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海棠》赏析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1080年)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是苏轼在花 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思考: 1、这首诗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揣摩诗人的心理,描写诗人“故烧高烛照 红妆”时的心理活动
苏轼《海棠》赏析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1080年)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是苏轼在花 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思考: 1、这首诗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揣摩诗人的心理,描写诗人“故烧高烛照 红妆”时的心理活动
首句写微风中的海棠形象,着意表现海棠的色彩。 “东风”就是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一个“泛”字,写出 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闪烁不 定的情景。 第二句描写月下的海棠的清香。“香雾霏霏”,写海 棠阵阵幽香在氤yin氲yun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的意思是说,明月转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 既然这样,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发幽香 。在这里,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 带着几分迷幻而又略显幽寂的境界,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 格相合。显然,此时的海棠花就如同诗人本人,有才能, 有理想,却得不到重用,暗示出诗人“处江湖之僻远,不 遇君王恩宠”的幽寂孤独的心理
• 首句写微风中的海棠形象,着意表现海棠的色彩。 “东风”就是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 一个“泛”字,写出 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闪烁不 定的情景。 第二句描写月下的海棠的清香。 “香雾霏霏”,写海 棠阵阵幽香在氤yīn氲yūn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的意思是说,明月转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 既然这样,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发幽香 了。在这里,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 带着几分迷幻而又略显幽寂的境界,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 格相合。显然,此时的海棠花就如同诗人本人,有才能, 有理想,却得不到重用,暗示出诗人“处江湖之僻远,不 遇君王恩宠”的幽寂孤独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