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法治的要求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好要求实行善治。 4、什么是良法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 规律,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5、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依 法治国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政府的作用: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6、什么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 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7、依法行政的意义(=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 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2)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3)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 程 8、怎样依法行政(=怎样建设法治政府)(1)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 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正确行使权力。(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3)建设法治 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9、怎样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 (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 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4)要増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5)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 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树立“守法光荣、 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1、法律与道德的关系(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体现 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
3、法 治 的要求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好要求实行善治。 4、什么是良法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 规律,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5、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依 法治国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政 府 的作用: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6、什么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 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7、依法行政的意义(=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 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2)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3)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 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 程。 8、怎样依法行政(=怎样建设法治政府)(1)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 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正确行使权力。(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3)建设法治 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9、怎样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 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4)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5)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 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树立“守法光荣、 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 1、法律与道德的关系(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体现 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
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4)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 益彰 第四课守望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的内容: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 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 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 的力量 4、文化自信的来源: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 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 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5、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1)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 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2)中 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 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4)坚定 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5)有利于增 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和 自豪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 6、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国家)(1)要坚持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 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增强 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
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4)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 益彰。 第四课 守 望 精神家园 1、中 华 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的内容: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 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 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 的力量。 4、文化自信 的来源 :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 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 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5、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1)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 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2)中 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 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4)坚定 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5)有利于增 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和 自豪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 6、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国家)(1)要坚持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 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增强 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
展 7、传统美德有哪些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尚;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 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 处世准则 8、为什么弘扬传统美德(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 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 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 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9、怎样弘扬传统美德?(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 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 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10、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1、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如果 没有民族精神,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3)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民族 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 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 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2、怎样弘扬民族精神(1)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 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2)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 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3)在日常学习工作 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4)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 高扬民族精神。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 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展。 7、传统美德有哪些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尚;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 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 处世准则。 8、为什么弘扬传统美德(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 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 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 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9、怎样弘扬传统美德?(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 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 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1 0、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 1、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如果 没有民族精神,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3)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民族 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 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 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 2、怎样弘扬民族精神(1)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 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2)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 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3)在日常学习工作 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4)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 高扬民族精神。 1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 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4为什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 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3)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 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 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5、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 细、落小、落实。(2)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 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五课建设美丽中国 1、我国人口现状特点: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 ①增速趋缓:②出生率低;③老龄化加剧;④男女性别比失衡;⑤城乡分布 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 2、为什么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 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 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4)国家推行计 划生育,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 社会进步 3、“二孩政策”: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 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 口长期均衡发展 4、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1)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 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 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2)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现状)长期以来,我 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现象 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
1 4 为什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 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3)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 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 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 5、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 细、落小、落实。(2)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 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五课 建 设 美丽中国 1、我国人口现状特点: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 ①增速趋缓;②出生率低;③老龄化加剧;④男女性别比失衡;⑤城乡分布 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 2、为什么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 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 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4)国家推行计 划生育,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 社会进步。 3、“二孩政策”:2016 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 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 口长期均衡发展。 4、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1)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 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 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2)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现状)长期以来,我 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现象 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