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变主要是脊髓前角灰质部分, 故称“脊髓灰质炎”。 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驰缓性麻痹, 因多发生于小儿,故又称“小儿麻痹 症
病变主要是脊髓前角灰质部分, 故称“脊髓灰质炎” 。 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驰缓性麻痹, 因多发生于小儿,故又称“小儿麻痹 症”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结构 直径为27-30nm的球形颗粒,无包膜 结构由核心和衣壳构成。 核心:单股正链RNA,具有感染性和 mRNA功能。 衣壳:由60个壳微粒,以二十面对称 排列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结构 直径为27-30nm的球形颗粒,无包膜 结构由核心和衣壳构成。 核心:单股正链RNA,具有感染性和 mRNA功能。 衣壳:由60个壳微粒,以二十面对称 排列
(二)抗原构造 1、D抗原(dense,致密)又称N抗原, 为中和抗原,具有型特异性,根据中和试 验,分Ⅲ型,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 毒颗粒。 2、C抗原(Corelers,.无核心)又称 H抗原。无感染性,不能刺激产生抗体
(二)抗原构造 1、D抗原(dense,致密)又称N抗原, 为中和抗原,具有型特异性,根据中和试 验,分Ⅲ型,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完整 病 毒颗粒。 2、C抗原(Corelers,无核心)又称 H抗原。无感染性,不能刺激产生抗体
三、致病特点 (一)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 (二)传播途径:粪一一口途径传播 (三)易感人群: 1、6个月至5岁儿童居多(6个月以下获得 抗体,5岁以上隐性感染) 2、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美国 13.6/10万:3.18/10万)
三、致病特点 (一)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 (二)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三)易感人群: 1、6个月至5岁儿童居多(6个月以下获得 抗体,5岁以上隐性感染)。 2、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美国 13.6/10万:3.18/10万)
(四)发病机制 脊灰病毒 ↓粪一口途径(潜伏期5-14天) 咽部扁桃体、肠道淋巴组织中复制(无症状) 14-8% 入血(病毒血症) (前驱期症状) 免疫力强 免疫力弱 病毒量少 病毒量大 毒力弱 毒力强 隐性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 重者 非麻痹型 麻痹型
(四)发病机制 脊灰病毒 咽部扁桃体、肠道淋巴组织中复制(无症状) 粪—口途径(潜伏期5-14天) 入血(病毒血症)(前驱期症状) 免疫力强 病毒量少 毒力弱 隐性感染 免疫力弱 病毒量大 毒力强 中枢神经系统 非麻痹型 麻痹型 轻者 重者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