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时代大约在战国 初年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 《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 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东周贞定五十六年共 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司马迁说:“左丘失 明,厥有《国语》。”从此一般都认为《国语》乃 左丘明所作。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 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 《春秋外传》之称。《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 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 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时代大约在战国 初年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 《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 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东周贞定五十六年共 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司马迁说:“左丘失 明,厥有《国语》。”从此一般都认为《国语》乃 左丘明所作。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 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 《春秋外传》之称。《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 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 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正字音 召公(shao) 弭谤(m) 川壅而溃(yong 彘(zhi) 瞽献曲(g) 瞍赋(sou) 矇诵(meng) 耆(qj) 隰(xi) 阜(f)
召公(shào) 弭谤(mǐ) 川壅而溃(yōng) 彘(zhì) 瞽献曲(gǔ) 瞍赋(sǒu) 矇诵(méng) 耆(qí) 隰 (xí) 阜(fù) 正字音
学生一读课文,理解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 ■1、召公谏厉王弭谤 谏:动词,劝说,劝告。(邹忌讽齐王纳谏) 弭:消除,阻止 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译文:召公劝说厉王消除公开批评职责别人 的过失
学生一读课文,理解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 1、召公谏厉王弭谤 谏:动词,劝说,劝告。(邹忌讽齐王纳谏) 弭:消除,阻止 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译文:召公劝说厉王消除公开批评职责别人 的过失
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目:用眼睛看看,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敢 怒不敢言 译文: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在路上遇见, 也只是以眼神示意。 ■3、是障之也 障:防水堤坝,名词用作动词,堵塞、阻 隔。 译文:这是阻塞人们的言论啊
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目:用眼睛看看,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敢 怒不敢言。 译文: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在路上遇见, 也只是以眼神示意。 3、是障之也 障:防水堤坝,名词用作动词,堵塞、阻 隔。 译文:这是阻塞人们的言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