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一、多词解条 1.经济法主体 2.经济活动主体 3.经济责任制 4.一般经济责任制度 5.特殊经济责任制度 单洗题 1.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的当事人。 A.享有经济权利 B.承担经济义务 C.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 D.享有经济权利或承担经济义务 2.公民个人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此行为使公民成为()主体 A.民法 B.民法和经济法 C.经济法 D.民法或经济法 3.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国家机关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A.国家对外签订贷款合同 B.房屋管理部门依法对房屋进行拆迁 C.城市管理部门依法驱逐不法难贩 D.民政部门为退休职工发放退休金 4.以下不属于特殊经济责任制的优点是()。 A.权利、义务较为明确 B.能够突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平等性的方面 C.当事人不易滥用权利 D.有利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三、多洗题 1以下 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是( A企 B.供销合作社 C.国家机关 D.个体工商户 2.以下可以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是()。 A企业 B.个体经营者 C.承包企业的个人 D.国家 3.以下属于经济法的主体制度内容的是()。 A.经济性行业组织法 B.中央银行法 C.特殊经济组织法 D.合作制及集体所有制组织法
第五章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法主体 2.经济活动主体 3.经济责任制 4.一般经济责任制度 5.特殊经济责任制度 二、单选题 1.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 )的当事人。 A.享有经济权利 B.承担经济义务 C.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 D.享有经济权利或承担经济义务 2.公民个人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此行为使公民成为( )主体。 A.民法 B.民法和经济法 C.经济法 D.民法或经济法 3.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国家机关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 A.国家对外签订贷款合同 B.房屋管理部门依法对房屋进行拆迁 C.城市管理部门依法驱逐不法摊贩 D.民政部门为退休职工发放退休金 4.以下不属于特殊经济责任制的优点是( )。 A.权利、义务较为明确 B.能够突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平等性的方面 C.当事人不易滥用权利 D.有利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三、多选题 1.以下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是( )。 A.企业 B.供销合作社 C.国家机关 D.个体工商户 2.以下可以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是( )。 A.企业 B.个体经营者 C.承包企业的个人 D.国家 3.以下属于经济法的主体制度内容的是( )。 A.经济性行业组织法 B.中央银行法 C.特殊经济组织法 D.合作制及集体所有制组织法
四、简答题 1.简述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2.简述经济法主体制度。 五、案例分析 某市工商管理局以甲公司出售假冒商品为由将其商品扣押,但是,经过相关 公证机构的检证,证明该商品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是合格产品。这样,工商管理 局对甲公司实施的扣押这一具体行政行为就失去了事实依据。根据行政法的相关 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某一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同时具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才能被认为合法,缺少其中任何一项依据,该具体行政行为就应该认定为违法。 工商管理局扣押甲公司的商品没有事实依据,当然应该认定该扣押属违法具体行 政行为。所以,在甲公司将工商管理局起诉到人民法院后,法院便依法判决工商 管理局承担行政侵权赔偿责任,并判令工商管理局赔偿甲公司直接经济损失 5000元。 1.分别指出案例中的经济法主体有哪些? 2.结合经济法的相关理论,指出案例中经济法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法主体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即由经济法部 门所规定和保障的权利(力)义务关系的参加者,是指在经济管理、维护公平竞 争、组织管理型的流转和协作等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力)、承担一 定义务的当事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又分为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二是 指根据经济法的主体制度成立的主体,如根据国有企业法和公司法成立的国有企 业或国有公司,直接依法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等。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构 成的基本要素,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直接参与者,它既是经济权利(力)的享受者, 又是经济义务的承担者,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经济法基 本理论的建设中,研究和探讨主体问题对于加强经济立法、守法、执法及司法, 建立经济法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经济活动主体,主要是指依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设立,直接从事生产、流 通、服务和经济协作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经济活动主体主要为各类企业、个体 经营者、承包或租赁企业的个人等。其中,国有企业、合作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 或者组织,包括由国有、合作制主体控制的各种经济组织,是根据经济法的主体
