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录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发展 第2课融入社会生活…………………… 第3课积极服务社会…… 第二单元培育国家情怀 第4课增强文化自信………………… 第5课维护国家利益 第6课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单元提升法治素养 第7课违法与犯罪 22345 第8课公民人身权利不可侵犯……… 第9课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第10课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践行发展战略 第11课建设法治国家 第12课实施依法治国 …………8 第13课建设生态文明… 第五单元共创美好未来 第14课确立共同理想……………………………………9 第15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16课规划美好人生·
目录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发展 第 2 课 融入社会生活………………………………………………………………2 第 3 课积极服务社会………………………………………………………………2 第二单元 培育国家情怀 第 4 课 增强文化自信………………………………………………………………2 第 5 课 维护国家利益………………………………………………………………2 第 6 课 推动社会进步………………………………………………………………3 第三单元提升法治素养 第 7 课 违法与犯罪…………………………………………………………………4 第 8 课 公民人身权利不可侵犯……………………………………………………5 第 9 课 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6 第 10 课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6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践行发展战略 第 11 课 建设法治国家……………………………………………………………7 第 12 课 实施依法治国 ……………………………………………………………8 第 13 课 建设生态文明……………………………………………………………8 第五单元 共创美好未来 第 14 课确立共同理想……………………………………………………………9 第 15 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 第 16 课规划美好人生……………………………………………………………11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发展 第2课融入社会生活 1.参与公共生活的意义和要求 意义:①参与公共生活有利于我们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②参与公共生活是我们健康、快乐生活的必要条件。 ③参与公共生活,可以使我们学会与人相处,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 要求:①参与公共生活,需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培养亲社会行为。 ②参与公共生活,需要大力培养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 ③参与公共生活,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第3课积极服务社会 2.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和要求 意义:①对社会:参与志愿服务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 盾、促进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②对个人: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增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实践中培养自 己的能力;可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培养真挚的友谊。 要求:参与志愿服务,除了要有奉献精神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时间、精力、技能和经验。未成 年人参与志愿服务,要坚持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实实在在地为 他人、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二单元培育国家情怀 第4课增强文化自信 3.如何提高文化认同感?(P44-46页) ①要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发展 ③要尊重外来文化,正确学习和借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4、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47页)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民族、一个国家发展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对于 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 远历史意义。(小字部分)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第5课维护国家利益 6.国家主权的含义和内容P52 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内外事物、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包括独立权、平等 权、自卫权、管辖权 7维护国家主权是我国的核心利益所在 8.领土和主权的关系 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领土完整与主权统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领土主权涉及 我国的核心利益,在领土主权问题上我们绝不会退让半步。 9如何维护国家主权? ①对出入关境的一切物品进行监督、检查并照章征收关税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重要标志。 ②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发展 第 2 课 融入社会生活 1.参与公共生活的意义和要求 意义:①参与公共生活有利于我们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②参与公共生活是我们健康、快乐生活的必要条件。 ③参与公共生活,可以使我们学会与人相处,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 要求:①参与公共生活,需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培养亲社会行为。 ②参与公共生活,需要大力培养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 ③参与公共生活,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第 3 课积极服务社会 2.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和要求 意义:①对社会:参与志愿服务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 盾、促进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②对个人: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增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实践中培养自 己的能力;可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培养真挚的友谊。 要求:参与志愿服务,除了要有奉献精神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时间、精力、技能和经验。未成 年人参与志愿服务,要坚持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实实在在地为 他人、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二单元 培育国家情怀 第 4 课 增强文化自信 3.如何提高文化认同感?(P44-46 页) ①要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发展。 ③要尊重外来文化,正确学习和借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4、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47 页)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最持久、 最深层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对于 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 远历史意义。(小字部分)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 5 课 维护国家利益 6.国家主权的含义和内容 P52 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内外事物、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包括独立权、平等 权、自卫权、管辖权 。 7.维护国家主权是我国的核心利益所在 8.领土和主权的关系 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领土完整与主权统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领土主权涉及 我国的核心利益,在领土主权问题上我们绝不会退让半步。 9.如何维护国家主权? ①对出入关境的一切物品进行监督、检查并照章征收关税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重要标志。 ②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
进程。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等武装力量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④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捍卫国家主权,是中国政府的职能所 在 ⑤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中国公民都应树立国家利 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10.国家安全的含义及重要性 含义:国家安全是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和利益的总和。 重要性 ①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P57 ②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利益,也与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P61 11.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 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2.如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P60页) 国家:①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②健全国家安全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法 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公民:①公民需要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把国家安全和利益放在第一位;②熟悉有关国家 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善于识别和伪装,保持髙度警惕,坚决防范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③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共同构筑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固防线。 第6课推动社会进步 1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4.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现阶段,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如何理解:在公有制经济内部,主要实行按劳分配;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按人们投入的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意义:有利于激发人们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有利于促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 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5.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髙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1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方面构成,其中社 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意义: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是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大措施,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 关系到改革、发展、和谐的大局 ☆17.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8.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62页,66页) ①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③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④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才能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 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9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6465页) ①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进程。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等武装力量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④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捍卫国家主权,是中国政府的职能所 在。 ⑤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中国公民都应树立国家利 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10.国家安全的含义及重要性 含义:国家安全是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和利益的总和。 重要性: ①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P57 ②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利益,也与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P61 11.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 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2.