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固定液的特性 固定液的特性主要是指它的极性或选择性,用它可描 述和区别固定液的分离特征。目前大都采用相对极性和固 定液特征常数表示。 (i)相对极性:1959年由 Rohrschneider提出用相对 极性P来表示固定液的分离特征。此法规定非极性固 定液角鲨烷的极性为0,强极性固定液β,β-氧二丙 睛的极性为100.然后,选择一对物质(如正丁烷 丁二烯或环乙烷一苯),来进行试验。分别测定它 们在氧二丙腈、角鲨烷及欲测固定液的色谱柱上的 相对保留值,将其取对数后,得到 t(丁二烯) t(正丁烷)
(3)固定液的特性 固定液的特性主要是指它的极性或选择性,用它可描 述和区别固定液的分离特征。目前大都采用相对极性和固 定液特征常数表示。 (i)相对极性:1959年由Rohrschneider提出用相对 极性P来表示固定液的分离特征。此法规定非极性固 定液角鲨烷的极性为0,强极性固定液β,β′-氧二丙 睛的极性为100.然后,选择一对物质(如正丁烷一 丁二烯或环乙烷一苯),来进行试验。分别测定它 们在氧二丙腈、角鲨烷及欲测固定液的色谱柱上的 相对保留值,将其取对数后,得到: 正丁烷) (丁二烯) ( lg = r r t t q
100( P.=100 q1-4x q1-4: 式中下标1,2和Ⅹ分别表示氧二丙睛,角鲨烷 及被测固定液。由此测得的各种固定液构相对 极性均在0~100之间。一般将其分为五级,每 20单位为一级。相对极性在0~+1之间的叫非 极性固定液,+2级为弱极性固定液,+3级为 中等极性,+4~+5为强极性。非极性亦可用 “-”表示。表19-1列出了一些常用固定液的 相对极性数据
式中下标1,2和X分别表示氧二丙睛,角鲨烷 及被测固定液。由此测得的各种固定液构相对 极性均在0~100之间。一般将其分为五级,每 20单位为一级。相对极性在0~+l之间的叫非 极性固定液,+2级为弱极性固定液,+3级为 中等极性,+4~+5为强极性。非极性亦可用 “-”表示。表19-1列出了一些常用固定液的 相对极性数据。 1 2 1 100 100 q q q q P x x − − = − ( )
表19-1常用固定液的相对极性 固定液 相对极性|级别 固定液相对极性级别 角鲨烷 0XE-60 +3 阿皮松 7~8 新戊二醇丁二酸聚酯 +3 SE-30,0V-1 3+1PEG-20M +3 DC-550 20 +2|PEG-600 己二酸二辛酯 2|己二酸棗乙二醇酯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2|已二酸二乙二醇酯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28 +2|双甘油 2364208 +4 +5 聚苯醚OS-124 +3 TCEP +5 磷酸二甲酚酯 46 +36,-氧二丙腈 +5
(i)固定液特征常数 △I=ps 式中△为任一标准物质保留指数差值,Ip和Is分别 为任一标准物质在被测固定液和参比固定液的保留 指数。表19-2列出一些常用固定液的 Rohrschneider 常数。 麦氏常数是在罗氏方法的基础上,1970年由 McReynolds提出的改进方案。选用苯、正丁醇、2 戊酮、Ⅰ一硝基丙烷、吡啶、2一甲基-2一戊醇 碘丁烷、2一辛炔、二氧六环、顺八氢化茚10种物 质,在柱温120℃下分别测定它们在226种固定液和 角鲨烷上的Δ值。归纳后发现前5种物质已足以表 达固定液的相对极性,把该五项之和称为总极性 表19-3列出一些常用固定液的 McReynolds常数
(ii)固定液特征常数 ΔI=Ip—Is 式中ΔI为任一标准物质保留指数差值,Ip和Is分别 为任一标准物质在被测固定液和参比固定液的保留 指数。表19-2列出一些常用固定液的Rohrschneider 常数。 麦氏常数是在罗氏方法的基础上,1970年由 McReynolds提出的改进方案。选用苯、正丁醇、2 一戊酮、l一硝基丙烷、吡啶、2一甲基一2一戊醇、 碘丁烷、2一辛炔、二氧六环、顺八氢化茚10种物 质,在柱温120℃下分别测定它们在226种固定液和 角鲨烷上的ΔI值。归纳后发现前5种物质已足以表 达固定液的相对极性,把该五项之和称为总极性。 表19-3列出一些常用固定液的McRevnolds常数
保留指数 人为规定正构烧烃的保留指数为其碳数乘100,如正己 烷和正辛烷的保留指数分别为600和80O。至于其他物质 的保留指数,则可采用两个相邻正构烷烃保留指数进行标 定。测定时,将碳数为n和n+1的正构烷烃加于样品x中进 行分析,若测得它们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tCn),t (Cn+1;)和(x)且t(Cn)<t(X)<t(Cn1时 则组分Ⅹ的保留指数可按下式计算,即 Ix=100●[n+ lgt, (x)lgt (Cn) Ig, (Cn+-lgt, (Cn)
保留指数 人为规定正构烧烃的保留指数为其碳数乘100,如正己 烷和正辛烷的保留指数分别为600和80O。至于其他物质 的保留指数,则可采用两个相邻正构烷烃保留指数进行标 定。测定时,将碳数为n和n+1的正构烷烃加于样品x中进 行分析,若测得它们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t r ′(Cn),t r ′ (Cn+1;)和tr′(x)且t r ′(Cn)<t r ′(x)<t r(Cn+1)时, 则组分X的保留指数可按下式计算,即 ] lg ( ) lg ( ) lg ( ) lg ( ) 100 [ ' 1 ' ' ' r n r n r r n x t C t C t x t C I n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