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U-B-11-213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10103学分3总学时80理论62实验/上机18 英文课程名Genetics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生技 修订时间2006年10月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科学中一门体系十分完整、发 展十分迅速的理论科学,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本课程全面系统 地介绍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表达与调控、遗传物质的 进化等,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 规律、连锁遗传和性连锁、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基因的表达与 调控、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基因突变、细胞质遗传、遗传与发育、数量遗传、群体遗 传与进化。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 方法,了解遗传学的最新发展,学会应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一般遗传问题,为进一步 学习育种学及其他有关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课程大纲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是动、植物和微生 物育种的理论基础。教学上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为 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和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 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 2.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及其本质。主要包括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 连锁互换规律等,以及分子遗传学基础。 3.掌握遗传学基本原理 并能够联系作物育种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对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历史、遗传学的相关分支学科、 研究新进展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向。 三、面向专业: 牛物技积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统计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
《遗 传 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10103 学分 3 总学时 80 理论 62 实验/上机 18 英文课程名 Genetics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生技 修订时间 2006 年 10 月 日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科学中一门体系十分完整、发 展十分迅速的理论科学,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本课程全面系统 地介绍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表达与调控、遗传物质的 进化等,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 规律、连锁遗传和性连锁、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基因的表达与 调控、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基因突变、细胞质遗传、遗传与发育、数量遗传、群体遗 传与进化。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 方法,了解遗传学的最新发展,学会应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一般遗传问题,为进一步 学习育种学及其他有关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是动、植物和微生 物育种的理论基础。教学上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为 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和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 2.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及其本质。主要包括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 连锁互换规律等,以及分子遗传学基础。 3.掌握遗传学基本原理,并能够联系作物育种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对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历史、遗传学的相关分支学科、 研究新进展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向。 三、面向专业: 生物技术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统计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 GDOU-B-11-213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统计学、生物化学等为基础,与后续 课程基因工程、作物育种学、分子育种等及相关课程细胞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等作为理 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一理论 第 目的要求 了解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遗传学的发展及其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第1节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2节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第3节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遗传学的细胞学基础(4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掌握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分布,染色体的组成、结构及其遗传行为,配子的 形成和受精过程,生活周期和世代交替。 第要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 2细胞插 3.细胞核 第2节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1垫色体的形态特征 2.染色体的数目 第3节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 第熟色质的 有丝分裂的过程 2有丝分裂的遗传 学音以 第5节细胞的诚数分裂过程 1减新分烈的过积 2.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6节配子形成和受精 1.雌雄配子的形成 2.受精 3.直感现等 1生活周 2高 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4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DNA和RNA结构和自我复制的特点,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2、要点: 第1节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L.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第2节核酸的化学结物质我复制 构与自我复制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统计学、生物化学等为基础,与后续 课程基因工程、作物育种学、分子育种等及相关课程细胞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等作为理 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一)理论教学内容(62 学时)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遗传学的发展及其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2、要点: 第 1 节 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 2 节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第 3 节 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 遗传学的细胞学基础(4 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掌握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分布,染色体的组成、结构及其遗传行为,配子的 形成和受精过程,生活周期和世代交替。 2、要点: 第 1 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膜 2. 细胞质 3. 细胞核 第 2 节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1.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2. 染色体的数目 第 3 节 染色体的结构 1.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 2. 染色质的结构模型 第 4 节 细胞的有丝分裂 1. 有丝分裂的过程 2.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 5 节 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1. 减数分裂的过程 2.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 6 节 配子形成和受精 1. 雌雄配子的形成 2. 受精 3. 直感现象 4. 无融合生殖 第 7 节 生活周期 1. 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2. 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3. 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4 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 DNA 和 RNA 结构和自我复制的特点,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2、要点: 第 1 节 DNA 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1. DNA 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2. DNA 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第 2 节 核酸的化学结构与自我复制 1.两种核酸及其分布
