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光吸收曲线 吸收光谱的形状与 的形状是不同的 物质分子的结构有关 20 525nm 2.0 .6 1.6 1.2 A 1.2 0.8 0.8 0.4 0.4 400 480560640720 250300350 400450 A/nm 入/nm KMnO,溶液光吸收曲线 K,Cr,O溶液的光吸收曲线
400 480 560 640 720 λ /nm KMnO4溶液光吸收曲线 2.0 1.6 A 1.2 0.8 0.4 525nm 250 300 350 400 450 λ / nm K2Cr2O7溶液的光吸收曲线 2.0 1.6 A 1.2 0.8 0.4 不同物质光吸收曲线 的形状是不同的 吸收光谱的形状与 物质分子的结构有关
100 80 看到: 透光率 60 。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 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20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 质,其吸收曲线形状 1.6 相似入max不变。 吸光度 2 .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 0.4 质,在某一定波长下 吸光度A有差异, 400480560640 2(nm】 在入max处吸光度A 物质的入ma与其结构有关, 的差异最大。 与浓度无关
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 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 质,其吸收曲线形状 相似λmax不变。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 质,在某一定波长下 吸光度 A 有差异, 在λ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 看到: 物质的λmax与其结构有关, 与浓度无关
2, 吸收光请特征 定性依据 吸收峰→入max 谷→入min 肩峰→入sh 末端吸收→饱和 min h minm 0一0跃迁产生 图10-3吸收光谐示意图 1.吸收峰2.谷3.肩峰4.末端吸收
2.吸收光谱特征 定性依据 吸收峰→λmax 谷→λmin 肩峰→λsh 末端吸收→饱和 σ-σ跃迁产生
3,生色团(发色团) 能吸收紫外一可见光的基团 有机化合物:具有不饱和键和未成对电子的基 具n电子和元电子的基团。 产生n→元*跃迁和元→元*跃迁。 例:C=C;C=O;C=N;一N=N一 助色团 本身无紫外吸收,但可以使生色团或饱和烃 吸收峰加强,同时使吸收峰长移的基团。 >有机物:连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 V 例:一OH,—NH2,—X,一OR,一SH
3.生色团(发色团) 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基团 ➢ 有机化合物:具有不饱和键和未成对电子的基 具n 电子和π电子的基团。 产生n→ π*跃迁和π→ π*跃迁。 ✓ 例: C=C;C=O;C=N;—N=N— 4.助色团 本身无紫外吸收,但可以使生色团或饱和烃 吸收峰加强,同时使吸收峰长移的基团。 ➢ 有机物:连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 ✓ 例:—OH, —NH2,—X, —OR,—SH
5.红移和蓝移 由于化合物结构变化(共轭、引入助色团取代基) 或采用不同溶剂后吸收峰位置向长波方向的移动,叫 红移(长移) 吸收峰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叫蓝移(紫移,短移) 6.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增色效应:吸收强度增强的效应 减色效应:吸收强度减小的效应 7,强带和弱带 Ex>104+强带 E min<102 →弱带
5.红移和蓝移 由于化合物结构变化(共轭、引入助色团取代基) 或采用不同溶剂后吸收峰位置向长波方向的移动,叫 红移(长移) 吸收峰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叫蓝移(紫移,短移) 6.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增色效应:吸收强度增强的效应 减色效应:吸收强度减小的效应 7.强带和弱带 εmax>104 → 强带 εmin<102 → 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