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复习提纲及知识梳理(中图版)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证明地球是圆的历史事件: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 赤道周长:4万KM;平均半径:6371KM;地球表面积:5.1亿KM (二)地球 120w150W 180° 仪 90°N S0N 120E 1.经线 连 30°N 接南北两s>(老 极的线 E ①指示 30° 30°s 南北方向 南极 30°E 60°E 南极 ②半圆形; 纬线 经线 ③长度相等 2.纬线 与地轴垂直的圆圈 ①指示东西方向;②形状为半圆;③长度不相等(最大是:赤道;最小是:极点) 3.经度(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东经E,西经W) 分布特点:从左往右看,数字越大为东经线, 数字越小为西经线。 第1页共43
第 1 页 共 43 页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及知识梳理(中图版) 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 (一) 地球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证明地球是圆的历史事件:麦哲伦环球航行。 2 地球的大小 赤道周长:4 万 KM;平均半径:6371KM;地球表面积:5.1 亿 KM2 (二) 地球 仪 1. 经 线 ------ 连 接南北两 极的线 ① 指示 南北方向; ②半圆形; ③长度相等 2.纬线------与地轴垂直的圆圈 ①指示东西方向;②形状为半圆;③长度不相等 (最大是:赤道;最小是:极点) 3.经度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东经 E,西经 W) 分布特点:从左往右看,数字越大为东经线, 数字越小为西经线
4.纬度(起点赤道为0纬线,北纬N,南 纬S) p168 ①纬度的分布特点 )从下往上,数字越大为北纬度,数字 越小为南纬度 百该25东 2)从北极到南极,纬度先由大到小,再 由小到大 ②高、中、低纬的划分 0-30低纬度 30-60中纬度 60-90°高纬度 5.半球的划分 ①南、北半球: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 数轴图示法 界线 ②东西半球:以20W-160为东、西半球 的分界线 (三)地球的运动 自转(绕地轴) 1.方向:自西向东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北逆南顺 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一天或24小时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3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贊 第2页共43
第 2 页 共 43 页 4.纬度 (起点赤道为 0 O 纬线,北纬 N,南 纬 S) ①纬度的分布特点 1) 从下往上,数字越大为北纬度,数字 越小为南纬度 2) 从北极到南极,纬度先由大到小,再 由小到大 ② 高、中、低纬的划分 0 O -30O低纬度 30O -60O中纬度 60O -90O高纬度 5.半球的划分 ①南、北半球: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 数轴图示法 界线 ②东西半球:以 20O W-160O E 为东、西半球 的分界线 (三)地球的运动 一、自转(绕地轴) 1.方向:自西向东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 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一天或 24 小时 3.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 北逆南顺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二、公转(绕太阳)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地理现象:四黍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 夏季:最热,阳光直射,阳光直射圯 90° 北界线23.5N(北回归线) 北纬659-北叠、有极、权夜现象 北温带 无极昼、极夜现象 冬季:最冷,阳光斜射厉害,阳光直射 无阳光直射 北纬23.5°}- 最南界线23.5S(南回归线)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热带 有阳光直射 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南纬23.5 无阳光直射 半球秋季 南温带 无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的划分 南纬65薰有极昼、故夜现 90° 划分依据: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 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23.5%-23.5S之 间,约跨47个纬度),终年炎热 寒带:最冷,终年严寒 温带:南北纬23.5-66.5°之间,四季分明 000米 1500米 (三)地图 乙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 海平面 记 1.方向 ①一般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第3页共43
第 3 页 共 43 页 二、公转(绕太阳)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 夏季:最热,阳光直射,阳光直射地球的最 北界线 23.5O N(北回归线) 冬季:最冷,阳光斜射厉害,阳光直射地球的 最南界线 23.5O S(南回归线) △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北半球春季南 半球秋季 三、五带的划分 划分依据: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23.5O N-23.5O S 之 间,约跨 47 个纬度),终年炎热 寒带:最冷,终年严寒 温带:南北纬 23.5O -66.5O之间,四季分明 (三) 地图 一、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 记 1. 方向 ① 一般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
②指向标: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 2.比例尺 ①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②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的关系 1)比例尺的大小: 因比例尺分子通常为1,所以比例尺大小多取决于分母,分母越 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2)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范围的关系 在图幅相同时,比例尽越大,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北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3)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图例(符号)和注记(文字、数字)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海拔高度是指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4.等高线表示的常见地形形态 ①山顶: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中间低,四周高③山脊:等高线的弯曲指向低 处(作为河流的分水岭)④山谷:等高线的弯曲指向高处(能发育成河流)⑤鞍部:两头 高,中间低⑥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 第4页共43
第 4 页 共 43 页 ② 指向标: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③ 经纬网定向 2. 比例尺 ①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②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的关系 1)比例尺的大小: 因比例尺分子通常为 1,所以比例尺大小多取决于分母,分母越 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2)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范围的关系 在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3)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 图例(符号)和注记(文字、数字)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海拔高度是指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4. 等高线表示的常见地形形态 ① 山顶:中间高,四周低 ②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③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指向低 处(作为河流的分水岭)④山谷:等高线的弯曲指向高处(能发育成河流) ⑤鞍部:两头 高,中间低 ⑥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
地形山地山降盆地洼地山脊山 鞍部壁徒蓬 表示闭合曲线闭合曲线等高线凸向山等高統凸向山一山溶等高线多条等高线汇 方法外低内高外高内低辮连线低处谷连线高处组成 合重叠在一处 山谷 鞍部 示意图等高线图 画胸图 地形|四周低四周高从山顶到山颟「从山顶到山爾|相邻两个山顶之 近于垂直的山 特征中部高中部低凸起部分 低凹部分间,呈马鞍形 示坡线画在示坡线画在 坡,称峭壁 说明等高线外等高内山详线也叫分山管线也叫集税型山谷最度上突出 侧,坡度向侧,坡度向水线 水线 高处、山降线最|处,称悬崖或 低处 陡崖 外侧降内侧降 平一般在20米下平斯有起伏 盆地 无固定标准 四周高,中u低 第5页共43
第 5 页 共 4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