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图2-2半桥连接方式图 12步骠: (1)按附录一或二说明,打开应变仪电源预热15分钟 (2)按接桥方式1连接桥路。 (3)仪器预热结束后,按说明书将仪器调平,并测量初读数记入表2-1中, (4) 逐级加载(每级一个砝码)待变形稳定后测读应变数记入表2-1中。 (5)按接桥方式2-4接桥,重复(②-(4)步骤。 2.全桥测量: 21方法:将等强度梁按图2-3中接桥方式连接桥路,桥臂特性遵循对臂相加邻臂相减的规律: (2-3) 22步蝶:实现桥路方式5和6,参照半桥测量。 序 应变读数 桥臀序 应变 桥臂 桥路方式 桥路方式 号 系数 读数 系数 21+0 1+ 4 图2-3全桥连接方式图 3.应变片灵敏系统的测定: 3.1方法:用半桥测量的接桥方式1,在K=2.0(可为任意值)时测定应变片的灵敏系数。由应变 到量原理KXg,=△RR-K:X K月-2.0×6/6 2-40 应变片感受到的应变可由下列公式求得 6=GL/EW 6GL/Ebh (2-5) 其中:G一砝码的重量(大:10N:小:5):L一应变片到加载点的距离270mm(以实际测量为准,图 2-1):方一等强度梁的厚度3.5mm:b一等强度梁应变片截面的截面宽度42mm:E一弹性模量 2.06×10N/mme 32步骤: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1)按半桥接桥方式1接好桥路 (②)开机预热15分钟, (③)调整电阻应变仪处于平衡状态。 (④)测初零载初读数,然后逐级加我,测读应变数。 (⑤)由应变仪测得每级荷载下的应变值£,读入下表中,对等强度梁上纵向片R1均做加荷载三次,从而 得出三组灵敏系数,遭到取三级的平均值即为所代表同批产品的平均灵敏系统严。 (四)拓展性试验 1.申联或并联惠斯登电桥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往往需要将测试元件串联或者并联。根据图2-4所示的桥路连接方式,实现 串联或并联1/4桥及1/2桥的数据测试。并与第一种桥路连接方式得到的数据相比较,找出其变化的规 律,并在报告中说明该规律的理论依据。 应变读桥臂序 桥臂 桥路方式 数 系数号 桥路方式 应变 读数系数 图2-4串联或并联患斯登电桥 2.设计测梁剪力桥路连接方式,自行设计记录表格进行记录。将试验测得的剪力与实际值对比分析。 (五)试验报告要求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1,按试验要求整理出各种测量数据,以1/4桥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将半桥和全桥间的测量数据进行比 较。 2.讨论1~6种桥路接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 3.根据以学过的知识,解释泊松比的含义,根据本试验的数据,给出等强度梁所用材料的泊松比 4.按等强度梁的参数和支承条件作出理论计算,并分析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原因。 5.分析7一12种桥路接法数据的规律,并通过公式推导加以说明。 6.设计测得梁剪力桥路连接方式,从理论推导上给出数据处理的依据,并给出相应的数据,并分析出 现误差的原因。 7.计算出灵敏系统K和平均值及,再计算出相对标准差。 (六)记录表格 表2-1 桥路连接原始数据记录表 荷载N 桥路方式 初读数10 20 30 40 50 1 2 3 4 5 6 7 9 10 11 12 表2-2 应变片灵敏度系数原始数据记录表 荷载N 计算值/HE实测值/μEK=E/K 应变片编号 初读数终读读数差 3 7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试验三空间网架(梁)工作性能试验研究 (一)试验目的 1.通过静载试验,研究简支钢桁架梁的工作性能 2.综合应用结构、试验知识设计静载试验,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团结协作,完成简单的结构静载试验,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4.整理分析试验数据,验证桁架计算理论。 5.学习一般试验研究报告的编写。 (二)试哈要求 1.根据所学结构力学、钢结构及结构式验的有关知识,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简支钢桁架梁在正常工作 荷载下的力学特性,比如力的传递、内力分配、变形性能等。 2.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各小组应充分调研有关资料,独立编制试验大纲,详细制定出试验装置、测试 方案、加载方案、试验步骤以及所需的仪器设备等要素。