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m唧甽 Oem 10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刻度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由图知此刻度尺的量程为0~ (2)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应该读到0.01cm,故记 录结果为5.170cm,是错误的,应读作5.17cm 故答案为:0~10;不正确 19.(201X·攀枝花)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是3.20cm。 4567(cm)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3.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3.00cm即为 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5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2mm: 物体A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00cm,物体A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20cm,所以物体A长 度为6.20cm-3.00cm=3.20cm 故答案为:3.20。 20.(201X重庆)如图所示,是我国空军的舰-6K轰炸机,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中 远程型轰炸机。201X年5月19日,解放军空军出动轰-6K在我国的水兴岛进行起降训练
“)的。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刻度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由图知此刻度尺的量程为 0~ 10cm; (2)由图知,在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应该读到 0.01cm,故记 录结果为 5.170cm,是错误的,应读作 5.17cm。 故答案为:0~10;不正确。 19.(201X•攀枝花)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 A 的长度是 3.20 cm。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 0 开始,把 3.00cm 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 3.00cm 即为 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图示刻度尺 1cm 又分为 5 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 2mm; 物体 A 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 3.00cm,物体 A 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 6.20cm,所以物体 A 长 度为 6.20cm﹣3.00cm=3.20cm。 故答案为:3.20。 20.(201X•重庆)如图所示,是我国空军的舰﹣6K 轰炸机,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中 远程型轰炸机。201X 年 5 月 19 日,解放军空军出动轰﹣6K 在我国的水兴岛进行起降训练
轰炸机在机场跑道上启动,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飞向5000米左右的高空,在蓝 天翱翔一段时间后,完成既定任务,成功返回机场,继续沿跑道滑行一段距离,平稳地停在 指定位。 请结合上述情景找出一个相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其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信息:轰炸机腾空而起 物理知识:空气对轰炸机产生的升力大于重力。 作答:物理信息: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 物理知识:_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増加,机械能増加_ 【分析】(1)影响动能因素: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因素:质量和高度; (2)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解答】解:(1)物理信息: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 物理知识: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2)物理信息:继续沿跑道滑行一段距离,平稳地停在指定位 物理知识:继续沿跑道滑行一段距离是由于轰炸机具有惯性 故答案为: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増加,机械能増加 .实验探究题(共14小题) 21.(201X·陕西)太阳光在通过透镜时会被会聚或发散,那么声音在传播中遇到不同介 时,会不会像光一样也被会聚或发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音叉、三个相同的气球 (内部充有不同气体)、示波器、麦克风等器材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 如下探究: 小波器 x圈2 乙 内 (1)调整音叉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让音叉发出的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用麦克风将声音 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此时的波形如图-2甲所示。 (2)分别将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和氢气的气球,依次放在音叉和麦克风之间,保持音
轰炸机在机场跑道上启动,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飞向 5000 米左右的高空,在蓝 天翱翔一段时间后,完成既定任务,成功返回机场,继续沿跑道滑行一段距离,平稳地停在 指定位。 请结合上述情景找出一个相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其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信息:轰炸机腾空而起; 物理知识:空气对轰炸机产生的升力大于重力。 作答:物理信息: 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 物理知识: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分析】(1)影响动能因素: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因素:质量和高度; (2)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解答】解:(1)物理信息: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 物理知识: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2)物理信息:继续沿跑道滑行一段距离,平稳地停在指定位; 物理知识:继续沿跑道滑行一段距离是由于轰炸机具有惯性。 故答案为: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三.实验探究题(共 14 小题) 21.(201X•陕西)太阳光在通过透镜时会被会聚或发散,那么声音在传播中遇到不同介质 时,会不会像光一样也被会聚或发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音叉、三个相同的气球 (内部充有不同气体)、示波器、麦克风等器材设计了如图﹣1 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 如下探究: (1)调整音叉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让音叉发出的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用麦克风将声音 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此时的波形如图﹣2 甲所示。 (2)分别将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和氢气的气球,依次放在音叉和麦克风之间,保持音
叉和球之间的距离不变,让音叉发出声音,记录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2乙、丙、丁所示 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 (1)实验过程中,敲击音叉,使其振动发声,且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选 填“相同”或“不同”) (2)比较图-2的乙与甲,发现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麦克风接收到的 声音响度_变大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 声波具有会聚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比较丁与甲后,发现充有氢气的气球 对声波具有_发散作用,由此可见,声音与光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3)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生物体组织在激光照射下,会因升温膨胀而产生频 率高于2000的_超_声波,生物医学上通过特殊介质和装置使这种声波集中并成像,克 服纯光学成像的不足,更加有效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 【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要探究声音能否被会聚或发散,需要控制响度相同: (2)根据图-2的甲和乙相比知,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振幅增大,麦 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大,得出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的作用。 根据图-2的甲和丁相比知,声波在通过充有氢气的气球后,振幅减小,麦克风接收到的 声音响度变小,得出充有氢气的气球的作用 (3)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是次声波。 【解答】解:(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要探究声音能否被会聚或发散,需要控 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 (2)根据图-2的甲和乙相比知,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振幅增大,麦 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大,说明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音有会聚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根据图-2的甲和丁相比知,声波在通过充有氢气的气球后,振幅减小,麦克风接收到的声 音响度变小,说明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音有发散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3)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 答:(1)振动:相同;(2)变大:会聚:凸:发散:(3)超 22.(201X·宁波)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 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叉和球之间的距离不变,让音叉发出声音,记录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2 乙、丙、丁所示。 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 (1)实验过程中,敲击音叉,使其 振动 发声,且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 相同 (选 填“相同”或“不同”)。 (2)比较图﹣2 的乙与甲,发现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麦克风接收到的 声音响度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 声波具有 会聚 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 透镜”,比较丁与甲后,发现充有氢气的气球 对声波具有 发散 作用,由此可见,声音与光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3)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生物体组织在激光照射下,会因升温膨胀而产生频 率高于 20000Hz 的 超 声波,生物医学上通过特殊介质和装置使这种声波集中并成像,克 服纯光学成像的不足,更加有效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 【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要探究声音能否被会聚或发散,需要控制响度相同; (2)根据图﹣2 的甲和乙相比知,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振幅增大,麦 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大,得出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的作用。 根据图﹣2 的甲和丁相比知,声波在通过充有氢气的气球后,振幅减小,麦克风接收到的 声音响度变小,得出充有氢气的气球的作用。 (3)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是超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是次声波。 【解答】解:(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要探究声音能否被会聚或发散,需要控 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 (2)根据图﹣2 的甲和乙相比知,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振幅增大,麦 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大,说明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音有会聚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根据图﹣2 的甲和丁相比知,声波在通过充有氢气的气球后,振幅减小,麦克风接收到的声 音响度变小,说明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音有发散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3)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是超声波。 答:(1)振动;相同;(2)变大;会聚;凸;发散;(3)超。 22.(201X•宁波)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 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1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楼层 实验现象 5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_石音板的形变程度反映出来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_下落高度有关。 (3)实验后,小科对“高空落下的雨滴不会对人造成伤害”感到好奇。他通过查阅资料知 道:雨滴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达到最大速度后 雨滴匀速落向地面。雨滴下落过程中机械能_减小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对于下落的雨滴不伤人的现象,小科将进一步探究。 【分析】(1)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石膏板形变程度反映出来,这种方法是转 换法 (2)根据表格数据和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3)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 【解答】解:(1)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石膏板形变大小反映出来,这种方法 是转换法 (2)同一鸡蛋从不同高度下落,高度越高,石膏板形变越严重,故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 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下落高度有关。 (3)雨滴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减小 故答案为:(1)石膏板的形变程度;(2)下落高度:(3)减小。 23.(201X·金华)相关资料表明,大部分重大交通事故是因为汽车超载超速造成的。兴趣 小组决定对超载超速问题进行一次模拟探究,经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模型,代 替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如图,将小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 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三次实验,其中h1=h3>h2,m=m<m (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是为了控制_速度_相同 (2)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_小木块移动的距离表示
实验器材:1cm 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 50g 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 1 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 石膏板的形变程度 反映出来。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 下落高度 有关。 (3)实验后,小科对“高空落下的雨滴不会对人造成伤害”感到好奇。他通过查阅资料知 道:雨滴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达到最大速度后, 雨滴匀速落向地面。雨滴下落过程中机械能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对于下落的雨滴不伤人的现象,小科将进一步探究。 【分析】(1)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石膏板形变程度反映出来,这种方法是转 换法; (2)根据表格数据和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3)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 【解答】解:(1)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石膏板形变大小反映出来,这种方法 是转换法; (2)同一鸡蛋从不同高度下落,高度越高,石膏板形变越严重,故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 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下落高度有关。 (3)雨滴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减小。 故答案为:(1)石膏板的形变程度;(2)下落高度;(3)减小。 23.(201X•金华)相关资料表明,大部分重大交通事故是因为汽车超载超速造成的。兴趣 小组决定对超载超速问题进行一次模拟探究,经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模型,代 替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如图,将小球从高度为 h 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 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 s 后停下,完成甲、乙、丙三次实验,其中 h1=h3>h2,mA=mB<mC (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是为了控制 速度 相同。 (2)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 小木块移动的距离 表示;
(3)研究超载带来的危害时,选择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的甲、丙进行比较 (4)为比较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兴趣小组利用上述器材进行定量研究。得到数据如 下表 小球 质量/克 高度/厘米 块滑动距离/厘米 B 5 18 请根据上表数据分析,货车超载20%与超速20%两者相比,潜在危害较大的是_超速20%。 Q mmm甲 C Sc 【分析】(1)实验中通过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来控制小球滚下的速度; (2)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被推动距离来表示; (3)根据控制变量法来分析超载带来的危害; (4)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解:(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是为了控制小球到达斜面底 端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2)超载是指汽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将木块推动得越远,说明动能越大, 故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表示; (3)超载是指汽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将木块推动得越远,说明动能越大 故需要需要高度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图中甲丙符合要求; (4)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超速20%发生交通事故时 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故答案为:(1)速度;(2)小木块移动的距离;(3)甲、丙:(3)超速20%
(3)研究超载带来的危害时,选择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的 甲、丙 进行比较; (4)为比较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兴趣小组利用上述器材进行定量研究。得到数据如 下表: 小球 质量/克 高度/厘米 木块滑动距离/厘米 A 10 5 10 B 20 5 18 C 30 5 29 D 10 10 38 E 10 15 86 请根据上表数据分析,货车超载 20%与超速 20%两者相比,潜在危害较大的是 超速 20% 。 【分析】(1)实验中通过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来控制小球滚下的速度; (2)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被推动距离来表示; (3)根据控制变量法来分析超载带来的危害; (4)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解:(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是为了控制小球到达斜面底 端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2)超载是指汽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将木块推动得越远,说明动能越大, 故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表示; (3)超载是指汽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将木块推动得越远,说明动能越大, 故需要需要高度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图中甲丙符合要求; (4)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超速 20%发生交通事故时, 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故答案为:(1)速度;(2)小木块移动的距离;(3)甲、丙;(3)超速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