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试题分析: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其消耗的实际功率等于其额定功率,读题知 P="1000W=1KWt=0.5h,"消耗的电能是W=Pt=1KWx0.5h=0.5KWh 考点:用电器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之间的关系,电能计算一W=Pt,电功率单位换算 12下列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熨斗 B.电风扇 C.电热水器 D.洗衣机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电流的热效应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洗衣机、电风扇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 能:电熨斗和电热水器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选AC 考点: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13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不用加热也能使物体温度升高 B.对沸腾的水加热,水温不断升高 C.水温越高,糖在水中扩散越快 D.压缩物体时,物体内部的分子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A、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做功也可以 改变物体的内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选项正确 B、沸腾必备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是:吸收的热 量,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的热量用来汽化。选项错误 C、扩散现象反映了分子的热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增加水温可以 使糖块溶化的速度加快,扩散越快。选项正确 D、物体内部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任何情况下都是即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压 缩物体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选项错误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沸腾及沸腾条件:分子的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4.下列设备中没有使用电动机的是( A.电风扇 B.空调器 C.电热水器 D.微波炉 【答案】CD 【解析】电风扇工作时是电动机带动扇叶工作,故电风扇使用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空调需要压缩机做功来完成物态变化,进行热量交换,故空调内使用电动机:电热水器利用 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没有电动机:微波炉将电能转化为电磁波,利用电磁波对食物进行加 热,没有用到电动机;答案选CD
【解析】 试题分析: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其消耗的实际功率等于其额定功率,读题知 P="1000W=1KW,t=0.5h," 消耗的电能是 W=Pt=1KW×0.5h=0.5KW·h. 考点:用电器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之间的关系,电能计算—W=Pt,电功率单位换算。 12.下列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熨斗 B.电风扇 C.电热水器 D.洗衣机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电流的热效应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洗衣机、电风扇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 能;电熨斗和电热水器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选 AC. 考点: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13.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不用加热也能使物体温度升高 B.对沸腾的水加热,水温不断升高 C.水温越高,糖在水中扩散越快 D.压缩物体时,物体内部的分子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A、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做功也可以 改变物体的内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选项正确; B、沸腾必备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是:吸收的热 量,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的热量用来汽化。选项错误; C、扩散现象反映了分子的热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增加水温可以 使糖块溶化的速度加快,扩散越快。选项正确; D、物体内部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任何情况下都是即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压 缩物体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选项错误。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沸腾及沸腾条件;分子的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4.下列设备中没有使用电动机的是( ) A.电风扇 B.空调器 C.电热水器 D.微波炉 【答案】CD 【解析】电风扇工作时是电动机带动扇叶工作,故电风扇使用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空调需要压缩机做功来完成物态变化,进行热量交换,故空调内使用电动机;电热水器利用 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没有电动机;微波炉将电能转化为电磁波,利用电磁波对食物进行加 热,没有用到电动机;答案选 CD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上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 B.教室时照明用的日光灯它们总是并联连接的 C.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 D.甲轻质小球与带正电的乙轻质小球相互吸引,则甲可能带负电荷 【答案】BD 【解析】解答:A.路灯是并联的,晚上同时亮,早晨同时灭是有一个总开关来控制的。如果 各路灯是串联的,各路灯不能正常工作,并且有一盏灯损坏,其它灯将都不能工作。不符合 题意。B.教室时照明用的日光灯,其中一盏损坏后,其它的都还能正常工作,故并联,故正 确:C.自由电子是负电荷,其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故错误 D.甲轻质小球与带正电的乙轻质小球相互吸引,甲可能带负电荷,也可能不带电,故正确 故选BD 评卷人得分 、实验题 16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温度 6时间/ma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_相同的水和煤油(p本>p油)·选用相同电加 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_ (2)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①根据图甲可判断出a物质是_:②根 据图乙可判断出吸热能力强 (3)本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法 (4)若质量为200g初温为20°C的水吸热75600,则水的温度改变了(在标准大气压 下) 【答案】(1)质量:吸收相同的热量 (2)①水:②a (3)控制变量 (4)80°C 【解析】解: (1)因为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应保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 同.所以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 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上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 B.教室时照明用的日光灯它们总是并联连接的 C.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 D.甲轻质小球与带正电的乙轻质小球相互吸引,则甲可能带负电荷 【答案】BD 【解析】解答:A. 路灯是并联的,晚上同时亮,早晨同时灭是有一个总开关来控制的。如果 各路灯是串联的,各路灯不能正常工作,并且有一盏灯损坏,其它灯将都不能工作。不符合 题意。B. 教室时照明用的日光灯,其中一盏损坏后,其它的都还能正常工作,故并联,故正 确;C. 自由电子是负电荷,其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故错误; D. 甲轻质小球与带正电的乙轻质小球相互吸引,甲可能带负电荷,也可能不带电,故正确; 故选 BD. 评卷人 得 分 三、实验题 16.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ρ 水>ρ 煤油).选用相同电加 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 . (2)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①根据图甲可判断出 a 物质是 ;②根 据图乙可判断出 吸热能力强. (3)本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法. (4)若质量为 200g 初温为 20℃的水吸热 75600J,则水的温度改变了 (在标准大气压 下). 【答案】(1)质量; 吸收相同的热量; (2)①水;②a; (3)控制变量; (4)80℃. 【解析】解: (1)因为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应保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 同.所以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 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