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机制:突触前抑制有三种可能机制 ①末梢2兴奋时,释放GABA作用于末梢1上的GABA受体,引起C1-电导增加。由于轴浆内的C1-浓度较细胞外 髙,CⅠ-外流的结果使轴突末梢发生去极化而膜电位下降,使传到末梢1的动作电位幅度变小,时程缩短,结果使进 入末梢1的Ca2减少,由此而使递质释放量减少,最终导致运动神经元的EPSP减小 ②在某些轴突末梢上还存在 GABAB受体,该受体激活时,通过耦联的G蛋白,使膜上K通道开放,引起K外流 使膜复极化加快,末梢1的Ca2+的内流量减少,递质释放量减少从而产生抑制效应 ③在某些末梢可通过激活促代谢型受体,直接抑制递质释放。 5)意义:多存在于感觉传入系统中,对调节感觉传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性的信息传递)例如,在集 中注意力时,通过突触前抑制就使得那些不需要的信息的传入受到抑制:针刺镇痛的原理也与突触前抑制有关。 特点:潜伏期长(20ms),持续长(100~200ms) (3)易化概念:易化是指某些生理过程变得容易 突触后易化:表现为巸PSP的总和。由于突触后膜的去极化,使膜电位靠近阈电位水平,再接受刺激时,就较容 易达到阈电位而爆发动作电位 (4)突触前易化 1)结构基础也是轴-轴突触。 2)概念:由于突触前末梢受轴突-轴突式突触传递的影响而使Ca2内流量增加,递质释放量增加(5-TH),细 胞内cAMP水平升高→K通道发生磷酸化而关闭复极延长→动作电位的时程延长→进入末梢A的Ca2+导致突触后神 经元的EPSP幅度加大而产生的易化,称突触前易化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人体的感受器将体内、外环境各种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然后传入各级中枢→引起各种反射活动。同时,许多 传入冲动最后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各种特异性感觉。 感觉( sensation)是客观物质世界在脑的主观反映,是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功能活动之一。人和动物通过对 体内外环境变化的感受或感知,可保持机体的内稳态、避免各种危险、寻找食物、求得生存 、感觉的概述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 1.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 感受器( receptor):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裝置。如:游离 神经末梢、环层小体、肌梭等 感觉器官( sense organ):某些在结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了的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感受细胞 非神经附属结构)构成了各种复杂的感觉器官,如眼、耳等。 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分类 (1)根据感受器的分布部位来分: ①内感受器( Interoceptor)
4)机制:突触前抑制有三种可能机制。 ①末梢2兴奋时,释放GABA作用于末梢1上的GABAA受体,引起Cl-电导增加。由于轴浆内的Cl-浓度较细胞外 高,Cl-外流的结果使轴突末梢发生去极化而膜电位下降,使传到末梢1的动作电位幅度变小,时程缩短,结果使进 入末梢1的Ca2+减少,由此而使递质释放量减少,最终导致运动神经元的EPSP减小。 ②在某些轴突末梢上还存在GABAB受体,该受体激活时,通过耦联的G蛋白,使膜上K+通道开放,引起K+外流, 使膜复极化加快,末梢1的Ca2+的内流量减少,递质释放量减少从而产生抑制效应。 ③在某些末梢可通过激活促代谢型受体,直接抑制递质释放。 5)意义:多存在于感觉传入系统中,对调节感觉传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性的信息传递)例如,在集 中注意力时,通过突触前抑制就使得那些不需要的信息的传入受到抑制;针刺镇痛的原理也与突触前抑制有关。 特点:潜伏期长(20ms),持续长(100~200ms) (3)易化概念:易化是指某些生理过程变得容易 突触后易化:表现为EPSP的总和。由于突触后膜的去极化,使膜电位靠近阈电位水平,再接受刺激时,就较容 易达到阈电位而爆发动作电位。 (4)突触前易化 1)结构基础也是轴-轴突触。 2)概念:由于突触前末梢受轴突-轴突式突触传递的影响而使Ca2+内流量增加,递质释放量增加(5-TH),细 胞内cAMP水平升高→K+通道发生磷酸化而关闭复极延长→动作电位的时程延长→进入末梢A的Ca2+↑导致突触后神 经元的EPSP幅度加大而产生的易化,称突触前易化。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人体的感受器将体内、外环境各种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然后传入各级中枢→引起各种反射活动。同时,许多 传入冲动最后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各种特异性感觉。 感觉(sensation)是客观物质世界在脑的主观反映,是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功能活动之一。人和动物通过对 体内外环境变化的感受或感知,可保持机体的内稳态、避免各种危险、寻找食物、求得生存。 一、感觉的概述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 1.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 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如:游离 神经末梢、环层小体、肌梭等。 感觉器官(sense organ):某些在结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了的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感受细胞 +非神经附属结构)构成了各种复杂的感觉器官,如眼、耳等。 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分类 (1)根据感受器的分布部位来分: ①内感受器(interoceptor)
本体感受器( proprioceptor) 内脏感受器( visceral receptor ②外感受器( enteroceptor) 距离感受器(如视、听、嗅觉) 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度觉) 2)根据感受器接受刺激的性质来分:机械感受器( mechanoreceptor) 光感受器( photoreceptor) 化学感受器( chemoreceptor) 温度感受器( thermoreceptor) 伤害性感受器( nociceptor) 目前使用较普遍的分类法是综合考虑刺激物和所引起的感觉和效应。如:视觉、听觉、触-压觉、平衡觉、动 脉压力感受器。 3.人体的主要感觉类型 特殊感觉 视觉(眼)、听觉(耳)、平衡觉(前庭)、嗅觉(嗅上皮)、味觉(味蕾 般感觉 躯体感觉:浅感觉(触、压、痛、温度)、深感觉(本体感觉) 内脏感觉 (二)感觉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过程 适宜刺激→感受器→发生器电位(感受器电位)→传入神经上的AP→各级脑中枢 特性: 1适宜刺激 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adequate stimulus) 感觉阈值( sensory threshold) 1.强度阈值 2.时间阈值 3.面积阈值 4感觉辨别阈( discrimination) 2换能作用
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or) 内脏感受器(visceral receptor) ②外感受器(exteroceptor) 距离感受器(如视、听、嗅觉) 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度觉) (2)根据感受器接受刺激的性质来分:机械感受器 (mechanoreceptor) 光感受器 (photoreceptor) 化学感受器 (chemoreceptor) 温度感受器 (thermoreceptor) 伤害性感受器 (nociceptor) 目前使用较普遍的分类法是综合考虑刺激物和所引起的感觉和效应。如:视觉、听觉、触-压觉、平衡觉、动 脉压力感受器。 3.人体的主要感觉类型: 特殊感觉: 视觉(眼)、听觉(耳)、平衡觉(前庭)、嗅觉(嗅上皮)、味觉(味蕾) 一般感觉: 躯体感觉:浅感觉(触、压、痛、温度)、深感觉(本体感觉) 内脏感觉 (二)感觉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过程: 适宜刺激→感受器→发生器电位(感受器电位)→传入神经上的AP→各级脑中枢 特性: 1 适宜刺激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感觉阈值(sensory threshold): 1.强度阈值 2.时间阈值 3.面积阈值 4.感觉辨别阈(discrimination) 2 换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