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 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 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 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①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 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最后一句话营造出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一种怎样的意境?体会 结尾的妙处。 阅读提示 安塞腰鼓素以粗犷豪放、刚健雄浑著称。为了展现其力量之美,文章极力 铺陈,写得汪洋恣肆,慷慨激越。例如写腰鼓表演临近髙潮,用“交织”“旋 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等一连串动词,令人仿佛置身于 沸腾的群舞中,应接不暇。 文章句式丰富多样,短句急促有力,长句酣畅淋漓,句式的使用紧密配合 氛围的变化;大量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让充满激情的语言相互 碰撞、应和,汇成排山倒海一般的气势。这是一篇适合朗读的文章,大声朗读 几遍,自然能感受到其中强烈的生命律动。 自 读读写写 粥粘口仁口怖日飞 困倦十十亢奋十十嗨喑十十来缚羁绊十闭塞 元杂严峻拼击农巷裤辐射 远大彻大沿为观止十夏煞而止 ①〔戛(jd)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16阅读 第一单元
4庆祝旧历元旦 林语堂 中国阴历新年,是中国人一年中最大的佳节,其 他节日,似乎均少节期的意味。五日内全国均穿好的 衣服,停止营业,闲逛,赌钱,打锣,放鞭炮,拜 客,看戏。那是个黄道吉日②,每人都盼望有一个更 好更荣华富贵的新年,每人都乐于增多一岁,而且还 准备了许多吉利话向他邻舍祝贺。 不能在元旦责骂女佣,最奇怪的是中国劳苦女人 林语堂 也清闲了,嚼着瓜子,不洗衣,不烧饭,甚至拿一把 菜刀都不肯。这种懒惰的辩论是元旦切肉就会切掉 运气,洗什么东西就会洗掉运气,把水倒掉就会倒掉运气。红色春联贴满在每 家门上,写着:好运、快乐、和平、富贵、青春。因为这是个大地春回,生 命、发达、富贵复归的节日。 街头屋前,到处是爆竹声,充塞着硫磺味。父亲失了他们的威严,祖父 更比以前和蔼,孩子们吹口笛,戴假面具,玩泥娃娃。乡下姑娘穿红戴绿,跑 三四里路到邻村去看草台戏④。村上的纨绔少年,恣意地卖弄他们的风情。那 天是女人的解放日,洗衣烧饭的苦工解放日,有人饿了,就煎年糕来吃,或用 现成的材料下一碗面,或到厨房里偷两块冷鸡肉。 中国政府早已正式废除阴历新年,但阴历新年依然故我,不曾被废 除掉。 我是个极端摩登°的人。没有人可以说我守旧。我不仅遵守阳历,而且还 喜欢倡行十三个月的年历,每月只有四个星期或二十八天。换句话说,我的观 ①选自《林语堂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③〔辩论〕这里是“理由”的意思。 年版)。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④〔草台戏〕过去一些人员较少、设备简陋 溪(今属福建漳州)人,作家。旧历,又称 流动性较大的戏曲班社被称为“草台班”, “农历”“阴历”“夏历”,是我国的传统历 他们常在乡村庙台或集镇临时搭台演出,这 样演出的戏称为“草台戏”。 ②〔黄道吉日〕泛指宜于办事的好日子。 ⑤〔摩登〕时髦。英文 modern的音译 4庆祝旧历元旦 阅读17
