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湖断曲线 工资上涨率(%) 通货膨胀率(%) 菲利浦斯曲线 失业率(%) (菲利浦斯) (新古典综合派) 用菲曲线解释失业与通胀,与凯恩斯相比有两点变化: 失业与通胀的原因从需求方转向供给方 失业与通胀的关系从排斥转向交替。 (第一代与第二代通胀理论)
菲利浦斯曲线 工资上涨率(%) 通货膨胀率(%) 菲利浦斯曲线 失业率(%) 0 (菲利浦斯) (新古典综合派) 用菲曲线解释失业与通胀,与凯恩斯相比有两点变化: • 失业与通胀的原因从需求方转向供给方; • 失业与通胀的关系从排斥转向交替。 (第一代与第二代通胀理论)
托房8的命场结将性线衡的业通货感理论 因劳工市场供求受地区、年龄、职业、技能、性别、种族 影响,即使总量上均衡,在结构上也可能失衡。这种失衡指 劳工市场上“失业”和“空位”并存,其造成滞胀机理是: 失业与工资上升并存。因劳工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工资存在 “刚性”,尤其是在有工会的部门,即使失业存在,工资也 上涨。失业丧失了促使工资、物价下降的功能。 空位的存在进一步推进了工资和物价的提高,出现滞涨。 再者,政府仍象30年代危机时那样,刺激总需求来解决失业 因失业并非总量失衡造成,扩大总需求不能解决失业,只会 加速通货膨胀。 这种从结构角度来解释通胀的理论被视为第三代通胀理论
托宾:劳工市场结构性失衡的失业通货膨胀理论 因劳工市场供求受地区、年龄、职业、技能、性别、种族 影响,即使总量上均衡,在结构上也可能失衡。这种失衡指 劳工市场上“失业”和“空位”并存,其造成滞胀机理是: • 失业与工资上升并存。因劳工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工资存在 “刚性” ,尤其是在有工会的部门,即使失业存在,工资也 上涨。失业丧失了促使工资、物价下降的功能。 • 空位的存在进一步推进了工资和物价的提高,出现滞涨。 • 再者,政府仍象30年代危机时那样,刺激总需求来解决失业。 因失业并非总量失衡造成,扩大总需求不能解决失业,只会 加速通货膨胀。 这种从结构角度来解释通胀的理论被视为第三代通胀理论
沿密国国生总值与奥肯定律 潜在GNP是指充分就业水平下的GNP。政府应采取“充分 就业预算”政策来使实际GNP达到这一水平,实现充分就业。 “奥肯定律”是计算“潜在的产出量”方法: g =a (u-u g:产出损失率,u:实际失业率,0:自然失业率,a:系数 奥肯把美国的自然失业率规定为4%,并用1947-1960年 间55个季度的统计资料,通过简单回归的方法计算出就业损 失率与产出损失率之间的比率(a)为3。 假定实际失业率为7%,代入上式计算出产出损失率为9% 再假定该年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200亿美元,潜在产出量 为
“潜在国民生产总值”与“奥肯定律” 潜在GNP是指充分就业水平下的GNP。政府应采取“充分 就业预算”政策来使实际GNP达到这一水平,实现充分就业。 “奥肯定律”是计算“潜在的产出量”方法: g = a(u - ū) g:产出损失率,u:实际失业率,ū:自然失业率,a:系数 奥肯把美国的自然失业率规定为4%,并用1947—1960年 间55个季度的统计资料,通过简单回归的方法计算出就业损 失率与产出损失率之间的比率(a)为3。 假定实际失业率为7%,代入上式计算出产出损失率为9%, 再假定该年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200亿美元,潜在产出量 为:
1200÷(100%-9%)=1318(亿美元) 产出损失量为:1318-1200=118(亿美元),即所谓 的“奥肯差距” 奥肯强调,其新的经济政策有3点意义: 第一,注重消灭潜在产出量与实际产出量之间的差距; 第二,突出经济增长问题; 第三,以“潜在产出量”为目标进行扩张是防止经济衰退 的最好办法
1200 ÷(100 % - 9 %)= 1318(亿美元) 产出损失量为:1318 – 1200 = 118(亿美元),即所谓 的“奥肯差距” 奥肯强调,其新的经济政策有3点意义: –第一,注重消灭潜在产出量与实际产出量之间的差距; –第二,突出经济增长问题; –第三,以“潜在产出量”为目标进行扩张是防止经济衰退 的最好办法
完分就业预与经风向事愿 “充分就业预算”是托宾在《十年来的新经济学》一书 中提出的政策主张。他认为经济政策应该盯住充分就业目标 实行所谓的“充分就业预算”:只要实际产出量低于潜在产 出量,即使经济在上升,也要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消除二 者的差距,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政策改变了原来凯恩斯主义只是主张在经济萧 条时实施扩张性经济政策的主张,也改变了原来“逆经济风 向行事”的实施原则。他们提出如果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经 济生活中存在潜在的产出量,即使经济在增长,也应该采取 “顺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来制定经济政策
“充分就业预算”与“顺经济风向行事”原 则 “充分就业预算”是托宾在《十年来的新经济学》一书 中提出的政策主张。他认为经济政策应该盯住充分就业目标, 实行所谓的“充分就业预算”:只要实际产出量低于潜在产 出量,即使经济在上升,也要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消除二 者的差距,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政策改变了原来凯恩斯主义只是主张在经济萧 条时实施扩张性经济政策的主张,也改变了原来“逆经济风 向行事”的实施原则。他们提出如果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经 济生活中存在潜在的产出量,即使经济在增长,也应该采取 “顺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来制定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