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则 一、多词解条 学科经济法学说 2、 平衡协调原则 3、经济行政法学说 4、经济合同 二、单选题 为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和原则对经济关系进行综 合调整的规律”的法律学科的学说是( 。 A、学科经济法说 B、综合经济法说 C、经济行政法说 经这法即设 、认为经济法是“以经济民法方法、经济行政方法、经济劳动方法调整平等的、 2 行政管理性的、劳动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的学说是( )。 A、学科经济法说 B、综合经济法说 C、经济行改法道 D 经济法规 认为经济法就是“经济行政法”,它与行政法其他部分的区分,是“经济行政 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兼有行政性和经济性”,“经济行政法在采用传统的行政 法调整方法及行政命令方法的同时,还广泛运用其他调整方法,特别是着重发挥 经济调节手段的作用”的学说是( )。 学科经济法说 综合经济法说 C、经济行政法说 D、经济法规说 4、认为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和各种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的学说是( )。 大经济法 B、经济法规说 C、企业法说 D、国民经济运行法说 E、客观调控法说 经济管理法说 5、认为经济法“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各种经济关系和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管 理、监督、奖励或限制的诸种经济法规的总称”,或者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规 的总称”的学说是( A、大经济法说 ,经济法规说 企业法说 D、国民经济运行法说 E、客观调控法说
第二章 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则 一、名词解释 1、学科经济法学说 2、平衡协调原则 3、经济行政法学说 4、经济合同 二、单选题 1、认为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和原则对经济关系进行综 合调整的规律”的法律学科的学说是( )。 A、学科经济法说 B、综合经济法说 C、经济行政法说 D、经济法规说 2、认为经济法是“以经济民法方法、经济行政方法、经济劳动方法调整平等的、 行政管理性的、劳动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的学说是( )。 A、学科经济法说 B、综合经济法说 C、经济行政法说 D、经济法规说 3、认为经济法就是“经济行政法”,它与行政法其他部分的区分,是“经济行政 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兼有行政性和经济性”,“经济行政法在采用传统的行政 法调整方法及行政命令方法的同时,还广泛运用其他调整方法,特别是着重发挥 经济调节手段的作用”的学说是( )。 A、学科经济法说 B、综合经济法说 C、经济行政法说 D、经济法规说 4、认为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和各种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的学说是( )。 A、大经济法说 B、经济法规说 C、企业法说 D、国民经济运行法说 E、客观调控法说 F、经济管理法说 5、认为经济法“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各种经济关系和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管 理、监督、奖励或限制的诸种经济法规的总称”,或者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规 的总称”的学说是( )。 A、大经济法说 B、经济法规说 C、企业法说 D、国民经济运行法说 E、客观调控法说
F、经济管理法说 6、认为经济法是“调整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的学说是 A、 大经济法说 B、经济法规说 C、企业法说 D、国民经济运行法说 E 客观调控法说 经济管理法 T、认为经济法是“法在调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制度、法形式 和法方法的总和”的学说是()。 A、大经济法说 B、经济法规说 企业法说 D、国民经济运行法说 、客观调控法说 F、经济管理法说 8、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作为经济管理主体与市场主体之间的间接宏 观调控性经济关系”的学说是( A、 大经济法议 B、经济法规说 C、企业法说 D、国民经济运行法说 经济管理法 9、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管理关系包括“政 府对经济的管理”、“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的纵向关系”,以及实 际上属于经济管理关系的“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这些关系既可以是强 制性的命令和服从、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也可以是非强制性的指导和被指导的 系的当道只 A、大经济法说 B、经济法规说 C、企业法说 D、国民经济运行法说 凡 ,客观调控法说 经济管理法说 10、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过程中和计划指导下的经营协作活动中所发生 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的学说是()。 A、管理协调说 B、经济法规说 企业法说 D、国民经济运行法说 11、纵横统一说之统一是指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 A、法律关系双方意志的统
F、经济管理法说 6、认为经济法是“调整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的学说是( )。 A、大经济法说 B、经济法规说 C、企业法说 D、国民经济运行法说 E、客观调控法说 F、经济管理法说 7、认为经济法是“法在调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制度、法形式 和法方法的总和”的学说是( )。 A、大经济法说 B、经济法规说 C、企业法说 D、国民经济运行法说 E、客观调控法说 F、经济管理法说 8、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作为经济管理主体与市场主体之间的间接宏 观调控性经济关系”的学说是( )。 A、大经济法说 B、经济法规说 C、企业法说 D、国民经济运行法说 E、客观调控法说 F、经济管理法说 9、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管理关系包括“政 府对经济的管理”、“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的纵向关系”,以及实 际上属于经济管理关系的“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这些关系既可以是强 制性的命令和服从、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也可以是非强制性的指导和被指导的 关系的学说是( )。 A、大经济法说 B、经济法规说 C、企业法说 D、国民经济运行法说 E、客观调控法说 F、经济管理法说 10、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过程中和计划指导下的经营协作活动中所发生 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的学说是( )。 A、管理协调说 B、经济法规说 C、企业法说 D、国民经济运行法说 11、纵横统一说之统一是指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 )。 A、法律关系双方意志的统一