如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P60 页) 国家:①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②健全国家安全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法 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公民:①公民需要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把国家安全和利益放在第一位;②熟悉有关国家 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善于识别和伪装,保持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③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共同构筑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固防线。 第 6 课 推动社会进步 1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4.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现阶段,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如何理解:在公有制经济内部,主要实行按劳分配;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按人们投入的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意义:有利于激发人们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有利于促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 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5.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1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方面构成,其中社 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意义: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是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大措施,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 关系到改革、发展、和谐的大局。 ☆17.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8.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62 页,66 页) ①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③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④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才能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 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9.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64—65 页) ①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0.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69页)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 (2)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 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需要,更好推动人 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1.理智对待社会矛盾(P70页) 既要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解决社会矛盾的自信,又要理性思考,合理控制自 己的情绪和行为,理智对待和解决社会矛盾 22.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矛盾 要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矛盾。当我们遇到矛盾和纠纷时,要学会合理诉求,在法律、道德允许的 范围内行使权利,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定分止争,做到有话好好说、有事依法 办,自觉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第三单元提升法治素养 第7课违法与犯罪 23.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按照对社会危害的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 违法行为可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24.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含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特征: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的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惩罚性 25.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什么关系?对我们有什么启示?(P81页) (1)法与犯罪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两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 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 (2)启示:每个公民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注意防微杜渐;都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养, 学法懂法,严格守法,坚守法律底线。未成年人应该树立法不可违的观念
20.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69 页)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 (2)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 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需要,更好推动人 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1.理智对待社会矛盾(P70 页) 既要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解决社会矛盾的自信,又要理性思考,合理控制自 己的情绪和行为,理智对待和解决社会矛盾。 22.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矛盾 要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矛盾。当我们遇到矛盾和纠纷时,要学会合理诉求,在法律、道德允许的 范围内行使权利,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定分止争,做到有话好好说、有事依法 办,自觉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第三单元提升法治素养 第 7 课 违法与犯罪 23.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按照对社会危害的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 违法行为可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24.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含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特征: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的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惩罚性 25.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什么关系?对我们有什么启示?(P81 页) (1)法与犯罪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两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 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 (2)启示:每个公民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注意防微杜渐;都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养, 学法懂法,严格守法,坚守法律底线。未成年人应该树立法不可违的观念
26.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与共同点及承担的责任 分类危害性触犯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如何判断 《民法总则》 侵犯他人民事 民事 《婚姻法》《继 民事责任 违法 承法》等民事法|(如赔偿损失,支付违 权利(财产权、 行为 律法规 约金,消除影响、恢复|人身权),没有 依法履行合 一般 名誉等) 同 违法 不严重 行为行政 行政处分 国家公职人员 《治安管理处行政 违法失职行为 扰乱社会公共 法 行为 罚法》等责任行政处罚秩序、违反社 行 会治安。 为 主刑:①管制 ②拘役③有期 刑事徒刑④无期徒 犯罪 严重 《刑法》 责任刑⑤死刑/满足犯罪的3 (刑「附加刑:罚金、个特征 罚)剥夺政治权利 和没收财产 共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处罚、制裁)。 课公民人身权利不可侵犯 27.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和含义。P86-87 (1)生命健康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 利 (2)生命健康权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生命权是指公民生命不被非法剥夺的权利。健康 权是指公民的身体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 ★28.如何维护生命健康权? 国家层面: ①我国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都承担着依法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生命健康的职责。(刑法通 过刑事制裁打击犯,民法通过依法追究民事责任,行政法通过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②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任何非法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公民层面: 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生命健康权。 ②増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髙自我保护能力。面对危险要多动脑筋,冷静应对;不法侵害正在进 行,可以呼救、报警或依法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已经发生,尽可能记住犯罪分子特征,保全证 据,及时报警和求助;面对生命财产两难选择时,首先保护生命,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③珍惜、爱护自己生命健康的同时,尊重、维护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29.姓名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受法律保护。《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这里的姓 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笔名、艺名等。 30.隐私权的含义? 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 利用和公开的权利。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31.怎样尊重他人隐私? ①首先表现在不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 ②当你听到或看到别人的隐私,应当为他人保守秘密
26.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与共同点及承担的责任 违 法 行 为 分 类 危害性 触犯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如何判断 一般 违法 行为 民事 违法 行为 不严重 《民法总则》 《婚姻法》《继 承法》等民事法 律法规 民事责任 (如赔偿损失,支付违 约金,消除影响、恢复 名誉等) 侵犯他人民事 权利(财产权、 人身权),没有 依法履行合 同。 行政 违法 行为 《治安管理处 罚法》等 行政 责任 行政处分 国家公职人员 违法失职行为 行政处罚 扰乱社会公共 秩序、违反社 会治安。 犯罪 严重 《刑法》 刑事 责任 (刑 罚) 主刑:①管制 ②拘役③有期 徒刑④无期徒 刑 ⑤死刑 满足犯罪的 3 个特征 附加刑: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和没收财产 共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处罚、制裁)。 第 8 课 公民人身权利不可侵犯 27.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和含义。P86-87 (1)生命健康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 利。 (2)生命健康权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生命权是指公民生命不被非法剥夺的权利。健康 权是指公民的身体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 ☆28.如何维护生命健康权? 国家层面: ①我国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都承担着依法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生命健康的职责。(刑法通 过刑事制裁打击犯,民法通过依法追究民事责任,行政法通过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②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任何非法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公民层面: 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生命健康权。 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面对危险要多动脑筋,冷静应对;不法侵害正在进 行,可以呼救、报警或依法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已经发生,尽可能记住犯罪分子特征,保全证 据,及时报警和求助;面对生命财产两难选择时,首先保护生命,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③珍惜、爱护自己生命健康的同时,尊重、维护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29.姓名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受法律保护。《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这里的姓 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笔名、艺名等。 30.隐私权的含义? 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 利用和公开的权利。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31.怎样尊重他人隐私? ①首先表现在不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 ②当你听到或看到别人的隐私,应当为他人保守秘密