四、简答题 1.简述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2.简述经济法主体制度。 五、案例分析 某市工商管理局以甲公司出售假冒商品为由将其商品扣押,但是,经过相关 公证机构的检证,证明该商品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是合格产品。这样,工商管理 局对甲公司实施的扣押这一具体行政行为就失去了事实依据。根据行政法的相关 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某一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同时具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才能被认为合法,缺少其中任何一项依据,该具体行政行为就应该认定为违法。 工商管理局扣押甲公司的商品没有事实依据,当然应该认定该扣押属违法具体行 政行为。所以,在甲公司将工商管理局起诉到人民法院后,法院便依法判决工商 管理局承担行政侵权赔偿责任,并判令工商管理局赔偿甲公司直接经济损失 5000 元。 1.分别指出案例中的经济法主体有哪些? 2.结合经济法的相关理论,指出案例中经济法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法主体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即由经济法部 门所规定和保障的权利(力)义务关系的参加者,是指在经济管理、维护公平竞 争、组织管理型的流转和协作等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力)、承担一 定义务的当事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又分为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二是 指根据经济法的主体制度成立的主体,如根据国有企业法和公司法成立的国有企 业或国有公司,直接依法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等。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构 成的基本要素,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直接参与者,它既是经济权利(力)的享受者, 又是经济义务的承担者,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经济法基 本理论的建设中,研究和探讨主体问题对于加强经济立法、守法、执法及司法, 建立经济法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经济活动主体,主要是指依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设立,直接从事生产、流 通、服务和经济协作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经济活动主体主要为各类企业、个体 经营者、承包或租赁企业的个人等。其中,国有企业、合作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 或者组织,包括由国有、合作制主体控制的各种经济组织,是根据经济法的主体
制度成立的,其他经济活动主体则多是依民法和行政法设立的。 3.经济责任制,是指在公有制主导的经营管理中,企事业机关单位及其内部机 构、成员因角色设置及其实现,而相互承担义务和相应地享有权益的经济法律关 系或制度。它是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在经济法的各项制度中的具体体现和保障 如果没有经济责任制,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无从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的市 场经济之经济法和经济法治就会落空。经济责任制,特指在公有财产及其主导的 管理经营体系中刻意于角色塑造及相应的权义设置和权益制衡的某种法律关系 或制度,而非指任何责任制关系。经济责任制作为经济法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的 表现和实现形式,对于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水平和企业经营效率,克服官僚主义、 腐败现象,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以及劳动者积极性和责任感的发挥,都有着 重要意义。经济责任制的范围包括:国家机关之间、国家与公有主体及其主导的 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内部。 4.一般经济责任制,是指由法律一般地规定经济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权利 (力)、义务关系,普遍适用于某一类主体或关系,对于法律不作规定的细节或 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通过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的日常活动加以解决 的责任制形式。一般经济责任制由普遍性规范加以确认,优点是操作方便,有利 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不容易发生短期行为。缺点是可 能会出现权利、义务不明晰的情况,容易使当事人滥用权利或疏忽懈怠, 5.特殊经济责任制,是指由个别契约、章程或专门法规等规定某种具体的责任制 关系。据此,将当事人依法可以享有的权利(力)义务、职权职责等,通过一定 的合法形式予以明确,加以具体落实。特殊经济责任制的优点是,权利(力) 义务较为明确、具体,采取契约或协议形式,能够突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平 等性的方面,当事人不易滥用权利(力)或怠于履行义务,发生纠纷较为容易得 到解决。缺点是具体的确定权利(力),义务的成本较高,较为耗时费力,当事 人的经济力、信息力、谈判力等的差异可能导致在同等条件下发生不同的权利 (力)、义务安排,对实质公正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果权利(力)、义务规定 得过细,有可能在长期关系契约中对当事人形成束缚,或者导致短期的行为。 二、单选题 1、C2、C3、A4、D
