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佳中学八年级上期月考二语文试题(教师卷) (120分钟内完成满分120分) 考号 班级 姓名 成绩 基础知识(30分,每题3分。) 、请指出下列各组词中加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浣妆(huan)瞿塘峡(qω)潇洒( XIAo S)比肩联袂(mei) B、殉职(x诅n)毫不气馁(li)摞起(luo)鄙薄(b6) C、安谧(mi)拈轻怕重(zhan)颠簸( dian bo)法家拂士(bi) D、自刎(wen)采樵(jiao)砭骨(bian)佁然不动(yi) 2、请指出下列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B、以讹传讹:把本来正确的话却错误地传出去。 C、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假:凭借,通过。 D、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3、根据语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四句话,不得体的一句是(B) 初一(1)班学生李刚在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夺取了第一名。事后,《春草》文学社的一名 小记者采访了他。小记者请他谈谈感想,他说:“ A.能为集体争得荣誉,我感到非常高兴 B.我初步体会到,胜利永远属于强者。 C.这次第一,不等于今后永远第一 D.还有两个项目没比赛,我希望也能取得好成绩。 4、下列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小石潭记》一一唐代一一柳宗元《柳河东全集》 B.《满井游记》一一明代一一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C.《曹刿论战》一一春秋一一孟子《左传·庄公十年》 D.《劳山道士》一一清代一一蒲松龄《聊斋志异》 、下列哪一项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A) 例: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 碎 A、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 色紫色的花。 B、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C、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 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D、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晩
1 成佳中学八年级上期月考二语文试题(教师卷) (120 分钟内完成 满分 120 分) 考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基础知识(30 分,每题 3 分。) 1、请指出下列各组词中加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浣.妆(huàn)瞿.塘峡(qú) 潇洒..(xiāo sǎ) 比肩联袂.(mèi) B、殉职..(xùn) 毫不气馁.(lěi) 摞.起(luò) 鄙薄.(bǒ) C、安谧.(mì) 拈.轻怕重(zhān) 颠簸..(diān bō) 法家拂.士(bì) D、自刎.(wěn) 采樵.(jiāo) 砭.骨(biǎn) 佁.然不动(yì) 2、请指出下列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B ) A、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B、以讹传讹:把本来正确的话却错误地传出去。 C、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假:凭借,通过。 D、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3、根据语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四句话,不得体的一句是( B ) 初一(1)班学生李刚在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夺取了第一名。事后,《春草》文学社的一名 小记者采访了他。小记者请他谈谈感想,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A.能为集体争得荣誉,我感到非常高兴。 B.我初步体会到,胜利永远属于强者。 C.这次第一,不等于今后永远第一。 D.还有两个项目没比赛,我希望也能取得好成绩。 4、下列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柳河东全集》 B.《满井游记》——明代——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C.《曹刿论战》——春秋——孟子《左传·庄公十年》 D.《劳山道士》——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 5、下列哪一项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A ) 例: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 碎…… A、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 色紫色的花。 B、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C、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 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D、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各小题3分,共15分。)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 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 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 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 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③(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④(高大伟岸)的 姿态,却展示了⑤(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髙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 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 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 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 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一一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 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 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髙原似的砖垛,却贫瘠 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 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 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 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 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 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 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 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 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 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②于是,那条被晩霞映红了的小巷, 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 鞠了一躬。 6.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恣意:指拘束自己的意思(放纵、肆意) B:鸟瞰: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2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各小题 3 分,共 15 分。)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 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 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 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 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③(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④(高大伟岸)的 姿态,却展示了⑤(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 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 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 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 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 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 ....;也曾经挽留 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 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 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 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 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 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 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 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 “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 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 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 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 鞠了一躬。 6.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 恣意:指拘束自己的意思 (放纵、肆意) B:鸟瞰: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C、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D.佝偻:指身体弯曲的意思。 文中③④⑤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B) A.郁郁葱葱、高大伟岸、绚丽多姿 B.稀稀疏疏、高大伟岸、固执顽强 C.郁郁葱葱、浓荫遮蔽、固执顽强 D.稀稀疏疏、浓荫遮蔽、绚丽多姿 8.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理解不正确的是(C A.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 B.稀稀疏疏的枝杈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 C.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D.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 9.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赏析正确的是(C)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 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A.①②两句都使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榆树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形象。 B.第②句将榆树的形象比喻成“永恒的雕塑”’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 品质。 C.第①句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 贫瘠的苦痛。 D.第①句夸张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极强的生命力 10.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分析错误的是(D) A.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B.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C.因为我觉得老人和眼前这棵榆树有着相似点。写人也是为了写树。 D.因为这棵树是老人十八年前种的,所以有必要通过老人来交代榆树来历。 请根据如下提示,写出所缺诗(文)或句子。(8分) 11.《观刈麦》中写农民在特定环境下违背常人的心态的句子 是 12.《赤壁》中叙事交代兴感之由的句子是: 13.《过零丁洋》中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是: ,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阅读理解(28分) ()《曹刿论战》(16分)
