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⑩ 学习仿写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一篇好文章,在写法上总有值得模仿、借鉴的 地方。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课文是不是这样 《安塞腰鼓》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 中许多精彩的描 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 写,我们在描写场 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面时就可以模仿。 那么仿写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比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 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写起,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事。在写这些事情之 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方面 展开叙述。文章虽然写了不少事情,但都围绕“宽”和“严”两方面选材,篇章结构 比较清晰,这些事情并不显得杂乱。写人物时,可以模仿这样的篇章结构,围绕人物 的特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进行刻画。 其次,还要注意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比如上面《安塞腰鼓》中的例句,运用了 比喻的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我们在 写作中也常会用到比喻手法,不妨试着模仿这种句式,看看表达效果是否更好。再如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采取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 丑陋的外表,再赞叹他非凡之处,前后形成一种张力,让人读后对托尔斯泰印象更为 深刻。这样不同寻常的写法,适当时也可以尝试一下。我们在本单元还学习了多种表 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其中都有可以模仿之处。 总之,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对于你 觉得精彩的地方,要细心揣摩,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再想想 自己怎样去仿写,最好还能有些变通和创新。仿写只是写作入门的途径之一,真正学 会写好文章,还有待自己进一步的创造。 学习仿写 写作21
写作实践 《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 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一般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 法,描写一个场景。200字左右。 提示 1.找出所选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 2.想想你要描写一个怎样的场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才能收到最好的 效果。 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 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林海音写“我”窃读时的想法,都德写 “我”上课时的心理,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 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200字左右。 提示 1.重读《社戏》《窃读记》《最后一课》的相关段落,归纳心理描写的方法 如综合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作为自己仿写的指导。 2.选择自己熟悉的写作素材,最好是亲身经历过的心理历程。 三《春酒》借甜甜的美酒,表达对童年和故乡的眷恋。这样的文章初读似乎平淡, 细品却韵味悠长。模仿这种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重读《春酒》,学习作者选取思想感情“凝聚点”并围绕着它组织材料的 写法,以及在“平淡”中寻出“起伏”、从“寻常”中发掘“独特”的技巧。 2.注意观察,调动记忆,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物,找出与之相关 的写作素材,特别是精彩的细节。 3.安排好文章的线索与结构,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 表现力。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Q 应对 据说有一天,歌德到魏玛公园散步,正当他穿过一条仅能容一人通过的小路时, 迎面走来一位批评家。两人面对面僵持了几秒钟,那位批评家傲慢地开口了:“我从 不给蠢货让路。”歌德平静地看了看那个人,回应道:“我却正好相反。”说完,微笑 着站到了一旁。 这是巧妙应对的例子,相信每个人读后都会为歌德的机智会心一笑。应对就是对 别人所说的话做出回应,或对别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因此,广义的应对应该包括 聊天、问答、讨论等中的回应,这里则主要指面对别人的调侃、质疑、诘问、挑衅时 随机应变的话语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巧妙应对呢? 首先,应该判断对方的态度,是善意的玩笑、提问,还是恶意的讥讽、刁难。对 方的态度不同,应对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如果是善意的玩笑,就要报以善意的幽 默、自嘲;如果相反,可以选择恰当的方式,积极应对,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比 如,有位同学对你说:“哎,你最近是不是心情不好?说话好像带着刺一样。”这时你 就要注意了,这是同学在有意劝告你,希望你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那么你应该怎样 应对呢?再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当友人怒骂“非人哉”时,七岁的陈元方没 有示弱,而是回应道:“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元方机敏、有理有据的反击,成为巧妙应对的典型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特别是面对一些特殊场合,如国际交往、答记者 问或其他正式场合的交流等,或者遇到一些故意的刁难,就要注意采用一定的应对技 巧。据说,一位外国友人曾经问周恩来总理:“你们中国一共有多少钱?”周总理想 了想,回答:“我们中国一共有18元8角8分钱。”当时人民币的面值有10元、5元、2 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合起来是18元8角8分。这一应对,通 过巧妙转换概念,既幽默地回答了外国友人的提问,避免了尴尬,又有效地保守了国 家机密。常用的应对技巧有自嘲、归谬、巧换概念、针锋相对、转换话题等。同学们 可以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搜集一些巧妙应对的例子,学习应对的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巧妙应对的前提应该是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把握对方的主要观 点,因此,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语就显得至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依据当时的 话语情境,快速调动思维,迅速做出反应,就能做到随机应变、巧妙应对了。 口语交
口语实践 阅读下边的应对案例,简要说明这些名人采用了什么应对技巧。 1.一个年轻的画家拜访德国著名的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不 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用一会儿工夫,可卖出去要整整一年。”“请倒过 来试试吧,”门采尔认真地说,“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 就准能卖掉它。” 2.一个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希望加入爱迪生的实验室。他诚恳地对爱迪生说:“我 有一个伟大的理想,要发明一种万能溶解剂——它能溶解一切物质。”“万能的 溶解剂吗?”爱迪生吃了一惊,“那么,你打算把它放在什么容器里呢?” 3.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很俭朴,常常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个路 人嘲笑他:“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回敬 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二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下列一种情境(也可自己设计情境),自主设计流程,分配 角色,合作完成口语交际活动。 情境1:《庆祝旧历元旦》发表后,有记者来采访作者林语堂,请他结合自 己过年时的所思所感,谈谈自己作为一个“新派人物”为什么会接纳甚至喜爱旧 历春节,并请他对政府废除阴历新年的做法发表评论。 情境2:近几年,一些地方计划增加中高考语文试卷的分值。对此,支持和 反对的人都不少。市电视台正在制作一期关于这一问题的节目,邀请几位赞成 语文加分计划”的嘉宾(包括教育专家、教师、家长和学生)接受现场和电视 机前观众的提问。 情境3:某中学评选出了五名不同年级的“读书之星”,他们在读书方面各 有高招,对选书、读书、用书也有自己的见解。颁奖之前,学校安排这五名同学 参加全校大会,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并回答大家的问题。 提示 1.自主准备与所选情境相关的资料,揣摩自己扮演的角色,为活动做好准备。 2.活动时要突出应对的特点,发问者的问题可尖锐些,被问者的回答应机 智、巧妙。注意不要把应对变成谈话、讨论或辩论。 3.要记录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够录音。活动结柬后,参照记录总结应对的 策略和技巧,在全班展示、交流。 口语交际
第二单元 草木枯荣,大雁去来,恐龙无处不有, 沙子极为致密,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 的科学道理。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 说明文,涉及物候、地理、物理等领域,都 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 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要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敢于质疑问 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