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9.文中划线的部分是人物的 描写。(A.语言描写B.行动描写C.肖像描写D.心理 描写)它真实地刻画出小伙子是一个 的人。(A.朴实善良B.慷慨大方C.主动热情 D.无私无畏)(4分) 20.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 A.说明是“小老弟”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了我,使我改变了对外地人的看法。 B.真切地表明,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C.鲜明地揭示出所记事情的意义一一只要我们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人世间就会充满真情,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D.深刻地表现出无论是哪儿的人,无论是从事何种工作的人,都有一片真情的社会现实。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18分)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 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 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 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 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 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 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 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 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 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 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妺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 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 块儿,要好好儿活 2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3分) 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3分) 2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分)
16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9.文中划线的部分是人物的________描写。(A.语言描写 B.行动描写 C.肖像描写 D.心理 描写)它真实地刻画出小伙子是一个_______的人。(A. 朴实善良 B.慷慨大方 C.主动热情 D.无私无畏)(4 分) 20.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 分) A.说明是“小老弟”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了我,使我改变了对外地人的看法。 B.真切地表明,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C.鲜明地揭示出所记事情的意义——只要我们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人世间就会充满真情,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D.深刻地表现出无论是哪儿的人,无论是从事何种工作的人,都有一片真情的社会现实。 (三)阅读下文,完成 21-26 题。(18 分) 秋天的怀念 ^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 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 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 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 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 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 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 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 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 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 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 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 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3 分) 2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3 分) 2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 分)
2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3分) 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 描写内容具体说明。(3分) 2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 三、写作(50分) 27、题 并没有结束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注意有详有略,条理清楚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期中测试题(二)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宿儒(su)白颊(ji)不妨(fang)战栗(li) B.鉴赏(jian)秕谷(bi)襟怀(jn)絮说(xu) C.觅食(mi)和蔼(ai)颏下(ke)掳去(10) D.蝉蜕(tui)嫉妒(d)着急(zhao)模样(mo) 2.下列词语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古道西风秋高气爽老气横秋春花秋月 B.万里悲秋相间而生晴空一鹤老树寒鸦 C.流水潺潺落燕平沙战地黄花风急天高 D.小桥流水长烟落日孤鹜残霞气候宜人 3.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坐着,坐在。 B.一点飞鸿影下 鸿:大雁 C.晴空一鹤排云上 排:有冲破的意思。 D.苔藓斑驳的树枝压得弯弯。 斑驳:指一种颜色与别种颜色错杂在一起 4.下列作者作品搭配不正确的是()(2分) A.刘禹锡一一唐代一—《秋词(其一)》 B.马致远一一元代一—《(越调〕天净沙秋思》 C.杜牧—宋代——《山行》
17 2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3 分) 2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 描写内容具体说明。(3 分) 2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 分) 三、写作(50 分) 27、题目: 并没有结束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注意有详有略,条理清楚。 ③字数不少于 600 字。 期中测试题(二)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19 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宿.儒(sù)白颊.(jiá)不妨.(fáng)战栗.(lì) B.鉴.赏(jiàn)秕.谷(bǐ)襟.怀(jīn)絮.说(xù) C.觅.食(mì) 和蔼.(ǎi) 颏.下(kē) 掳.去(lǔ) D.蝉蜕(tuì)嫉妒.(dù)着.急(zháo)模.样(mó) 2.下列词语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古道西风 秋高气爽 老气横秋 春花秋月 B.万里悲秋 相间而生 晴空一鹤 老树寒鸦 C.流水潺潺 落燕平沙 战地黄花 风急天高 D.小桥流水 长烟落日 孤鹜残霞 气候宜人 3.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2 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坐着,坐在。 B.一点飞鸿.影下。 鸿:大雁。 C.晴空一鹤排.云上。 排:有冲破的意思。 D.苔藓斑驳..的树枝压得弯弯。 斑驳:指一种颜色与别种颜色错杂在一起。 4.下列作者作品搭配不正确的是( )(2 分) A.刘禹锡——唐代——《秋词(其一)》 B.马致远——元代——《〔越调〕天净沙 秋思》 C.杜牧——宋代——《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