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306 座位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一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未考试 杜会政策试题 2014年1月 题 号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A.法约尔 B.西蒙 C.塞拉蒙 D.韦伯 2.1948年,( )宜布建成福利国家。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是( )通过。 A.1994年 B.1999年 C.2005年 D.2007年 4.在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1966年至1976年属于我国社会政策的( )。 A.建立阶段 B.发展阶段 C.停滞破坏阶段 D.恢复阶段 5.通过家庭财产状态调查对符合条件的长期失业者给予现金支持或者物质帮助,以满足 其最低生活需求的制度安排是()。 A.失业救助 B.失业保险 C.工伤保险 D.家庭津贴 6。针对一个具体的政策客体,根据其自身的逻辑框架,来分析其投入、活动、产出,看是否 都根据计划,达到预定目标,这是()。 A.效果评估 B.服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估 C.成本效率评估 D.赋权评估 1351
试卷代号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禾考试 社会政策试题 2014 年1 |题号|一|二|三|四 l五|总分| !分数 I I _ I I I I |得分|评卷人 11 项选择题 1. ( )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A. 尔B.西蒙 塞拉 D. 2. 1948 )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c.美国 A. 国B. .法国 3.« 华人 )通过。 A. 1994 且1999 C.2005 年D.2007 4. 中 国 展过 ,1966 至1976 于我 社会 A. 段B.发展 C. 停滞破 段D. 复 阶 5. 通过 产状态调 符合条 失业者给 者物质 其最低生活需求的制度安排是( )。 A. 业救助B. C. 伤保险D. 庭津贴 6. 具体 政策 根据 逻辑 来分 活 动 看是 都根据计划,达到预定目标,这是( )。 A. 果评估B.服务 执行情 评估 C. 估D. 权评 1351
7.1998年7月3日,()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A.《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 B.《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C《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D.《关于全面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 8.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标志着中国真正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A《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B.《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失业保险条例》 9.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A.社会需求 B.个人生活需求 C.公共需求 D.社会发展 10.()主张,国家干预破坏了自由市场经济,损害了个人自由,主张社会保障的最小 化,反对国家在社会福利事务上的广泛干预。 A.社群主义 B.经典马克思主义 C.新自由主义 D.社会民主主义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1.制定实施细则的主要方式包括( )。 A.对社会政策条文的解释 B.社会政策规划 C.政策行动的程序化 D.附加规定 12.19世纪末期,德国政府先后通过了( )。 A.《社会保障法案》 B.《疾病保险法》 C.《工伤保险法》 D.《养老和残疾保险法》 13.中国社会政策调整的隐形程序包括( ) A.政策变通 B.补偿措施 C.分化机制 D.委婉化策略 14.从评估主体的不同看,社会政策评估可分为( ). A.内部评估 B.外部评估 C.直接评估 D.间接评估 15.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有( )。 A国家保险 B.现收现付 C.完全积累 D.部分积累 1352
7.1998 年7 月3 )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A.( 城镇 制度改革 B.( 于进一 化城镇住房 住房 c.( 在全 分批 住房 度改革 施方 D.( 进行城镇住 改革 8. 1999 ) ,标志着中国真正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A.( 工待业 暂行 B.( 企业 工待业保 c.( 劳动 D.( 失业 9. 社会 服务 针对 )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A. 社会 求B. 生活需 c. 共需求 10. ( )主张,国家干预破坏了自由市场经济,损害了个人自由,主张社会保障的最小 化,反对国家在社会福利事务上的广泛干预。 A. 义B. 思主 c. 社会 主主 |得分|评卷人| I I I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6分} 11. 细则 式包 )。 A. 会政 释B. 政策 c. 规定 12.19 纪末 政府 通过 )。 A.( B.« 病保 c.( 工伤 D.« 疾保 13. 会政 形程 包括 )。 A. 策变通B. 偿措施 c. 分化机 策略 14. 评估 社会政 )。 A. 估B. 部评估 c. 15. 会养 )。 A. 险B. c. 全积累a 分积 1352
