故障点电压各序对称分量的变 化规律是:三相短路时正序电压下降最多,单相短路时正序电压下降 最少。不对称短路时,负序电压和零序电压是越靠近故障点数值越大。 (√) 56.当电网(Z∑1= Z∑2)发生两相金属性短路时,若某变电站母线 的负序电压标么值为 0.55,那么其正序电压标么值应为 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