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B点的最远距离可以是多少? 感國市[ 市匚墨[密 國區惑國 已知有关数据和要求如下 (1)收集次数为每周2次的集装点,收集时间要求在星期二、五两天 (2收集次数为每周3次的集装点,收集时间要求在星期一、三、五三天 (3各集装点容器可以位于十字路口任何一侧集装; (4)收集车车库在A点,从A点早出晚归 (5移动容器收集操作从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迸行收集 (6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按交换式(前图b)进行,即收集车不是回到原处而是到下一个集 装点。 (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作业数据:容器集装和放回时间为0.033h/次;卸车时间为0.053h 次 (8)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每周只安排四天(星期一、二、三和五),每天行程一次; (9固定容器收集操作的收集车选用容积35m3的后装式压缩车,压缩比为2; (10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作业数据;容器卸空时间为0.050h次;卸车时间为0.10h/次; (11)容器间估算行驶时间常数a=0060h/次,b=0.067h/km (12)确定两种收集操作的运输时间、使用运输时间常数为a=0.080h次,b=0.025h/km; (13)非收集时间系数两种收集操作均为0.15。 解:1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1根据图3-1-3提供资料进行分析(步骤2)。收集区域共有集装点32个,其中收集次数每 周三次的有(11厢和(20)二个点,每周共收集3×2=6次行程,时间要求在星期一、三、五3天 收集次数二次的有(17)、(27)、(28)、(29四个点每周共收集4×2=8次行程,时间要求在星 期二、五两天;其余26个点,每周收集一次,其收集1×26=26次行程,时间要求在星期一至 星期五。合理的安排是使毎周各个工作日集装的容器数大致相等以及每天的行驶距离相当 如果某日集装点增多或行驶距离较远,则该日的收集将花费较多时间并且将限制确定处置场 的最远距离。三种收集次数的集装点,每周共需行程40次,因此,平均安排每天收集8次 分配办法列于表3-1-10
11 距 B 点的最远距离可以是多少? 已知有关数据和要求如下: (1)收集次数为每周 2 次的集装点,收集时间要求在星期二、五两天; (2)收集次数为每周 3 次的集装点,收集时间要求在星期一、三、五三天; (3)各集装点容器可以位于十字路口任何一侧集装; (4)收集车车库在 A 点,从 A 点早出晚归; (5)移动容器收集操作从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进行收集: (6)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按交换式(前图 b)进行,即收集车不是回到原处而是到下一个集 装点。 (7)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作业数据:容器集装和放回时间为 0.033h/次;卸车时间为 0.053h/ 次; (8)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每周只安排四天(星期一、二、三和五),每天行程一次; (9)固定容器收集操作的收集车选用容积 35m3 的后装式压缩车,压缩比为 2; (10)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作业数据;容器卸空时间为 0.050h/次;卸车时间为 0.10h/次; (11)容器间估算行驶时间常数 a=0.060h/次,b=0.067h/km。 (12)确定两种收集操作的运输时间、使用运输时间常数为 a=0.080h/次,b=0.025h/km; (13)非收集时间系数两种收集操作均为 0.15。 解:1.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1)根据图 3-1-3 提供资料进行分析(步骤 2)。收集区域共有集装点 32 个,其中收集次数每 周三次的有(11)和(20)二个点,每周共收集 3×2=6 次行程,时间要求在星期一、三、五 3 天; 收集次数二次的有(17)、(27)、(28)、(29)四个点.每周共收集 4×2=8 次行程,时间要求在星 期二、五两天;其余 26 个点,每周收集一次,其收集 l×26=26 次行程,时间要求在星期一至 星期五。合理的安排是使每周各个工作日集装的容器数大致相等以及每天的行驶距离相当。 如果某日集装点增多或行驶距离较远,则该日的收集将花费较多时间并且将限制确定处置场 的最远距离。三种收集次数的集装点,每周共需行程 40 次,因此,平均安排每天收集 8 次, 分配办法列于表 3-1-10
