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722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试题 2014年7月 题 号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在实际研究乡村并在理论方面作出总结,对我国乡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 是( )。 A.杨开道 B.李景汉 C.吴文藻 D.费孝通 2.被认为是中国乡村社会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 A.《中国乡村生活一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华南乡村生活》 C.《乡村社会学》 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3.目前在大多数乡村,尽管人们有多种方式获得维持自己生存的物质产品,但最主要的 谋生手段仍然是()。 A.农业 B.副业 C.乡镇企业 D.进城务工 4.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起来的角色关系,叫(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2693
试卷代号 2 2 座位号CD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4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试题 2014 年7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分数 I I I I I I |得分 l评卷人| I I 项选 1.在实际研究乡村并在理论方面作出总结,对我国乡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 是( )。 A. 道B. 藻D. 2. 被认 村社会学 著作 )。 A. «中国乡村生活一→一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 «华南乡村生活》 c. «乡村社会学》 D. «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3. 在大 尽管人们 有 多种 谋生手段仍然是( )。 A. 业B. C. 业D. 务工 4. 一位 等人 起来 )。 A. 色B. 色D. 2693
5.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 A.泰罗制管理理论 B.科层制管理理论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家长制管理理论 6.以土地人股、统一经营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7.社会与社区相比,二者( )。 A.社区外延大于社会 B.社区外延小于社会 C.二者相同 D.不可比较 8.当前我国乡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 )。 A.严格控制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有选择发展小城市 B.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 C.大力发展各类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 D.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 9.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分工 D.社会阶级 10.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 A.人们的主观需要 B.阶级产生的需要 C.社会发展的需要 D.劳动分工的需要 11.系统地提出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新人口论》的作者是()。 A.费孝通 B.马寅初 C.雷洁琼 D.袁方 12.杜会控制的最主要实施者是( A.国家政权组织 B.次级社会群体 C.初级杜会群体 D.宗教组织 2694
5. 建立在 对上 理方式是 )。 A. 理理论B. c. 约尔 长制 理理论 6. 地人 一经 农业经济合 组织是 )。 A. 组B. 级社 c.高级社 .人民公社 7. 区相 二者 )。 A. 延大 会B. 延小 c.二者相同 .不可比较 8. 镇化 选择是 )。 A. 严格 发展 等城市 选择 展小城市 B. 发展 城市 发展小城 c. 发展 类城 D. 9. 一定 把人 为高 有序 层次 过程及现象称 )。 A.社会分化 .社会分层 c. 阶级 10. )。 A. 人们 要B. 级产 c. 会发展 1 1. 统地提 长要 应 生产 发展水 有利 高 人 生 活 平,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新人口论》的作者是 A. 通B. c.雷洁琼 .袁方 12. 会控 要实 者是 )。 A. 政权 织B. 级社 c.初级社会群体 .宗教组织 2694
13.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A.道德 B.习俗 C.社会舆论 D.宗教 14.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劳动手段 B.劳动对象 C.劳动工具 D.科学技术 15.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 A.传统发展战略 B.基本需求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跨越式发展战略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6.中国共产党乡村研究的主要社会学成果( A.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乡村社会性质 B.发展了乡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C.分析了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D.创建了乡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E.丰富了社会调查方法 17.文化的特征包括( A,人类共同生活的产物 B.全体成员共同享有 C.后天学得而非先天的 D.是社会遗产 E.具有多样性 18.村民委员会的特征( A,群众性 B.自治性 C.基层性 D.地域性 E.广泛性 2695
13. 评价 总和 )。 A. B. c.社会舆论 .宗教 14. 为第一 力 的 )。 A. 劳动 段B. c.劳动工具 .科学技术 15. 既满 需求 损 害后代人 能力 这是 )。 A. 略B. 需求 c.可持续发展战略 .跨越式发展战略 |得分|评卷人| I I I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分,总计 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6. 共产党 主要社会学成 A. 进一步 了 中 衬社 B. 发展 村社会学研 理论 C. D. 村社 究方 E. 丰 富 17. 文化 )。 A. 生活 B. 全体 c.后天学得而非先天的 D. 是社 遗产 样性 18. )。 A. 众性 c.基层性 E. B. D. 地域性 2695
19.我国乡村教育问题的现状表现为( )。 A.文盲、半文盲比例高 B.适龄儿童失学率高 C.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D.教育经费短缺、教学条件差 E.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不够发达 20.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 ). A.概念 B.规则 C.文化 D.组织 E.设备 得 分 评卷人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21.乡村建设运动:() 22.乡村社会:() 23.家长制:() 24.社会问题:() 25.社会控制:() A.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 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B.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进行调节和约束的过程。 C.是指人们以农业活动为主、并以此为基础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D.是指20世纪20一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乡村和解决乡 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E.是指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的基础上的管理方式。 2696
19. 现状表现 A. 文盲 文盲 B. 龄儿童 学率 c. 量不足 经费短 缺 件差 E. 教育结构不合 业教育 20. 制度 )。 A. 概念 B. c. D. E. |得分|评卷人| I I I 三、配伍题{每题 2分,总计 0分} 1. ( ) 22. ( ) 23. ( ) 24. ( ) 25. ( ) A. 社会 或环 失 调 使社 全体或部分成 常生 或社 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B. 会组织体 社会规 相应 手段 进行调节和约束的过程。 c.是指人们以农业活动为主、并以此为基础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D. 指20 纪20一30 年代 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E. 建立在下级对 理方 2696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总计25分) 26.社区的构成要素。(7分) 27.乡村社会流动的原因。(8分) 28.简述依附理论。(10分) 得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20分)】 29.联系实际说明乡村社会家庭的功能。 2697
|得分|评卷人| I I I 四、简答题{总计 2 5 26. 区 的 要素 。(7 27. 流动 28. 依 附理论 (10 |得分|评卷人| I I I 五、论述题 29. 实 际 社会 2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