16.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政策改革的成就表现为( )。 A.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B.高等散育跨越式发展 C.素质教育观念形成 D.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17.下列是就业促进政策法规的有( A.《促进就业法》 B.《劳动法》 C.《劳动合同法》 D.《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18.根据服务功能不同,社会福利服务包括( )。 A,直接满足生理需要的服务 B.恢复社会功能的专业服务 C.预防和教育性服务 D.提供基本生活必需品 得 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9.卫生政策 20.目标偏离 21.社会救助政策 22.住房补贴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23.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目标偏离表现为哪些形式? 24,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25.促进就业的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得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论述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7.论述艾斯平一安德森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体制类型的思想。 1353
16. 改革 )。 A. 基本实现 及九年义务教 除青 年文 B. 教育 越式发展 C. 质教育 D. 元化 学格 基本 17. 就业促 法规 )。 A.« 进就业法 B.« 劳动 C.« D.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18. 据服务 服务 A. 直接满足 理需 务B. 社会功能 C. 防和 青性 务D. 提供基本 必需 |得分|评卷人| I I I 19. 20. 标偏 1. 22. 住房补贴 |得分|评卷人| I I I 三、名调解释{每题 5分.共 0分} 四、筒答题{每题 8分,共 4分} 23. 社会政策实施过 偏离 为哪 24. 最低生 25. 进就 策包括 |得分|评卷人| I I I 五、论述题{每题 5分,共 0分} 26. 述社会政 过程受 27. 文斯平 德森 家社会福 1353
试卷代号:130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一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社会政策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4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B 2.A 3.B 4.C 5.A 6.B 7.B 8.D 9.B 10.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1.ABCD 12.BCD 13.ABCD 14.AB 15.BCD 16.ABCD 17.AD 18.ABC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9.卫生政策:指政府和社会通过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以预防疾病,促进、保护或恢复国民 的健康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规定和行动的总称。 20.目标偏离:是指社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政策附加、政策敷衍、政策利用和政策抵 制的现象。 21.社会救助政策:社会数助政策是指国家为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并帮助解决各种 特殊困难而建立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为保证这些政策法规顺利实施的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工作网络、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撑等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2.住房补贴:是政府为了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通过降低住房的价格和租金, 提供现金支持形式的住房福利。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23.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目标偏离表现为哪些形式? 答:(一)政策附加。社会政策实施者在原政策内容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的内 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目标、力度超出了原来的要求,从而使原政策不能到位,导致政策 扩大化。(2分) (二)政策敷衍。是指政策实施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并未采取可操作性的 1354
试卷代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 0 4学年度第-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社会政策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4 年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loB 2.A 3.B 4.C 5.A 6. B 7. B B.D 9. B 10. 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11. ABCD 12. BCD 13. ABCD 14.AB 15. BCD 16. ABCD l'1. AD 18. ABC 三、名词解释{每题 19. 政策 会通 配置 资源 疾病 护或 的健康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规定和行动的总称。 20. 标偏 社会政 在实施过 敷衍 政策利 用 制的现象。 1. 救助政 障贫 基本 解决各 特殊困难而建立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为保证这些政策法规颇利实施的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工作网络、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撑等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2. 住房补 是政 低收入 需要 通过 低住房 价格 提供现金支持形式的住房福利。 四、简答题{每题 23. 策实施过程 表现 些形式 答: (一〉政策附加。社会政策实施者在原政策内容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的内 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目标、力度超出了原来的要求,从而使原政策不能到位,导致政策 扩大化。 (二)政策敷衍。是指政策实施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并未采取可操作性的 1354