每日倒空的容器数 收次数/周集装点数 行程数/两1鱼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五 (2通过反复试算设计均衡的收集路线(步骤3和步骤4)。在满足表3-1-1规定的次数要求 的条件下,找到—种收集路线方案,使毎天的行驶距离大致相等,即A点到B点间行驶距离 约为86km。每周收集路线设计和距离计算结果在表3-1-2中列出。 表31-2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收集路线 集装收集路线距离滦装收集路线距离奥料数集路陪线距离奥收集路线距高澳装收集路线」距离 星期四km点星期五m 2至B91313至B 9B甄9至B1810B至10至b168B至8至B206B至6至B12|5至5至B|16 1|至1至B14‖148至14至b144B至4至B161sB至1s至B B至11至B14 212至1013至至B8国至至出1:1B至1至|8|1(B至1至| 2B至22至B4263至26至B1212,B至12至B816B至16至B B至0至B627B至27至Bt0120|B至20至B1024B至24至B 7至27至B10 s至19至B6291B至28至B B至21至B4 至25至B1628B至28至B 23B至23至B429至2至B831B至31至B032B至32至B2 B至29至B8 H至A B至A5 (3确定从B点至处置场的最远距离 ①求出每次行程的集装时间。因为使用交换容器收集操作法,故每次行程时间不包括容器间 行驶时间 Phes=tpe+hu=(0.033+0.03)h次=0.066h次 ②利用公式Nd=H/Ihs求往返运距: H=Nd(Phcs+S+a+bx)(1-w) 即 8=8×(0.066+0.053+008+0.025x)(10.15) x=26km次 ③最后确定从B点至处置场距离。因为运距ⅹ包括收集路线距离在内,将其扣除后除以往返 双程,便可确定从B点至处置场最远单程距离 l/2(26-86/8)=763(km) 2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1)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得每天需收集的垃圾量,安排如表3-1-3所列。 3-14每日垃圾收集量安排 总垃圾量 收集的垃圾量 (2)根据所收集的垃圾量,经过反复试算制定均衡的收集路线,每日收集路线列于表3-1 4;A点和B点间每日的行驶距离列于表3-1-5
12 (2)通过反复试算设计均衡的收集路线(步骤 3 和步骤 4)。在满足表 3—1—1 规定的次数要求 的条件下,找到一种收集路线方案,使每天的行驶距离大致相等,即 A 点到 B 点间行驶距离 约为 86km。每周收集路线设计和距离计算结果在表 3—1—2 中列出。 (3)确定从 B 点至处置场的最远距离。 ①求出每次行程的集装时间。因为使用交换容器收集操作法,故每次行程时间不包括容器间 行驶时间 Phcs=tpc+huc=(0.033+0.033)h/次=0.066h/次 ②利用公式 Nd=H/Thcs 求往返运距: H=Nd(Phcs+S+a+bx)/(1-ω) 即 8=8×(0.066+0.053+0.08+0.025x)/(1-0.15) x=26km/次 ③最后确定从 B 点至处置场距离。因为运距 x 包括收集路线距离在内,将其扣除后除以往返 双程,便可确定从 B 点至处置场最远单程距离: 1/2(26—86/8)=7.63(km) 2.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1) 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得每天需收集的垃圾量,安排如表 3-1-3 所列。 (2) 根据所收集的垃圾量,经过反复试算制定均衡的收集路线,每日收集路线列于表 3-1- 4;A 点和 B 点间每日的行驶距离列于表 3-1-5