B、经济和国家意志的统 C、主体和纹体的统 19纵横练 一说之纵向经济关系主要是指(),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 A、经济管理关系 B、非经济的管理关系 C、用家意志不直接参与或应由当事人自治的内部管理关系 13、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是指( ),主要表现为以国家为管理主体的 经济管理关系 A、行政管理关系 B、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关系 C、公共经济管理关系 14、经济法是( )本位的法, 15、A、权力 B、权利 C、社会 三、多选题 1、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包括以下哪几项()。 A、经济管理关系 B 维护公平竞争关系 C、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 D、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关系 2、直接体现国家意志而具有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或曰超出民法调整 范围的“平等主体”之财产关系,即应当作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这些关系主要 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A、政府日常消费采购合同 B、 一国国企与另一国私企之间的飞机订购合同 C、国家通过政府机构或设立企业、委托代理人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或经济关系的 合同关系 平等的国家机关或财政主体之间的经济协作关系 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包括:( 。 A、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 B、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 C、经济法是系统、综合调整法 D、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 ,经济法是“以公为主 、公私兼顾”的法 4、经济法的特征包括( 。 A、经济性或专业性 B、政策性 C、政府主导性 ,综合性 5、经济法基于公 私法的兼顾融合,在多个方面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A、公法因素和私法因素的融合 B、各种法律调整手段的融合
B、经济和国家意志的统一 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12、纵横统一说之纵向经济关系主要是指( ),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 系。 A、经济管理关系 B、非经济的管理关系 C、国家意志不直接参与或应由当事人自治的内部管理关系 13、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是指( ),主要表现为以国家为管理主体的 经济管理关系。 A、行政管理关系 B、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关系 C、公共经济管理关系 14、经济法是( )本位的法。 15、A、权力 B、权利 C、社会 三、多选题 1、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包括以下哪几项( )。 A、经济管理关系 B、维护公平竞争关系 C、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 D、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关系 2、直接体现国家意志而具有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或曰超出民法调整 范围的“平等主体”之财产关系,即应当作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这些关系主要 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 A、政府日常消费采购合同 B、一国国企与另一国私企之间的飞机订购合同 C、国家通过政府机构或设立企业、委托代理人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或经济关系的 合同关系 D、平等的国家机关或财政主体之间的经济协作关系 3、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包括:( )。 A、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 B、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 C、经济法是系统、综合调整法 D、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 E、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 4、经济法的特征包括( )。 A、经济性或专业性 B、政策性 C、政府主导性 D、综合性 5、经济法基于公、私法的兼顾融合,在多个方面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 A、公法因素和私法因素的融合 B、各种法律调整手段的融合