具体措施来贯彻实施该政策,而是将政策束之高阁,阳奉阴违,敷衍塞责。(2分) (三)政策利用。社会政策成了某些实施者手中的资源。他们为了满足自身或某些利益群 体的不当要求,随意改变或变通性地实施政策。(2分) (四)政策抵制。社会政策的实施对象对现有的政策不认同,不接受,从而产生抵制情绪, 使社会政策不能够实施到位,达到预期的效果。(2分) 24.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答: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属地管理与发展不平衡。由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金筹集和具体管理主要由地 方政府负责,而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不相同,导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不同 地区之间的执行力度、待遇水平、覆盖范围不统一,发展不平衡(2分)。 第二,家计调查与耻蓐化效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对申领对象的资格 条件经过严格的审批,包括家庭成员、职业、财产状况、经济收人等,这可能对受助者造成一定 的心理压力,带来一种耻辱感(2分)。 第三,自由裁量空间大与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保障对象的确 认、申请家庭的财产调查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弹性,基层的政策执行者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 间,这样可能会影响福利传递的效果,甚至出现抑制脱贫的现象(2分)。 第四,福利依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是一种事后的补救,可能会导致受助者产生依赖心 理,甚至出现贫困的恶性循环与代际传递现象(2分)。 25.促进就业的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答:促进就业的政策是劳动就业政策的重要内容,政府可以采取三个方面政策以促进就 业。首先,在劳动力需求上,创造和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对劳动力需求的扩大(1分)。其一,政 府直接提供就业机会。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扩大公共部门, 开发社会公益岗位,增加劳动力的需求(1分)。其二,政府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 间接增加劳动力需求(1分)。其三,扶持自主创业(1分)。 …其次,在劳动力的供给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善劳动力的供给(1分)。 一方面,职业培训针对全体劳动者,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人力资本;另一方面,职业培训需 要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分)。 最后,在劳动力的配置上,提供就业服务(1分)。这些服务包括广泛收集就业需求信息,及 时发布有效的岗位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能力测评、政策咨询服务、失业登记等(1分)。 1355
具体措施来贯彻实施该政策,而是将政策束之高阁,阳奉阴违,敷衍塞责。 2分〉 (三)政策利用。社会政策成了某些实施者手中的资源。他们为了满足自身或某些利益群 体的不当要求,随意改变或变通性地实施政策。 2分) (四)政策抵制。社会政策的实施对象对现有的政策不认同,不接受,从而产生抵制情绪, 使社会政策不能够实施到位,达到预期的效果。 2分〉 24. 生活 保障 行过程 在一些 具体体现在 第一,属地管理与发展不平衡。由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金筹集和具体管理主要由地 方政府负责,而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不相同,导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不同 地区之间的执行力度、待遇水平、覆盖范围不/统...0...,发展不平衡 2分〉。 第二,家计调查与耻辱化效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对申领对象的资格 条件经过严格的审批,包括家庭成员、职业、财产状况、经济收入等,这可能对受助者造成一定 的心理压力,带来一种耻辱感 2分)。 第三,自由裁量空间大与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保障对象的确 认、申请家庭的财产调查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弹性,基层的政策执行者事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 间,这样可能会影响福利传递的效果,甚至出现抑制脱贫的现象 2分〉。 第四,福利依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是一种事后的补救,可能会导致受助者产生依赖心 理,甚至出现贫困的恶性循环与代际传递现象 2分)。 25. 促进就业 劳 动就业 重要 府可 业。首先,在劳动力需求上,创造和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对劳动力需求的扩大(l分〉。其一,政 府直接提供就业机会。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扩大公共部门, 开发社会公益岗位,增加劳动力的需求。分)。其二,政府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 间接增加劳动力需求(l分〉。其三,扶持自主创业(l分 其次,在劳动力的供给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善劳动力的供给(l分 一方面,职业培训针对全体劳动者,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人力资本;另一方面,职业培训需 要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 最后,在劳动力的配置上,提供就业服务。分)。这些服务包括广泛收集就业需求信息,及 时发布有效的岗位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能力测评、政策咨询服务、失业登记等。分〉。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