衰314定容番收操作法收集能的集装次序 装次序这魔次序垃灬装次序垃量灬典次序圾噩似 9667 褒3-1-5A点和B点间每日的行驶距 行驶距离un (3)从表3-1-4中可以看到,每天行程收集的容器数为10个,故容器间的平均行驶距离 为:25.5/10=255km) 利用公式Ps=cte)(Np-1)(t可以求出每次行程的集装时间: Pscs =c(tuc +tdbc)=c(tuc +a+bx) =[10×(0.05+006+0.067×255)次=28h/次 (4)利用公式Pes=(1-)HNd(S+a+bx)求从B点到处置场的往返运距 H= Nd(Pscs+Sta+bx)/(1-w) 8=1×(281+0.10+008+0.025x)(1-0.15) X=1524(km) (5确定从B点至处置场的最远距离 (1524/2)km=762km S3固体废物的压实 压实又称压缩,它的原理是利用机械的方法减少垃圾的空隙率,将空气挤压出来增加固 体废物的聚集程度。其目的有二:一是增大容重和减小体积,便于装卸和运输,确保运输安 全与卫生,降低运输成本;二是制取高密度惰性块料,便于储存、填埋或作建筑材料。无论 可燃、不可燃或放射性废物都可压缩处理。 压实设备与流程 设备 按固体废物种类不同.它可分为金属类废物压实器和城市垃圾压实器两类。 ①金属类废物压实器 金属类废物压实器主要有三向联合式和回转式两种 A三向联合式压实器 回转式压实器 ②城市垃圾压实器 A高层住宅垃圾压实器 B城市垃圾压实器
13 (3)从表 3-1-4 中可以看到,每天行程收集的容器数为 10 个,故容器间的平均行驶距离 为:25.5/10=2.55(km)。 利用公式 Pscs=ct(tuc)+(Np-1)(tdbc)可以求出每次行程的集装时间: Pscs=ct(tuc+tdbc)=ct(tuc+a+bx) =[10×(0.05+0.06+0.067×2.55)]h/次=2.81 h/次 (4)利用公式 Pscs=(1-ω)H/Nd-(S+a+bx)求从 B 点到处置场的往返运距: H=Nd(Pscs+S+a+bx)/(1-ω) 8=1×(2.8l+0.10+0.08+0.025x)/(1-0.15) x=152.4(km) (5)确定从 B 点至处置场的最远距离: (152.4/2) km =76.2 km §3 固体废物的压实 压实又称压缩,它的原理是利用机械的方法减少垃圾的空隙率,将空气挤压出来增加固 体废物的聚集程度。其目的有二:一是增大容重和减小体积,便于装卸和运输,确保运输安 全与卫生,降低运输成本;二是制取高密度惰性块料,便于储存、填埋或作建筑材料。无论 可燃、不可燃或放射性废物都可压缩处理。 一.压实设备与流程 1.设备 按固体废物种类不同.它可分为金属类废物压实器和城市垃圾压实器两类。 ①金属类废物压实器 金属类废物压实器主要有三向联合式和回转式两种。 A.三向联合式压实器 B.回转式压实器 ②城市垃圾压实器 A.高层住宅垃圾压实器 B.城市垃圾压实器
流程 下图是较为先进的国外城市垃圾压缩处理工艺流程。 静画 巾垃璇压缩处運工艺流程 垃圾先装入四周垫有铁丝网的容器中,然后送入压缩机压缩,压力为160~200kgf/cm (lkgf=9.8N),压缩为15。压块由上向推动活塞推出压缩腔,送入180~200℃沥青浸渍池 10秒涂浸沥青防漏,冷却后经运输皮带装入汽车运往垃圾填埋场。压缩污水经油水分离器入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处理水灭菌后排放。 Chap3固体废物破碎 教学目标: 1理解破碎基础理论重几个基本概念 2熟悉常见的破碎机及其工作原理 3低温破碎与湿式破碎技术和应用条件 教学重点:基础理论重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学时安排:1学时 §1破碎的基础理论 破碎的目的 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的过程称为破碎 使小块固体废物颗粒分裂成细粉的过程称为磨碎。固体废物破碎和磨碎的目的如下 (1)使固体废物的容积减小,便于运输和贮存。 2)为固体废物的分选提供所要求的入选粒度,以便有效地回收固体废物中某种成分。 (3)使固体废物的比表面积增加,提高焚烧、热分解,熔融等作业的稳定性和热效率。 (4)为固体废物的下一步加工作准备,例如,煤矸石的制砖、制水泥等,都要求把煤矸石 波碎和磨碎到定粒度以下,以便进一步加工制备使用。 (5)用破碎后的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置时,压实密度高而均匀,可以加快复土还原。 (6防止粗大、锋利的固体废物损坏分选、焚烧和热解等设备或炉膛
