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的气候 我國季履区和非季风区 1.冬季气候的分布规律: 自南向北降低 0°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 淮河一线分布 非季风区想 重要温度带 亚热带:1月份>0°C 暖温带:1月份<0°C 3.降水分布 ::.1 ①降水的时间分布:大部 广东省广宁中学韦军 E-mail:coolboyoo19@163.com 我的博客:htp/ coolboyoo19bg163cm 分集中于夏季。不利:春旱 夏涝 ②降水的空间分布:东部多,西部少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4.干湿地区 湿润区:降水量>800m 半湿润区:降水量400mm-800mm 半干旱区:400mm-200mm 干旱区:<200m 800m年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分布 5.中国的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受纬度,海陆位置影响 第11页共43
第 11 页 共 43 页 二、中国的气候 1. 冬季气候的分布规律: 自南向北降低 0o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 淮河一线分布 2. 重要温度带 亚热带:1 月份>0oC 暖温带:1 月份<0 oC 3. 降水分布 ① 降水的时间分布:大部 分集中于夏季。不利:春旱 夏涝 ② 降水的空间分布:东部多,西部少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4. 干湿地区 湿润区: 降水量>800mm 半湿润区: 降水量 400mm-800mm 半干旱区:400mm-200mm 干旱区: <200mm 800mm 年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分布 5. 中国的气候特征 ①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受纬度,海陆位置影响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雨热同期 非季风区 季风区 中国的河流 1.主要河流:珠江,长江,黄河,淮河,黑龙江 2.长江: ①源头: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青海省境内) ②入海:东海 ③上游→宜昌亠中游→湖口→下游 ④上 游:水能巨大 中下 游:航运发达 称为A 重宜武湖 黄金水道” 昌汉卩 宜宾 长江水系示意图
第 12 页 共 43 页 ② 季风气候显著 ③ 雨热同期 三、中国的河流 1.主要河流:珠江,长江,黄河,淮河,黑龙江 2.长江: ①源头: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青海省境内) ②入海:东海 ③上游 → 宜昌 → 中游 → 湖口 → 下游 ④ 上 游:水能巨大; 中 下 游:航运发达。 称 为 “黄金水道” 季风区 非季风区
海(黄同 黄 甘肃 海 安 宝珠寺( 洲 西藏自治区 城陵矶 西 南 支流及流域 ⊙已建成的水电站 贵州 ⊙正在建的水电站 长江流域水系图 黄河 ①源头: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青海省境内) ②入海:渤海 ③上游→河口→中游→旧孟津→下游 上游:水能巨大;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下游:“地上河”。 治理黄河关键: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四、水资源的分布一一分布不均匀 1.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办法:修建水库 2.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解决办法:跨流域调水(南水北 调 第13页共431
第 13 页 共 43 页 3.黄河 ①源头: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青海省境内) ②入海:渤海 ③上游→河口→中游→旧孟津→下游 上游:水能巨大;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下游:“地上河”。 治理黄河关键: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四、水资源的分布——分布不均匀 1.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 解决办法:修建水库 2.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 解决办法:跨流域调水(南水北 调)
五、土地资源 的特点: 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2.山地多, 平地 少 北京 3.后备耕地 资源 不足,且开 家庄 发难 度大 (后备耕地巴 分布 在:新疆、 黑龙 江等边远地 区) 黄河水系示意图
第 14 页 共 43 页 五、土地资源 的特点: 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2.山地多, 平地 少 3.后备耕地 资源 不足,且开 发难 度大 (后备耕地 分布 在:新疆、 黑龙 江等边远地 区)
保护土地的基本国策: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经济与文化 、农业的分布 种植区和牧区的分界:以400m等降水量线为界 种植区的土地类型为耕地水田一一水稻 旱地一一小麦分界:秦岭一淮河 牧区的土地类型为草地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上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上 三、工业的地理分布 1.煤炭的分布: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山西省最多 2.铁矿:主要在辽宁、河北、四川三大省 3.石油: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大庆油田为最大的油田) 4.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交通 1.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 水路运输—一最便宜,公路运输—一最方便,铁路运输一一运量大,航空一一最快 2.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 交通中心为北京 (东部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小,与人口的分布基本一致) (四)地理差异 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第15页共431
第 15 页 共 43 页 保护土地的基本国策: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经济与文化 一、农业的分布 种植区和牧区的分界:以 400mm 等降水量线为界 种植区的土地类型为耕地 水田——水稻 旱地——小麦 分界:秦岭—淮河 牧区的土地类型为草地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上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上 三、工业的地理分布 1.煤炭的分布: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山西省最多 2.铁矿:主要在辽宁、河北、四川三大省 3.石油: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大庆油田为最大的油田) 4.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三、交通 1.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 水路运输——最便宜,公路运输——最方便,铁路运输——运量大,航空——最快 2.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 交通中心为北京 (东部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小,与人口的分布基本一致) (四)地理差异 一、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