2.DNA与RNA的分子结构 与RNA在2 内的自我复制 与遗传密码 三联体密码的翻译 第4节DNA与蛋白质的合成 L.mRNA、tRNA和rRNA 2.核糖体 3.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4.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4学时) 作的关型:提相对性状及显隐性的概念,分腐规律的限理:立分配规律的原理,基因互 现 分离规律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2.分离现象的解释 3.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4分离规律的验证 5.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 6.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 第2节独立分配规律 两对相对特 代的遗传 2.加法定理 项分布 第4节基因的互作 1.互补作用 2.积加作用 3.重叠作用 是性 作用 9.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 第五章连锁遗传规律(8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连锁遗传机理,连锁遗传的分析方法,性别决定方式和性连锁遗传机理: 2、要点: 第1节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表现 1.用 2相斥 第2节 锁 第3节交换 第4节交换值及其测定 1.交换值概念
2. DNA 与 RNA 的分子结构 3. DNA 与 RNA 在活体内的自我复制 第 3 节 DNA 与遗传密码 1. 三联体密码 2. 三联体密码的翻译 第 4 节 DNA 与蛋白质的合成 1. mRNA、tRNA 和 rRNA 2. 核糖体 3. 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4.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4 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相对性状及显隐性的概念,分离规律的原理;独立分配规律的原理,基因互 作的类型和表现; 2、要点: 第 1 节 分离规律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2. 分离现象的解释 3. 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4. 分离规律的验证 5. 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 6. 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 第 2 节 独立分配规律 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 三对和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3. 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第 3 节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1. 乘法定理 2. 加法定理 3. 二项分布 第 4 节 基因的互作 1. 互补作用 2. 积加作用 3. 重叠作用 4. 显性上位作用 5. 隐性上位作用 6. 抑制作用 7. 多因一效 8. 一因多效 9. 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 第五章 连锁遗传规律(8 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连锁遗传机理,连锁遗传的分析方法,性别决定方式和性连锁遗传机理; 2、要点: 第 1 节 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表现 1. 相引相 2. 相斥相 第 2 节 连锁遗传的解释 1. 果蝇的完全连锁 2. 不完全连锁 第 3 节 交换 第 4 节 交换值及其测定 1. 交换值概念
第定 干扰与符合 第6节连锁遗传作图 第7节真菌类的连锁和交换※※ 第8节性别决定 1.性别决定 1.1遗传因素决定性别 11性染色体决定性 113 传平衡与性别决 色 2.性别与环 1黄麦与性别 22普装与性别 2.3环境温度与性别 2.4环境条件与植物性别分化 第9节.性连锁(45分钟) 1.X染色体 色因的遗 因的遗 限性湾 33山性墙柱 第六章染色体的变异(6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发生机理及遗传效应: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产生途径及遗传效应: 2、要点 第1节染色体结构变异 21重复的类别 2.2重复的遗传效应 3.倒位 3.1倒位的类别 3.2倒位的遗传效应 4.易位 41易位的类别 的磁传效 色体 异的诱发※ 6.2果 的CB 行基因定代 63利用位造玉来核不有系的双杂合保特系
2. 交换值的测定 第 5 节 基因定位 1. 基因定位 1.1 两点测验 1.2 三点测验 2. 干扰与符合 第 6 节 连锁遗传作图 第 7 节 真菌类的连锁和交换※※ 第 8 节 性别决定 1. 性别决定 1.1 遗传因素决定性别 1.1.1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1.1.2 遗传平衡与性别决定 1.1.3 染色体倍性决定性别 1.1.4 H-Y 抗原与性别 1.1.5 性别决定基因 2. 性别与环境 2.1 激素与性别 2.2 营养与性别 2.3 环境温度与性别 2.4 环境条件与植物性别分化 第 9 节. 性连锁(45 分钟) 1. X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1.1 X 染色上隐性基因的遗传 1.2 X 染色上显性基因的遗传 2. Z 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 3. 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 3.1 限性遗传 3.2 从性遗传 第六章 染色体的变异(6 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发生机理及遗传效应;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产生途径及遗传效应; 2、要点: 第 1 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 1. 缺失 1.1 缺失的类别 1.2 缺失的遗传效应 2. 重复 2.1 重复的类别 2.2 重复的遗传效应 3. 倒位 3.1 倒位的类别 3.2 倒位的遗传效应 4. 易位 4.1 易位的类别 4.2 易位的遗传效应 5.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诱发※※ 6.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 6.1 利用缺失进行基因定位 6.2 果绳的 CIB 测定法 6.3 利用易位创造玉米核不育系的双杂合保持系
第2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 且风 染色 13整倍 的同陌性与异源 1A非救休 2.同源多倍体 2】同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 22同源多倍体的联会和分离 3.异源多倍体 3.1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4. 的纳 品休 43人工透号多倍体的应用 5.单倍体 6.非整倍体 61单仿 6.2缺失 6.3.二体 6.4.四 7.非整倍体 应用※ 所在染色体 标地 第七章 和病毒 6学时 ,目的要 传特点及其分析方法: 2、要点 第1节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 1细黄 2.病毒 3.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4.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第2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之化 性导 第八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4学时)※※ 、目的要求:掌握基因的概念和和基因表达调控的类型。 2、要点 第1节基因的概念 1.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 2.基因的微细结构 3.基因的 用与性 状表达 第21 基因的调控 】原生物 因调 译水平 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4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的内容和应用。 2、要点:
第 2 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 1. 染色体组及其倍数的变异 1.1 染色体组及其整倍性 1.2 一倍体 1.3 整倍体的同源性与异源性 1.4 非整倍体 2. 同源多倍体 2.1 同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 2.2 同源多倍体的联会和分离 3. 异源多倍体 3.1 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3.2 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4. 多倍体的形成途径及其应用 4.1 未减数配子的结合与多倍体形成 4.2 合子染色体数加倍与多倍体形成 4.3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应用 5. 单倍体 6. 非整倍体 6.1 单体 6.2 缺失 6.3.三体 6.4.四体 7. 非整倍体的应用※※ 7.1 测定基因的所在染色体 7.2 有目标地替换染色体 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6 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特点及其分析方法; 2、要点: 第 1 节 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 1. 细菌 2. 病毒 3.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4. 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第 2 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1. 转化 2. 接合 3. 性导 第八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4 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基因的概念和和基因表达调控的类型。 2、要点: 第 1 节 基因的概念 1. 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 2. 基因的微细结构 3. 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达 第 2 节 基因的调控 1. 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 2. 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 3. 翻译水平的调控 第九章 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4 学时)※※ 1. 目的要求:掌握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的内容和应用。 2、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