14 2. 流程 下图是较为先进的国外城市垃圾压缩处理工艺流程。 垃圾先装入四周垫有铁丝网的容器中,然后送入压缩机压缩,压力为 160~200kgf/cm2 (1 kgf=9.8N),压缩为 1/5。压块由上向推动活塞推出压缩腔,送入 180~200℃沥青浸渍池 10 秒涂浸沥青防漏,冷却后经运输皮带装入汽车运往垃圾填埋场。压缩污水经油水分离器入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处理水灭菌后排放。 Chap3 固体废物破碎 教学目标: 1.理解破碎基础理论重几个基本概念 2.熟悉常见的破碎机及其工作原理 3.低温破碎与湿式破碎技术和应用条件 教学重点:基础理论重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学时安排:1 学时 §1 破碎的基础理论 一.破碎的目的 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的过程称为破碎: 使小块固体废物颗粒分裂成细粉的过程称为磨碎。固体废物破碎和磨碎的目的如下: (1)使固体废物的容积减小,便于运输和贮存。 (2)为固体废物的分选提供所要求的入选粒度,以便有效地回收固体废物中某种成分。 (3)使固体废物的比表面积增加,提高焚烧、热分解,熔融等作业的稳定性和热效率。 (4)为固体废物的下一步加工作准备,例如,煤矸石的制砖、制水泥等,都要求把煤矸石 破碎和磨碎到一定粒度以下,以便进一步加工制备使用。 (5)用破碎后的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置时,压实密度高而均匀,可以加快复土还原。 (6)防止粗大、锋利的固体废物损坏分选、焚烧和热解等设备或炉膛
二破碎的方法、破碎比和破碎流程 破碎作用分为冲击破碎、剪切破碎、挤压破碎和摩擦破碎 a)压,(b)痨砷,(“)折断;(4磨申,(e)冲击 破碎比:破碎过程中,原废物粒度与破碎产物粒度的比值称为破碎比。有两种表示方法。 (1)用废物破碎前的最大粒度(Dn)与破碎后的最大粒度(dn)的比值来确定破碎比(i D 该法确定的破碎比称为极限破碎比,在工程设计中常被采用。根据最大物料直径来选择 破碎机给料口的宽度。 (2)用废物破碎前的平均粒度(Dφ)与破碎后的平均粒度(dφ)的比值来确定破碎比(i) D 该法确定的破碎比称为真实破碎比,能较真实的反映破碎程度,在科硏和理讼硏究中常 被采用。 破碎流程∶单纯破碎,带预先筛分破碎工艺,带检査筛分破碎工艺、带预先筛分和检査 筛分破碎工艺。 破碎 ○破碎 玻碎 图3-2破碎基本工艺流程 a)单纯破碎工艺;(b)带预先分破碎工艺,(c)借查猪 分破碎工艺;(d)带预先箈分和检查分破碎工艺 §2破碎机 鄂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杋,冲击式破碎机,剪切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和球磨机等。 §3低温破碎与湿式破碎 对于在常温下难以破碎的固体废物,可以利用其低温变脆的性能而有效的破碎,也可以
15 二.破碎的方法、破碎比和破碎流程 破碎作用分为冲击破碎、剪切破碎、挤压破碎和摩擦破碎。 破碎比:破碎过程中,原废物粒度与破碎产物粒度的比值称为破碎比。有两种表示方法。 (1)用废物破碎前的最大粒度(Dmax)与破碎后的最大粒度(dmax)的比值来确定破碎比(i)。 max max d D i = 该法确定的破碎比称为极限破碎比,在工程设计中常被采用。根据最大物料直径来选择 破碎机给料口的宽度。 (2)用废物破碎前的平均粒度(Dcp)与破碎后的平均粒度(dcp)的比值来确定破碎比(i)。 cp cp d D i = 该法确定的破碎比称为真实破碎比,能较真实的反映破碎程度,在科研和理论研究中常 被采用。 破碎流程:单纯破碎,带预先筛分破碎工艺,带检查筛分破碎工艺、带预先筛分和检查 筛分破碎工艺。 §2 破碎机 鄂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冲击式破碎机,剪切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和球磨机等。 §3 低温破碎与湿式破碎 对于在常温下难以破碎的固体废物,可以利用其低温变脆的性能而有效的破碎,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