C、经济法在其调整中处处体现着统分结合、指导和规制相结合的精神 D、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融合 6、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纵横统 B、平衡协调 C、维护公平竞争 D、声权利效相统 7、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中的责任具有不同的层次()。 A、 它是 一种角色责任 B、它表明经济法律关系对特定角色的权力义务要求 C、在组织中不同角色,决定了主体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承受的权(力)利、义务 和利益 D、责任表明在主体违反义务时引起法律和国家对其的否定性评价 四、简答题 1、简述经济法的社会本位。 2、如何理解经济法的政府主导性特征。 3、从经济法的政策性角度,谈谈经济政策法。 4、简述经济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 简述经济法理念的内容 五、材料分析 1、基本材料: 2005年9月初,国务院同时颁发《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至 此,争议十多年的“无店铺经营”模式正式拥有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国院法制九 国家工商总局负责人在回答新华网记者关于《直销管理条 例》的采访时指出,直销作为一种经营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 之后传入欧洲、日 本等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直销具有减少流通环节、节省广告投入、实行面对面 服务等优点,因而在一些国家迅速传播开来。但因其同时具有交易上的隐蔽性、 参与人员的分散性、交易对象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在其逐步发展的同时,也很快 衍生出一些商业欺诈行为,特别是传销、“金字塔诈骗”和“老鼠会”等,严重 扰乱 正常的社会秩序。 为此, 都在严格规范的前提下开放直销经营 动:同时,通过立法严厉打击利用直销名义进行的欺诈活动。如美国的“禁止金 字塔计划”法案、日本的《无限连锁链防止法》、马来西亚的《直销法》等。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国外直销公司开始进入中国。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发有程度较低,有关管理法规不够完善,直 销逐渐发展成为种种形式的传销 些不法的单位和个人打着“快速致富 的旗号, 诱骗群众参与传销,利用虚假宣传、 组成封闭人际网络、收取高额入 费等手段敛取钱财,还有一些人员利用传销从事迷信、帮会、价格欺诈、推销假 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不仅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 利益,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针对上述情况,国务院1998年4月发出 了《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传销经营不符合我国现附 件国情 己造 严重危害,对传销经营活动必 须坚 予以禁止 传销的危害突出表现在:一是伴随传销发生的偷税漏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走私贩私、非法买卖外汇、非法集资、虚假宜传、侵害消费者权益等大量违法行 为,给金融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破坏:二是传销侵害的多是弱势群体,比如
C、经济法在其调整中处处体现着统分结合、指导和规制相结合的精神 D、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融合 6、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纵横统一 B、平衡协调 C、维护公平竞争 D、责权利效相统一 7、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中的责任具有不同的层次( )。 A、它是一种角色责任 B、它表明经济法律关系对特定角色的权力义务要求 C、在组织中不同角色,决定了主体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承受的权(力)利、义务 和利益 D、责任表明在主体违反义务时引起法律和国家对其的否定性评价 四、简答题 1、简述经济法的社会本位。 2、如何理解经济法的政府主导性特征。 3、从经济法的政策性角度,谈谈经济政策法。 4、简述经济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 5、简述经济法理念的内容。 五、材料分析 1、 基本材料: 2005 年 9 月初,国务院同时颁发《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至 此,争议十多年的“无店铺经营”模式正式拥有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国务院法制办、 国家工商总局负责人在回答新华网记者关于《直销管理条 例》的采访时指出,直销作为一种经营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之后传入欧洲、日 本等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直销具有减少流通环节、节省广告投入、实行面对面 服务等优点,因而在一些国家迅速传播开来。但因其同时具有交易上的隐蔽性、 参与人员的分散性、交易对象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在其逐步发展的同时,也很快 衍生出一些商业欺诈行为,特别是传销、“金字塔诈骗”和“老鼠会”等,严重 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为此,各国政府都在严格规范的前提下开放直销经营活 动;同时,通过立法严厉打击利用直销名义进行的欺诈活动。如美国的“禁止金 字塔计划”法案、日本的《无限连锁链防止法》、马来西亚的《直销法》等。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一些国外直销公司开始进入中国。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发育程度较低,有关管理法规不够完善,直 销逐渐发展成为种种形式的传销活动。一些不法的单位和个人打着“快速致富” 的旗号,诱骗群众参与传销,利用虚假宣传、组成封闭人际网络、收取高额入门 费等手段敛取钱财,还有一些人员利用传销从事迷信、帮会、价格欺诈、推销假 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不仅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 利益,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针对上述情况,国务院 1998 年 4 月发出 了《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传销经营不符合我国现附 件国情,已造成严重危害,对传销经营活动必须坚决予以禁止。 传销的危害突出表现在:一是伴随传销发生的偷税漏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走私贩私、非法买卖外汇、非法集资、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权益等大量违法行 为,给金融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破坏;二是传销侵害的多是弱势群体,比如
