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我国蔬菜硝酸盐污染程度的卫生评价标准 (沈明珠,1982) 级别硝酸盐含量污染程度参考卫生性 (mg/kg鲜重) ≤432 轻度允许生食 1234 ≤785 中度允许盐渍,熟食 ≤1440高度允许熟食 ≤3100严重不允许食用
表 我国蔬菜硝酸盐污染程度的卫生评价标准 (沈明珠,1982) 级别 硝酸盐含量 污染程度 参考卫生性 (mg/kg鲜重) 1 ≤432 轻度 允许生食 2 ≤785 中度 允许盐渍,熟食 3 ≤1440 高度 允许熟食 4 ≤3100 严重 不允许食用
因此,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措 施:选用优良品种、控施氮肥、增施钾肥 增加采前光照、改善微量元素供应等。 (二)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1.吸收 膜外膜膜内 NH4 机理: ①被动渗透 ATPase H (Epstein, 1972) ②接触脱质子NH4+ NH 3 (Mengel, 1982)
因此,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措 施:选用优良品种、控施氮肥、增施钾肥、 增加采前光照、改善微量元素供应等。 (二)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1. 吸收 机理: ①被动渗透 (Epstein,1972) ②接触脱质子 (Mengel,1982) ATPase NH4 + H+ 膜外 膜 膜内 NH4 + H+ NH3
外界溶液 细胞质 NH4+ NH H+ 质膜 质膜上NH脱质子作用的示意图
质膜上NH4 +脱质子作用的示意图 外界溶液 NH3 质 膜 细胞质 NH4 + H+
氨 酮酸 酮戊二酸还性最化作用谷氨酸转基作用各 种 新 氨 的 氨 基 酰胺 酸 2NH4N的同化
酮戊二酸 氨 谷氨酸 各 种 新 的 氨 基 酸 酮酸 酰胺 氨 还原性胺化作用 转氨基作用 2.NH4 -N的同化
3.酰胺形成的意义(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 ①贮存氨基 ②解除氨毒 (三)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与同化 1.尿素(酰胺态氮) 吸收:根、叶均能直接吸收 同化:①脲酶途径:尿素N1氨基酸
3. 酰胺形成的意义(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 ①贮存氨基 ②解除氨毒 (三)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与同化 1. 尿素(酰胺态氮) 吸收:根、叶均能直接吸收 同化:①脲酶途径:尿素 NH3 氨基酸 脲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