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分子发光分祈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第十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第十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分子吸收能量,电子由基态进入激发态,当电子由激发态 返回基态时发射光谱 M+能量→M*M+热量 →M+hv+热量 光子 光致发光M+hv→M 阴极射线—阴极射线发光 荧光 磷光 X射线X射线发光 F P 热 白炽发光 寿命107-10°s103-10s 超声波- 声纳发光 离子流 离子发光 化学反应能化学发光M+化学能→→M*
第十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分子吸收能量,电子由基态进入激发态,当电子由激发态 返回基态时发射光谱 M+能量→M* →M+热量 →M+ h ′+热量 光子 —— 光致发光 M+ h →M * 阴极射线——阴极射线发光 荧光 磷光 X 射线—— X 射线发光 F P 热—— 白炽发光 寿命10-7—10-9 s 10-3—10s 超声波—— 声纳发光 离子流—— 离子发光 化学反应能——化学发光 M+化学能→M*
第十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第一次记录荧光现象1575西班牙内科医生、植物 学家 荧光是光发射概念、引入荧光术语1852 Stokes 观察奎宁、叶绿素 提出用荧光作为分折手段1864 Stokes 第一个实际应用、铝一桑色素荧光测1867 1965以来,荧光光谱兴趣激增,生物化学家 利用它的高灵敏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 引起国内学者注意
第一次记录荧光现象1575 西班牙内科医生、植物 学家 荧光是光发射概念、引入荧光术语 1852 Stokes 观察奎宁、叶绿素 提出用荧光作为分折手段 1864 Stokes 第一个实际应用、铝一桑色素荧光测 1867 1965以来, 荧光光谱兴趣激增,生物化学家 利用它的高灵敏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 引起国内学者注意 第十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第十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15-1光致发光及影响荧光发射因素 15-2荧光分析法 15-3磷光分析法 15-4化学发光分析法
第十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15-1 光致发光及影响荧光发射因素 15-2 荧光分析法 15-3 磷光分析法 15-4 化学发光分析法
第十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15-1光致发光及影响荧光发射因素 荧光涉及吸收和发射两个过程 1、激发态 基态 激发态 分立轨道上 T 非成对电子 平行自旋更 n↑↓↑↓ 稳定 ↓_↑↓↑↓ 兀一一T n→>T 净电子自旋S=0 分子重态M=2S+1=1………“(跃迁几率很小…M=2S+1=3 单重基态S 激发单重态S激发三重态T 电子从So到S分子能量相应增加改变了分子对称性 分子净的电子自旋(多重性)可能改变
荧光 涉及吸收和发射两个过程 1、激发态 基态 激发态 分立轨道上 ﹡ ↑ ↑ ↓ 非成对电子 平行自旋更 n ↑↓ ↑↓ ↑↓ ↑↓ 稳定 ↑↓ ↑↓ ↑↓ ↑↓ →﹡ n→﹡ 净电子自旋 S=0 S=0 S=1 分子重态 M=2S+1=1 (跃迁几率很小) M=2S+1=3 单重基态 S0 激发单重态 S 激发三重态 T 电子从 S0 到 S 分子能量相应增加改变了分子对称性、 分子净的电子自旋(多重性)可能改变 第十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15-1 光致发光及影响荧光发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