农民、下岗职工、老年人、在校学生等;三是一些人被骗后走上了偷盗、抢劫、 城斗、卖浮等讳法犯罪的道路,给补会治安带来隐电,四是传销引发的夫事反目 父子相向甚至家破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对社会伦理道德造成冲击: 五是传销组 织者、策划者对参加人员实施精神控制,使人沉溺于“发财梦”中不能自拔,诱 使参加者不择手段大肆从事欺诈活动。 国务院法制办、商务部负责人指出,该条例的出台是正确引导和规范我国自 销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阀行入世承诺的需要。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应当在2004 年年底取消对外资在无固定地点的批发或零售服务领域设立商业存在方面的限 制,并制定与T0规则和中国入世承 诺相符合的关于 无固 定地点销售的法规。这 里所称的“无固定地点销售”的主要形式之 就是直销。在起草、审查该条例的 时程中,我们始终坚特两个指导思想:一是条例的内容符合WT0有关规定和我玉 的入世承诺, “是坚特从亚监管,对直销业确定了较为亚格的监管制度。《直销 管理条例》开放直销业并不意味着允许传销。国务院颁布《直销管理条例》的同 时还颁布了《禁止传销条例》,其目的就是在开放并规范直销的同时, 一如既往 地严厉打击传销。 按照规定,《禁止传销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直销管理条例》 自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业内人士分析,前者早于后者实施暗示着政府对直 销市场采取“先打后放”的思路。 间题,从直销业在中国的发展看自销立法的理今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学科经济法学说认为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和原则对 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的规律”的法律学科。 2、所谓平衡协调原则,是指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 调整 关系 ,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 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 3、经济行政法学说认为经济法就是“经济行政法”,它与行政法其他部分的区分 是“经济行政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兼有行政性和经济性”,“经济行政法在采 用传统的行政法调整方法及行政命今方法的同时,还广泛运用其他调整方法,特 别是着重发挥经济调节手段的作用。 4、市场主体之间在计划基础上的流通、协作活动及合同关系,应由经济法调整 这种合同是计划组织因素与商品货币关系的价值因素相结合、“纵横统一”的典 型形式,也即经济合同。 二、单选题 A 2、B 5、B 6、C7、D 9、F 10、A11、B 12、A13、C14、C 三、多选题 I、AB0 2、CD3、ABCDE4、ABCD 5、ABC 6、 BCD 7、ABCD 四、简答顾 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是指它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在任何 情况下都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 社会本位要求经济法以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为最高准则。无论国家还是企 业,都必须对社会负责。在具体经济关系中,国家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和权利,对
农民、下岗职工、老年人、在校学生等;三是一些人被骗后走上了偷盗、抢劫、 械斗、卖淫等违法犯罪的道路,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四是传销引发的夫妻反目、 父子相向甚至家破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对社会伦理道德造成冲击;五是传销组 织者、策划者对参加人员实施精神控制,使人沉溺于“发财梦”中不能自拔,诱 使参加者不择手段大肆从事欺诈活动。 国务院法制办、商务部负责人指出,该条例的出台是正确引导和规范我国直 销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履行入世承诺的需要。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应当在 2004 年年底取消对外资在无固定地点的批发或零售服务领域设立商业存在方面的限 制,并制定与 WTO 规则和中国入世承诺相符合的关于无固定地点销售的法规。这 里所称的“无固定地点销售”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直销。在起草、审查该条例的 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指导思想:一是条例的内容符合 WTO 有关规定和我国 的入世承诺,二是坚持从严监管,对直销业确定了较为严格的监管制度。《直销 管理条例》开放直销业并不意味着允许传销。国务院颁布《直销管理条例》的同 时还颁布了《禁止传销条例》,其目的就是在开放并规范直销的同时,一如既往 地严厉打击传销。 按照规定,《禁止传销条例》自 2005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直销管理条例》 自 2005 年 12 月 1 日起实施。业内人士分析,前者早于后者实施暗示着政府对直 销市场采取“先打后放”的思路。 问题:从直销业在中国的发展看直销立法的理念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科经济法学说认为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和原则对 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的规律”的法律学科。 2、所谓平衡协调原则,是指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 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 3、经济行政法学说认为经济法就是“经济行政法”,它与行政法其他部分的区分, 是“经济行政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兼有行政性和经济性”,“经济行政法在采 用传统的行政法调整方法及行政命令方法的同时,还广泛运用其他调整方法,特 别是着重发挥经济调节手段的作用。” 4、市场主体之间在计划基础上的流通、协作活动及合同关系,应由经济法调整。 这种合同是计划组织因素与商品货币关系的价值因素相结合、“纵横统一”的典 型形式,也即经济合同。 二、单选题 1、A 2、B 3、C 4、A 5、B 6、C 7、D 8、E 9、F 10、A 11、B 12、A 13、C 14、C 三、多选题 1、ABC 2、CD 3、ABCDE 4、ABCD 5、ABC 6、 BCD 7、ABCD 四、简答题 1、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是指它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在任何 情况下都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 社会本位要求经济法以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为最高准则。无论国家还是企 业,都必须对社会负责。在具体经济关系中,国家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和权利,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