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意新剑等派 第一节概况 一、新剑桥学派的产生和发展 二、主要代表人物 1、琼·罗宾逊( Joan v. Robinson1903-1983) 2、尼古拉斯·卡尔多( Nicholas Koldor1908-1986) 3、庇诺·斯拉伐( Piero sraffa1898-1983) 4、米哈尔·卡莱茨基( Michal Kaleck1899-1970)
第二章 新剑桥学派 第一节 概况 一、新剑桥学派的产生和发展 二、主要代表人物 1、琼·罗宾逊(Joan V. Robinson 1903-1983) 2、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 Koldor 1908-1986) 3、庇诺·斯拉伐(Piero Sraffa 1898-1983) 4、米哈尔·卡莱茨基(Michal Kalecki 1899-1970)
第二节主要理论观点 、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 1、关于完善和发展凯恩斯理论体系的问题:反对把凯恩斯 的思想与新古典经济学结合,主张用古典经济学来补充凯 恩斯的理论体系 2、关于凯恩斯思想核心的问题:反对把收入支出模型当作 凯恩斯思想的核心,认为资本主义分配不合理的思想才是 其理论的核心 3、关于均衡与非均衡观念:反对用均衡观来替代凯恩斯的 历史时间观念,强调非均衡观是凯恩斯革命的要旨 4、关于经济分析对象问题:反对新古典综合派只重视经济 数量分析的做法,强调社会制度分析的重要性
第二节 主要理论观点 一、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 1、关于完善和发展凯恩斯理论体系的问题:反对把凯恩斯 的思想与新古典经济学结合,主张用古典经济学来补充凯 恩斯的理论体系 2、关于凯恩斯思想核心的问题:反对把收入支出模型当作 凯恩斯思想的核心,认为资本主义分配不合理的思想才是 其理论的核心 3、关于均衡与非均衡观念:反对用均衡观来替代凯恩斯的 历史时间观念,强调非均衡观是凯恩斯革命的要旨 4、关于经济分析对象问题:反对新古典综合派只重视经济 数量分析的做法,强调社会制度分析的重要性
5、关于分配理论基础问题:反对建立在边际生产力理论基 础上的分配理论,主张回到反映劳资利益对立的古典经济 学分配理论 6、关于凯恩斯对资本主义经济分析的前提:新古典综合派 认为采用宏观经济政策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实际上恢复 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充分就业假设,主张回到凯恩斯的非充 分就业假设 7、关于投资储蓄的关系:坚持凯恩斯“投资支配储蓄”的 思想,批评新古典综合派恢复了新古典经济学“储蓄支配 投资”的观点 8、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反对滥用凯恩斯经济 政策,强调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有限性
5、关于分配理论基础问题:反对建立在边际生产力理论基 础上的分配理论,主张回到反映劳资利益对立的古典经济 学分配理论 6、关于凯恩斯对资本主义经济分析的前提:新古典综合派 认为采用宏观经济政策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实际上恢复 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充分就业假设,主张回到凯恩斯的非充 分就业假设 7、关于投资储蓄的关系:坚持凯恩斯“投资支配储蓄”的 思想,批评新古典综合派恢复了新古典经济学“储蓄支配 投资”的观点 8、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反对滥用凯恩斯经济 政策,强调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有限性
价值理论 斯拉伐在《用商品生产商品》(1960)中,由简到繁 确立了一个关于价值决定的联立方程组: (A Pa+ BPb+.+ KPk (1+r)+ LaW= AP (A Pa+ BiPb+.+ K,Pk(1+r)+ LbW= BPb (ArPa+ Bk Pb+.+ KPk(1+r)+LkW= KPk
二、价值理论 斯拉伐在《用商品生产商品》(1960)中,由简到繁 确立了一个关于价值决定的联立方程组: (AaPa + BaPb+ … + KaPk)(1 + r)+ Law = APa (AbPa + BbPb+ … + KbPk)(1 + r)+ L bw = BPb … … … … … (AkPa + BkPb+ … + KkPk)(1 + r)+ L kw = KPk
方程式中 P、Pb、…P:商品a、b、…k的价格; A、B、…K:商品a、b、…k的总产量; a 4b Bb、…Kb和AB1、…K分别表示 生产A、B、…K所耗费的相应商品的数量 r:均等利润率 各部门投入的劳动量 W:每单位劳动的工资
方程式中: Pa、Pb、… Pk:商品a、b、… k的价格; A、B、… K:商品a、b、… k的总产量; Aa、Ba、… Ka,Ab、Bb、… Kb和Ak、Bk、… Kk分别表示 生产A、B、… K 所耗费的相应商品的数量; r:均等利润率; La、L b、… L k:各部门投入的劳动量; w:每单位劳动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