为便于实施,试验用试件由实验室统一制作加 工,具体形式尺寸见图3-1,试验用仪器设备由实验室提供,请尽可能在现有设备范围内选择,如确不 能满足使用要求,可向指导教师申请解决,实验室现有可能用到的设备列表于表3-1。 3.各实验小组在试验前应充分调查研究实验现场,确定实验装置和加我方式,并依据理论计算确定荷 载大小。 4.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各实验小组试验前必须预先做好试验计划,安排好人员分工,提前设计好试 验记录表格,并确保每人都能熟知试验程序,以便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试验。 5.试验中使用到的仪器设备必须提前熟悉操作方法,如有必要可以提前申请进行培训, 6试验中须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保证试验中的人员、设备安全。 (三)试验操作 1.试验前各小组应提前两天将制定好的试验大钢交指导教师审核,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试验:具体试验 时间由指导教师根据总体安排后通知。 2.本试验分小组闭结协作,每试险小组46人。必须分工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整个试验。 3. 实验应根据试验计划的要求按部就班进行,宜先安装试件达到要求的边界约束,做好安全支撑。 4.布置试验测点和安装测量仪表。测点的布设应满足试验大纲的要求,并有一定的校核测点(受力明 确的点或不受力的点)。测量仪表的安装要满足仪表使用要求,不妨碍仪表的正常、正确工作和结构的 变形。 5.安装加载装置时注意加力的方向和大小能够符合大纲规定,并且方便分级控制,荷载大小准确无误。 加载装置亦不能影响到结构的正常工作变形。符合实际的受力边界条件(支座的位置和形式): 6.正是实验前必须将准备工作做充分,尽可能考虑完善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对的准备。实验前应 确认仪器设备训试完成,工作正常,在统一指挥下开始正式试验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7,正式试验前一般都要做预加载检验时间和仪表的工作情况。并使试验人员能够熟悉试验过程。 8正式加载试验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试验现象,按试验大纲的要求做好测量工作,并将结果记录在事 先准备好的表格里。 9.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应注意不得扰动试验装置,包括电源、线缆、仪器等,并尽量不要随意走动。 10.试验中随时注意装置的安全,试验完毕检查试验记录是否齐全、完善:整理好实验设备,有必要时 补充标定试验仪表。 1.试验完毕报告指导教师,经检查批准后方可离开。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1.测试数据的整理 将各级实验数据的量测结果整理列表。 11计算位移测点在各级荷载下的位移值,列表表示。 12整理个应变测点在荷载下的应变测最结果 13表述试险过程中的现象 2.计算分析 21绘制在各级荷我下桁架的整体变形曲线,分析桁架整体工作状态。 22画出主要测点的荷载-变形曲线和理论曲线,比较二者关系分析结构变形性能和刚度情况,分析 差异原因。 2.3根据所测应变计算个杆件的实测内力,并计算在试验荷载下的理论内力,将两者列表比较,分 析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和存在的问题。 24作图比较几个典型杆件的实测内力和理论内力变化情况,分析其结果。 (五)拓展性训练 1.桁架稳定性问题 平面精架在平面内外的承载力与刚度相差比较大,一般平面外是薄弱的,在试验中有哪些方法可以 来保证析架的平面外稳定,对栋架竖向工作有何形向。 如果不考虑侧向支撑,如何测量桁架的稳定承载能力。并与理论分析比较。 2.杆件次内力 在桁架计算中一般是将各杆件作为轴心受力杆件米计算的,事实上各杆件的连接是采用焊接连接, 这与理论计算的假设不一样,这样在杆件内便产生了次内力,如何测量出该次内力,分析对杆件的内力 影响。 3.大变形问题 在桁架竖向变形较小的情况下,变形对桁架内力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当变形加大后,可能会引起结 构内力变化。能否用试验的方法测试这种变形影响的大小。 (六)试验报告 1.根据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比较,讨论计算理论的准确性和存在的问题,是否需要修正(怎样修正): 并根据对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评价桁架工作的状态 9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