制度成立的,其他经济活动主体则多是依民法和行政法设立的。 3. 经济责任制,是指在公有制主导的经营管理中,企事业机关单位及其内部机 构、成员因角色设置及其实现,而相互承担义务和相应地享有权益的经济法律关 系或制度。它是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在经济法的各项制度中的具体体现和保障。 如果没有经济责任制,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无从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的市 场经济之经济法和经济法治就会落空。经济责任制,特指在公有财产及其主导的 管理经营体系中刻意于角色塑造及相应的权义设置和权益制衡的某种法律关系 或制度,而非指任何责任制关系。经济责任制作为经济法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的 表现和实现形式,对于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水平和企业经营效率,克服官僚主义、 腐败现象,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以及劳动者积极性和责任感的发挥,都有着 重要意义。经济责任制的范围包括:国家机关之间、国家与公有主体及其主导的 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内部。 4.一般经济责任制,是指由法律一般地规定经济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权利 (力)、义务关系,普遍适用于某一类主体或关系,对于法律不作规定的细节或 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通过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的日常活动加以解决 的责任制形式。一般经济责任制由普遍性规范加以确认,优点是操作方便,有利 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不容易发生短期行为。缺点是可 能会出现权利、义务不明晰的情况,容易使当事人滥用权利或疏忽懈怠。 5.特殊经济责任制,是指由个别契约、章程或专门法规等规定某种具体的责任制 关系。据此,将当事人依法可以享有的权利(力)义务、职权职责等,通过一定 的合法形式予以明确,加以具体落实。特殊经济责任制的优点是,权利(力)、 义务较为明确、具体,采取契约或协议形式,能够突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平 等性的方面,当事人不易滥用权利(力)或怠于履行义务,发生纠纷较为容易得 到解决。缺点是具体的确定权利(力),义务的成本较高,较为耗时费力,当事 人的经济力、信息力、谈判力等的差异可能导致在同等条件下发生不同的权利 (力)、义务安排,对实质公正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果权利(力)、义务规定 得过细,有可能在长期关系契约中对当事人形成束缚,或者导致短期的行为。 二、单选题 1、C 2、C 3、A 4、D
三、多选题 1、ABCD 2、ABCD3、ABCD 四、简答题 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分为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两类。经济管理主 体,主要是指依据宪法和行政法设立的国家机关,也包括根据经济法成立,或经 依法授权承担一定管理职能的特殊企业或公司等组织。经济活动主体,主要是指 依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设立,直接从事生产、流通、服务和经济协作等活动的 组织和个人。经济活动主体主要为各类企业、个体经营者、承包或租赁企业的个 人等。其中,国有企业、合作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或者组织,包括由国有、合作 制主体控制的各种经济组织,是根据经济法的主体制度成立的,其他经济活动主 体则多是依民法和行政法设立的。国家机关和国家作为整体,在一定条件下也是 经济活动的主体,如国家对外签订贷款和担保合同,对内、对外发行债券,政府 出让土地使用权,发包工程,作为股东投资设立企业等。 组织机构内部的机构、单位、成员等,虽不具有独立法律人格,但在一定条 件下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如分厂、车间、职工等依法与企业订立承包或租 赁等责任制合同而将内部的组织管理关系外部化。公民个人从事经济、民事活动, 参加的经济法律关系主要是税收关系、工商行政管理法律关系、竞争法律关系等。 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国家到个人,从经济组织到非经济组 织,从内国和外国的主体到国际组织,都可以依法参加经济法律关系。这些主体 多数不是根据经济法设立的,其中只有少数几种主体是根据经济法的主体制度设 立的。 经济法的主体制度或者根据经济法(主体制度)成立的主体,基本上都属于 法人范畴。法人制度中可以有公法人和私法人、抽象法人制度和具体法人制度之 分。抽象的私法人制度旨在确认某种组织机构,包括作为公法人的国家机关是否 具有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主要是民事流转关系的能力,而对有关组织机构的具体 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并不过问,所以,它是民法上的主体制度,而不是经济法的 主体制度。至于法人的外部支配关系(如法人相互之间的控制关系)、内部的组 织和运作方式(如机构设置及其权限、议事的程序等)、其财产的独立性和财产 权的行使机制等,则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或公共企业制度、公有主体投资管理经营