点很科学化,很逻辑化。就是这点科学的骄傲,使我在过阴历新年时大失所 望。每个人都假装着庆祝,一点没有真感情。 我并不要旧历新年,但旧历新年自己来了。那天是阳历二月四号。 科学的理智教我不要遵守旧历,我也答应照办。旧历新年来到的声音在 月初已经听到了,有一天我早餐吃的是腊八粥,使我立刻记起那是阴历十二月 初八。一星期后,我的用人来借额外的月薪,那是他旧历除夕所应得的。他下 午息工出去的时候,还给我看他送给妻子的一包新衣料。二月一号、二号,我 得送小费给邮差、运货车夫、书店信差等等。我常觉得有什么东西快来了 到二月三号,我还对自己说:“我不过旧历新年。”那天早晨,我太太要我 换衬衣。“为什么?” “周妈今天洗你的衬衣。明天不洗,后天不洗,大后天也不洗。”要近乎人 情,我当然不能拒绝。 这是我屈服的开始。早餐后,我家人要到银行去,因为虽然政府命令废 除旧历新年,银行在年底照样有一种微小的提款恐慌。“语堂,”我的太太说, 我们要叫部汽车。你也可以顺便去理一理头发。”理发我可不在意,汽车倒是 个很大的诱惑。我素来不喜欢在银行进进出出,但我喜欢乘汽车。我想沾光到 18阅读
城隍庙去一趟,看看我可以给孩子们买些什么。我想这时总有灯笼可买,我 要让我最小的孩子看看走马灯是什么样的。 其实我不该到城隍庙去的。在这个时候一去,你知道,当然会有什么结 果。在归途中带了一大堆东西,走马灯、兔子灯、几包中国的玩具,还有几枝 梅花。回到家里,同乡送来了一盆家乡著名的水仙花。我记得儿时新年,水仙 盛开,发着幽香。儿时情景不自禁地出现在我眼前。我一闻到水仙的芬芳,就 联想到春联、年夜饭、鞭炮、红蜡烛、福建橘子、清晨拜年,还有我那件一年 只能穿一次的黑缎袍。 中饭时,由水仙的芳香,想到吾乡的萝卜棵(萝卜做的年糕)。 “今年没人送萝卜棵来。”我慨叹地说。 “因为厦门没人来,不然他们一定会带来。”我太太说。 “武昌路广东店不是有吗?我记得曾经买过,我想我仍然能找到那家店。” 不见得吧?”太太挑衅地说 当然我能够。”我回驳她。 下午三时,我已手里提一篓两磅半的年糕从北四川路乘公共汽车回来。 五时炒年糕吃,满房是水仙的芳香,我很激烈地感到我像一个罪人。“我 不预备过新年,”我下了决心说,“晚上我要出去看电影。” “你怎么能?”我太太说,“我们已经请X君今晚来家里吃饭。”那真糟透了。 五时半,最小的女孩穿了一身新做的红衣服。 谁给她穿的新衣服?”我责问,心旌显得有点动摇,但还能坚持。 黄妈穿的。”那是回答。 六时发现蜡烛台上点起一对大红蜡烛,烛光闪闪,似在嘲笑我的科学理 智。那时我的科学理智已很模糊,微弱,虚空了。 谁点的蜡烛?”我又挑战。 周妈点的。” 是谁买的?”我质问。 ①〔城隍庙〕供奉城隍的庙。城隍,守护城池的③〔棵〕读gu6。 神 ④〔磅〕英美制质量或重量单位,1磅为04536 ②〔走马灯〕一种供玩赏的花灯,用彩纸剪成各 千克。 种人骑着马的形象(或别的形象),贴在灯里⑤〔心旌(jing))指心神(像旗子一样飘忽 特制的轮子上,轮子因蜡烛的火焰形成的空 不定)。旌,旗子。 气对流而转动,纸剪的人物随着绕圈儿 4庆祝旧历元旦 阅读19
“还不是早上你自己买的吗?” 真有这回事吗?”那不是我科学的意识,一定是另外一个意识。 我想有点可笑,但记起我早晨做的事,那也就不觉得什么了。一时鞭炮声 音四起,一阵阵的乒乓声,像向我意识深处进攻。 我不能不抵抗,掏出一块洋钱给我的仆人说 阿秦,你拿一块钱去买几门天地炮,几串鞭炮。越大越响越好。” 在一片乒乓声中,我坐下来吃年夜饭,我不自觉地感觉到很愉快 1936年 ①阅读提示 作者自谓是新潮新派人物,具有“科学理智”,完全拥护新的历法,因而 也就陷入了“庆祝旧历元旦”的“诸多烦恼”之中。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 的节日”,不顾当时政府的废除令,不请自来,不可抗拒。人们从日常劳作中 解放出来,穿新衣,放鞭炮,休闲娱乐,互祝吉祥。这似乎打乱了“我”平素 的安详和宁静,让“我”感到违背了科学理性,甚至“大失所望”。然而,在 水仙花的芬芳中,在红蜡烛的闪光中,作者也不知不觉地被带入春节的喜庆气 氛里,“感觉到很愉快”。 文章题目就颇耐人寻味。通读全文,我们才明白,“旧历元旦”之称,已 隐含历法的新旧之辨;而所谓的“庆祝”,则始于无奈,终于从众,别有况 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像春节这样的传统民俗节日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塑造 力,个人意志在它面前显得十分渺小。作者对过春节前后态度的微妙变化,表 现了对传统节日文化不自觉的适应和顺从。本文笔调闲适,意趣优雅,语言幽 默,课外可找来作者其他一些作品(如《生活的艺术》)读一读,体会这种文风。 自 读读写写 煎篆十十闲進女佣碗礅骜 洛意年廖壓月薪诱感慨 挑鲜兵仆人十腊人粥城隍庙 20阅读 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