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养成教育在德育中的位置p7 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是不完全的教 育。其弊病就是知行脱节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 工作的通知》中所指出的:“德育对中、小 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五养成教育在德育中的位置 p7 ❖ 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是不完全的教 育。其弊病就是知行脱节 ❖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 工作的通知》中所指出的:“德育对中、小 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的关键期p8 所谓教育的“关键期”(也叫关键年龄、最佳 年龄、临界期、敏感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 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 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 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 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 难以弥补
六、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p8 ❖ 所谓教育的“关键期”(也叫关键年龄、最佳 年龄、临界期、敏感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 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 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 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 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 难以弥补
s国内、外近半个世纪的有关研究表明: 分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 8到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2到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 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 期 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儿和点 数儿、按要求取物品及说出总数等) 3岁至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拉提琴 3岁开始、弹钢琴5岁开始) 4至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3至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3岁和青少年期是培养独立性的两个关键期; 4岁以前是形成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 国内、外近半个世纪的有关研究表明: ❖ 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 ❖ 8到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 2到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 ❖ 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 期; ❖ 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儿和点 数儿、按要求取物品及说出总数等); ❖ 3岁至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拉提琴 3岁开始、弹钢琴5岁开始); ❖ 4至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 3至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 3岁和青少年期是培养独立性的两个关键期; ❖ 4岁以前是形成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至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 5岁左右是掌握数的概念的关键期 9至10岁是孩子行动由注重后果过渡到 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冷幼儿阶段是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 令小学1、2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 期; 小学3、4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 令小学3、4年级,初二、高二是逻辑思 维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记忆的黄金时代; 初中阶段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
❖ 5至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 ❖ 5岁左右是掌握数的概念的关键期; ❖ 9至10岁是孩子行动由注重后果过渡到 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 幼儿阶段是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 ❖ 小学1、2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 期; ❖ 小学3、4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 ❖ 小学3、4年级,初二、高二是逻辑思 维发展的关键期; ❖ 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记忆的黄金时代; ❖ 初中阶段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
七、养成教育要与时俱进p11 养成教育,必须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和要求,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发现问题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敢于质疑 的习惯,自学的习惯,收集信息的习惯, 诚信的习惯,团队合作的习惯,尊重他人的 习惯,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习惯等等 既使是传统的习惯也要增加新的内涵, 令不能以牺牲创新精神来进行养成教育
七、养成教育要与时俱进 p11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发现问题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敢于质疑 的习惯,自学的习惯,收集信息的习惯, 诚信的习惯,团队合作的习惯,尊重他人的 习惯,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习惯等等 ❖ 既使是传统的习惯也要增加新的内涵, ❖ 不能以牺牲创新精神来进行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