三、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D 四、简答题 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分为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两类。经济管理主 体,主要是指依据宪法和行政法设立的国家机关,也包括根据经济法成立,或经 依法授权承担一定管理职能的特殊企业或公司等组织。经济活动主体,主要是指 依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设立,直接从事生产、流通、服务和经济协作等活动的 组织和个人。经济活动主体主要为各类企业、个体经营者、承包或租赁企业的个 人等。其中,国有企业、合作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或者组织,包括由国有、合作 制主体控制的各种经济组织,是根据经济法的主体制度成立的,其他经济活动主 体则多是依民法和行政法设立的。国家机关和国家作为整体,在一定条件下也是 经济活动的主体,如国家对外签订贷款和担保合同,对内、对外发行债券,政府 出让土地使用权,发包工程,作为股东投资设立企业等。 组织机构内部的机构、单位、成员等,虽不具有独立法律人格,但在一定条 件下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如分厂、车间、职工等依法与企业订立承包或租 赁等责任制合同而将内部的组织管理关系外部化。公民个人从事经济、民事活动, 参加的经济法律关系主要是税收关系、工商行政管理法律关系、竞争法律关系等。 2.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国家到个人,从经济组织到非经济组 织,从内国和外国的主体到国际组织,都可以依法参加经济法律关系。这些主体 多数不是根据经济法设立的,其中只有少数几种主体是根据经济法的主体制度设 立的。 经济法的主体制度或者根据经济法(主体制度)成立的主体,基本上都属于 法人范畴。法人制度中可以有公法人和私法人、抽象法人制度和具体法人制度之 分。抽象的私法人制度旨在确认某种组织机构,包括作为公法人的国家机关是否 具有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主要是民事流转关系的能力,而对有关组织机构的具体 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并不过问,所以,它是民法上的主体制度,而不是经济法的 主体制度。至于法人的外部支配关系(如法人相互之间的控制关系)、内部的组 织和运作方式(如机构设置及其权限、议事的程序等)、其财产的独立性和财产 权的行使机制等,则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或公共企业制度、公有主体投资管理经营
制度、合作制或集体所有制组织制度以及国家机构组织制度等经济法和公法的具 体法人制度所关注的。这些不为抽象的私法人制度所规范,也非其所能解决的问 题。经济法的主体制度,包括规范公有制及其主导的经济组织的地位及其内外部 组织关系的国有企业法、合作制及集体所有制组织法、公司法,中央银行法,政 策性经营或兼有公共管理职能的公司等的特殊企业法或特殊经济组织法,以及经 济性行业组织法。它们是经济法上的具体法人制度。 五、案例分析 1.案例中的经济法主体是某市工商管理局和甲公司。其中工商管理局是经济法主 体中的经济管理主体,甲公司是经济法主体中的经济活动主体。 2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可以总称为“经济管理权”,简称为“管理权”。经济管理 主体的市场规制权,也可以分为市场规制立法权和市场规制执法权两类。案例中 工商管理局作为经济管理主体行使的是市场规制执法权。在工商管理局行使市场 规制执法权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关的职责。依法管理,是相关的管理主体的重要 职责。它不仅要求不得滥用管理权和超越管理权,而且在广义上也包括适当地行 使管理权,以及不能放弃管理权。所以,工商管理局在行使扣押甲公司商品这一 职权的同时,必须要承受这一行为违法法律规定所带来的不利法律后果。 经济活动主体依法享有法律赋予市场主体的一切基本权利,这些权利可以统 称为“经济自由权”,在实质上是一类“市场对策权”。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自由 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非常重要的。甲公司享有作为市场主体所应该享有的经 济自由权,不受经济管理主体的非法干涉,并且在其经济自由权受到经济管理主 体侵害的情况下,拥有请求赔偿的权利
制度、合作制或集体所有制组织制度以及国家机构组织制度等经济法和公法的具 体法人制度所关注的。这些不为抽象的私法人制度所规范,也非其所能解决的问 题。经济法的主体制度,包括规范公有制及其主导的经济组织的地位及其内外部 组织关系的国有企业法、合作制及集体所有制组织法、公司法,中央银行法,政 策性经营或兼有公共管理职能的公司等的特殊企业法或特殊经济组织法,以及经 济性行业组织法。它们是经济法上的具体法人制度。 五、案例分析 1.案例中的经济法主体是某市工商管理局和甲公司。其中工商管理局是经济法主 体中的经济管理主体,甲公司是经济法主体中的经济活动主体。 2.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可以总称为“经济管理权”,简称为“管理权”。经济管理 主体的市场规制权,也可以分为市场规制立法权和市场规制执法权两类。案例中 工商管理局作为经济管理主体行使的是市场规制执法权。在工商管理局行使市场 规制执法权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关的职责。依法管理,是相关的管理主体的重要 职责。它不仅要求不得滥用管理权和超越管理权,而且在广义上也包括适当地行 使管理权,以及不能放弃管理权。所以,工商管理局在行使扣押甲公司商品这一 职权的同时,必须要承受这一行为违法法律规定所带来的不利法律后果。 经济活动主体依法享有法律赋予市场主体的一切基本权利,这些权利可以统 称为“经济自由权”,在实质上是一类“市场对策权”。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自由 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非常重要的。甲公司享有作为市场主体所应该享有的经 济自由权,不受经济管理主体的非法干涉,并且在其经济自由权受到经济管理主 体侵害的情况下,拥有请求赔偿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