3 C、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D.佝偻:指身体弯曲的意思。 7.文中③④⑤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B ) A.郁郁葱葱、高大伟岸、绚丽多姿 B.稀稀疏疏、高大伟岸、固执顽强 C.郁郁葱葱、浓荫遮蔽、固执顽强 D.稀稀疏疏、浓荫遮蔽、绚丽多姿 8.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理解不正确的是 ( C ) A.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 B.稀稀疏疏的枝杈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 C.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D.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 9.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赏析正确的是( C )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 轻 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A.①②两句都使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榆树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形象。 B. 第②句将榆树的形象比喻成 “永恒的雕塑”,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 品质。 C. 第①句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 贫瘠的苦痛。 D. 第①句夸张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极强的生命力。 10.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分析错误的是( D ) A.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B.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C.因为我觉得老人和眼前这棵榆树有着相似点。写人也是为了写树。 D.因为这棵树是老人十八年前种的,所以有必要通过老人来交代榆树来历。 三.请根据如下提示,写出所缺诗(文)或句子。(8 分) 11.《观刈麦》中写农民在特定环境下违背常人的心态的句子 是: , 。 12.《赤壁》中叙事交代兴感之由的句子是: , 。 13.《过零丁洋》中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是: , 。 14. ,化作春泥更护花 。 1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阅读理解(28 分) ㈠《曹刿论战》(16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②必以情(实情)③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祭品)④小大之狱 (案件)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十气髙涨,第二次击鼓十气衰减,第三次击鼓十气耗尽。 18.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①文中表明曹刿请见庄公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9.对课文理解进行判断:(4分)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写出了战争的时间,战争的性质,交战的双方。(V) ②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明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又有远谋的人 ③第二段详写了齐鲁长勺之战,目的在于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④《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二)阅读《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完成下列各题。(12分)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 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 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 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 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 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 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 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 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 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4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①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②必以情.( 实情)③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祭品)④小大之狱. (案件)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 ①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士气高涨,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减,第三次击鼓士气耗尽。 18.用原文语句回答。(4 分) ①文中表明曹刿请见庄公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9.对课文理解进行判断:(4 分)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写出了战争的时间,战争的性质,交战的双方。( ∨ ) ②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明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又有远谋的人。( ∨ ) ③第二段详写了齐鲁长勺之战,目的在于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 ) ④《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 ) (二)阅读《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完成下列各题。(12 分)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 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 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 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 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 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 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 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 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 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 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 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 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 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 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 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 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別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 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 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 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 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20.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奷习惯(答成“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也可 得满分) 21.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6分)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_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 接着以_。学游泳为例,论证了_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的观点。 22.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 _强调了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就得下功夫 23.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2分) 答: 24.依照下面两个句子,补写一句:(2分) 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 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 五、写作能力测试(52分)下面的作文题目任选其中一题 题一:父母养育了你,老师培育了你,朋友帮助了你……大自然给你启迪,社会给你经验 挫折使你成熟,成功让你奋起……对于这一切,你一定心怀感激 请你以“感谢 ”为题目,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 题二:“希望”,多么诱人的词语,它能让你绝处逢生,摆脱困境,振奋精神,走向成功。生 活中有了希望,就会五彩缤纷,充满阳光;学习中有了希望,就能无所畏惧,勇攀高 峰:前进中有了希望,就能目标明确,满怀信心。希望是精神支柱,希望是动力、方 向。请以“希望”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5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 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 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 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 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 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 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 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 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 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 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 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20.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答: 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答成“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也可 得满分) 21.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6 分)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 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 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 接着以 学游泳 为例,论证了 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 的观点。 22.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 答: 强调了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就得下功夫 23.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2 分) 答: 24. 依照下面两个句子,补写一句:(2 分) 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 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 。 五、写作能力测试 (52 分)下面的作文题目任选其中一题。 题一:父母养育了你,老师培育了你,朋友帮助了你……大自然给你启迪,社会给你经验; 挫折使你成熟,成功让你奋起……对于这一切,你一定心怀感激。 请你以“感谢 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 题二:“希望”,多么诱人的词语,它能让你绝处逢生,摆脱困境,振奋精神,走向成功。生 活中有了希望,就会五彩缤纷,充满阳光;学习中有了希望,就能无所畏惧,勇攀高 峰;前进中有了希望,就能目标明确,满怀信心。希望是精神支柱,希望是动力、方 向。请以“希望”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