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总结本试验,谈一下对此类试验形式的体会或启发。 3.对拓展性训练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表3-1试验仪器设备备选表 序号 设备、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数量 功能描述 主要性能指标 操作难易 60-3500, 1 静态电阻应变仪 6套 静态应变测量 ±5000μg,30测点 稍难 2 机械百分表 0~50mm30套静态位移测量 0-50mm 一般 机电百分表 0-50mm 30套 静态位移测量 0-50mm 般 4 螺旋千斤顶 10t 6台 试验加载 10t 一般 5 液压千斤顶 6台 试哈加找 10t 稍难 6 加荷架 6组 提供反力 一般 7 测力传感器 10t 6只 力值测量 10t 一般 8 测量导线 10m 若干 数据通信 简单 9 电阻应变片 2×3 若干 应变测量 ±5000 稍难 10 应变片點贴丁耳 6套粘贴应变片 一般 11 专用支座 滚动、较支12在 简支支撑 简单 于女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90 BS900182 地业 图3-2空间网架结构图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试验四悬臂钢梁动力特性试验 (一)试验目的 1.学习动态信号的测试和分析方法。 2.掌探拾振器和振动试仪器的安装、使用方法。 3.通过测试分析悬臂钢梁的振动特性,并作理论计算比较 (二)试验设备及仪器 1.动态电阻应变仪DH3810): 2.YD型振动位移传感器、电组应变片: 3.动态信号分析软件(DH5923): 4标准等强度钢梁及砝码: 5.电子天平、钢板尺、游标卡尺等。 (三)试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装置如图41所示,试件由标准等强度钢梁和 砝码组成,当受到一个初始扰动后,试件便在惯性力作 用下开始进行有阻尼的自由振动,此振动反映了试件的 动力特性。动态应变由电阻应变片测量,YD型振动位 移用接触式振动位移传感器量测 图4-1动力特性试验装置 L.标准等强度钢梁采用Q235钢制作,其力学参数查有关标准:使用钢板尺和游标卡尺测量钢悬臂梁 的几何尺寸,根据结构动力学知识计算试件的自振须率。 2.试件就位,保证标准等强度梁水平,整个装置牢固稳定。 3.联接位移和应变测量装置,调试并标定位移和应变测试系统,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4.将位移传感器安装在砝码的吊点位置A,在吊钩上分三级加载,测量钢梁位移,计算悬臂梁的刚度。 5.在吊钩上加一定数量砝码,给试件一个初始位移,让其振动起来,此时开始进行动态位移和应变测 试,记录试验结果。 6,三次改变砝码数量,重复5进行试验,保存试验结果。 (四)拓展性训练 1.改变阻尼后的动力特性试验 通过将砝码置于装满水的水杯里,或使用其他方法改变试件的阻尼,然后测试试件的动力特性,并 和上面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原因。 2.大振动幅值的动力特性试验 通过加大试件振动幅值,按上面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测试试件的自振频率和阻尼系数,并和上面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原因 (五)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和试验报告 L.原始资料整理 11试件的实际尺寸,砝码的质量 1.2试件材料的性能 13位移、应变标定的结果 1.4悬臂梁刚度测试结果 1.5试件振动测试曲线 2.计算 21根据实测试件尺寸和所查得的材料性能计算试件自振频率,应用实测的悬臂梁刚度计算试件自 振频率。 22根据实测的试件振动曲线计算试件的自振频率和阻尼系数,找到不同砝码重量间的关系 3试验报告 3.!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比较理论值和实测值的差异,讨论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32比较位移和应变测试结果的异同,分析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33对展性训练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3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试验五无损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回弹法) (一)试验目的 1.初步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测量技术 2.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数据处理方法。 (二)试验用主要仪表和器材 1.混凝土回弹仪:HT225型: 2.标准钢估 3.钢筋混凝土梁(150×250×1800mm):混凝土立方体试块(与国筋混凝土梁同批): 4.压力试验机: 5.1%的酚酞酒精溶液: 6深度尺。 (三)试验方法和步照 L.混凝士回弹仪率定(钢陆上率定值),回弹仪率定试验宜在干燥、室温为5~35℃的条件下进行。率 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很大的物体上。测定回弹值时,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平均值。 弹击杆应分四次旋转,每次旋转宜为90°。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均应符合80±2,否则不得使 用 2.在试件两个侧面分别用粉笔画出5个测区,每个测区尺寸为200×200mm。检测面应清洁、平整, 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高、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 的粉末或座屈。并在记录纸上措述测区的外观质量情况。 3.回弹值测量。测量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 数,快速复位。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的 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 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1。 4.碳化深度值测量。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 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 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碳化深度值测量,可采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侧面)形成直径约15mm 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应除净,并不得用水擦洗。同时,应采 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限清楚时,再用深度尺测量 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不应少于三次,取其平均值(d)。每次 读数精确至0.5mm 5.回弹值计算。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别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 余下的10个回弹值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区平均回弹值(Rm)。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